崇州境內(nèi)的街子古鎮(zhèn)鳳棲山,有一座光嚴禪院。拾級而上,但見重檐樓閣,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光嚴禪院始建于隋,初名常樂寺,隋文帝賜“光大嚴明”匾額;明朱棣時,御賜“光嚴禪院”。因曾藏《洪武南藏》,又被稱為“西川第一天”。
其實,《洪武南藏》中的“洪武”二字是后人加上去的。最初的名字叫“初刻《南藏》”。南,指的是南京;藏,原是古印度佛教典籍的計標單位,后泛指漢傳佛教《大藏經(jīng)》。宋代以來,歷朝官刻大藏經(jīng)共7部,而大明一朝即刻印3部:《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其中永樂二藏流傳較廣,獨《洪武南藏》幾近湮沒。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暗中四處打探一個人——幺叔朱五六。原來,朱元璋年少時,父親、大哥和母親先后去世。為了活命,16歲的朱元璋不得不投奔皇覺寺內(nèi)人稱法仁和尚的幺叔朱五六,做了一名小行童,每天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
后來連年征戰(zhàn),朱元璋一直牽掛著幺叔,同時心生宏偉愿景:刻印經(jīng)卷,讓佛教呈現(xiàn)經(jīng)出一門、萬法歸宗的盛況,并讓幺叔坐守京師,設(shè)壇講經(jīng)??上б恢闭也坏界凼?。
1372年春,朱元璋下令召集江南名僧到南京蔣山寺(靈谷寺),啟建“廣薦法會”,組織力量點校、開刻《洪武南藏》。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雕板圓滿,歷時27年??逃⊥旯さ摹逗槲淠喜亍酚?84函,分1600部,達7000余卷,重逾3噸。因耗費巨大,當時僅印了兩部。
僅10年后,1408年,一場離奇的大火燒毀了刻板。1409年,其中一部《南藏》在皇宮藏書密閣莫名其妙遭火焚毀。1416年,僅存的另一部《南藏》也神秘消失。
原來,朱元璋在世時,把兒子朱椿分封到蜀。朱椿來到蜀地不久,就找到了在常樂寺講經(jīng)的幺叔祖法仁和尚,這個消息令朱元璋喜出望外。1416年初冬,永樂帝降下口諭:敕賜常樂寺名號為“光嚴禪院”,并賜半副鑾駕、兩口皇鍋,以及龍鳳旗、琉璃瓦、初刻《南藏》佛經(jīng)一部,以及印度梵文貝葉經(jīng)《華嚴經(jīng)》一部。
1644年8月9日,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張獻忠攻克成都,寺廟、道觀紛紛被兵火焚毀,光嚴禪院處處殘垣斷壁。當末代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殺的消息傳來,光嚴禪院任住持的海牛法師立刻率領(lǐng)寺內(nèi)眾僧肩挑背扛《洪武南藏》,奔赴漢藏邊境的天全縣善居寺,保住了這套孤本經(jīng)卷。
1938年初,在重慶江津從事佛學(xué)研究的佛學(xué)大師呂澂收到了一個名叫釋潛遵的和尚專程從數(shù)百里外寄來的厚厚一本經(jīng)卷抄目摹樣,隨信附言:“國難當頭,請為我中華佛學(xué)保存一縷血脈!”呂徴經(jīng)過慎密的分析,考定數(shù)百年來一直藏身于西蜀鳳棲山中的那部典籍就是遁世已久的《洪武南藏》。這條驚人消息一時傳遍了全國。
新中國成立后,四川省崇慶縣(1994年撤縣設(shè)崇州市)首任縣長姚體信親臨光嚴禪院,在藏經(jīng)樓中認真翻閱、察看了《洪武南藏》。他說,寺中已無人力財力能保存如此卷帙浩繁的國寶,并讓人封閉藏經(jīng)樓,將經(jīng)書裝箱,請省里的文物專家進行鑒定。隨后,崇慶縣征召了上百名挑夫,把3噸重的《洪武南藏》一路挑到成都,后來在四川省圖書館永久保存。
2019年3月23日,由北京大方廣華嚴書局、北京華嚴古籍文化研究院、北京華嚴慈善基金會組織的華嚴修藏團隊,經(jīng)過近8年的努力,重新修復(fù)國家珍貴古籍《洪武南藏》,還原了600年前的歷史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