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稿件

大唐華章:高山流水見風骨

2022-12-28 14:33:00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
大號 中號 小號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頗為輝煌的一個時期,詩文興盛,詩人輩出,不少人在蜀地崇州寫下了精彩華章。
  王勃:神來之筆成經典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一的王勃,在送別朋友到蜀地任職時寫就的名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詩一脫稿,便八方傳頌。
  千百年來,王勃的這首名詩深受人們的喜愛。在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崇州人也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印成了自己的文化名片,四海傳揚。
  高適:與杜甫神交
  高適,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字達夫,滄州渤??h(今河北省景縣)人。他在任蜀州(今崇州)刺史期間,與蟄居成都的杜甫的交往為人津津樂道。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guī)Э谳氜D來到成都。杜甫入蜀的時候,恰好友高適調任彭州刺史。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秋,已滿60歲的高適調任蜀州刺史。
  唐上元2年人日,就是正月初七那天,高適在蜀州遙想在成都的杜甫,寫下了《人日寄杜二拾遺》:“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遠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鐘還恭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詩中,高適晚年懷友思鄉(xiāng)的情感噴薄而出,兩人高山流水般的友情載入了華夏文明的史冊。
  蜀州四相:社稷蒼生大于天
  在崇州的唐安東路,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相堂。“四相”指的是唐朝四位當過蜀州刺史、官至相位的鐘紹京、張柬之、李峴、王縉。“遠在天涯,胸懷社稷;高居相位、念系蒼生。”四相堂的這副對聯(lián)表達了崇州人對他們由衷的崇敬。
  鐘紹京以擅長書法而聞名。唐中宗景龍年間,他進入朝廷核心部門。當時韋皇后與武則天侄兒武三思勾結,一心篡奪朝政。鐘紹京對這一切洞若觀火。在劉幽求、鐘紹京的支持下,李隆基殺掉了韋后,逮捕了韋后余黨。鐘紹京被晉封為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
  張柬之出生于湖北,涉獵經書史籍。公元689年,71歲的張柬之參加賢良科目召試,得了第一,武則天立馬將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提拔成了正五品的官員。張柬之后來卻逼武則天讓位,歷史上有名的“神龍政變”就是他主導的。
  李峴是宦官的天敵。唐肅宗曾把軍政大事都委托給宦官李輔國,李輔國專權導致朝臣接連不斷遭到誣陷。宰相李峴痛恨李輔國亂政專權,便向皇帝舉報。經過李峴的多次勸諫,又看到李輔國的報復,肅宗終于醒悟,收回了大權,革除了弊政。
  王縉是著名詩人王維的弟弟。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俘虜了“詩佛”王維,逼迫他當了給事中。戰(zhàn)亂平息后,王維沒有被問重罪,離不開弟弟王縉的周旋。王縉平亂有功,并為哥哥懇切求情。這份情義千百年來為世人傳頌。
  唐求:“一瓢詩人”自逍遙
  唐僖宗乾符年間,崇州街子古鎮(zhèn)大名人唐求當了一段時間縣令,覺得約束太多,就辭去了縣令,歸隱到家鄉(xiāng)味江河畔。唐昭宗時,王建帥蜀,欲聘唐求為參謀。唐求不肯露面。由此,百姓們稱他為“唐山人”或“唐隱居”。
  寫詩每有所得,唐求就捻成紙團,投入到隨身攜帶的葫蘆里。晚年臥病在床的時候,唐求便將詩瓢投進了波濤滾滾的味江,隨水流漂流。
  唐求投放味江的詩瓢,被認識的人看到,連忙打撈上岸,只搶救出了35首半詩。后人編輯《全唐詩》時,專門給唐求編了一卷。唐求的詩多以歌山水、懷友人、贊古寺等為內容,深得后人喜愛。
  清道光年間,崇州人為紀念唐求,在街子鎮(zhèn)修建了唐公祠。
       相關報道:
  千年蜀中蜀,蓉郊新崇州《《《點擊閱讀
  歷史文脈——
  古蜀流芳:古蜀文明現(xiàn)曙光《《《點擊閱讀
  典籍崇州:著書立說如江水滔滔《《《點擊閱讀
  城市風華——
  郊區(qū)新城:公園城市的鄉(xiāng)村表達《《《點擊閱讀
  全域旅游——
  詩與遠方,崇州“全域旅游再出發(fā)”《《《點擊閱讀
  智能家居:打造西部定制家居之都《《《點擊閱讀
  張露萍:開在七月里的石榴花《《《點擊閱讀
       更多精彩盡在《環(huán)球人物 · 崇州 蜀中之蜀 蓉郊新城 》特刊線上版,點擊閱讀↓↓↓
千年蜀中蜀,蓉郊新崇州
責任編輯:蔡曉慧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