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的母親河乃文井江。
文井江發(fā)源于崇州西部的龍門山脈雞冠山火燒營東北麓的紅水黑凼(音同蕩),納千溝萬壑后,從懷遠(yuǎn)鎮(zhèn)鷂子巖流出山口,匯集了干五里河、味江河、沙溝河、泊江河、向陽河、白馬河、黑石河和羊馬河等8條主要支流,流域面積1300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達(dá)4.66億立方米。
進(jìn)入平原后,文井江向東南滾滾而去,投入岷江的懷抱,使崇州形成了不可多得的“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形地貌。
文井江也見證了崇州悠久的歷史。2000多年前,她從海拔3000多米直下到480米,稍有氣候或地理變化,狂躁的滔滔江水便會吞噬一切,制造人間慘劇。
改變文井江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度A陽國志》說:“冰又通笮道汶井江。”意思是說,李冰疏導(dǎo)文井江,自源頭笮(大約崇州與汶川接壤區(qū))至新津天社山下,合于岷江止。
李冰治理文井江,絕非幾個文字這么簡單。文井江自高山峽谷而下,最大的危險莫過于大大小小堰塞湖的突然潰決。
這些堰塞湖猶如崇州人民頭頂上一個個巨大的水盆。要整治堰塞湖,使河道暢通,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可謂不巨大。精通天文地理的李冰,硬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通過李冰的疏導(dǎo),文井江安靜了下來,兩岸的平原也因此生機(jī)勃勃了。
李冰馴服了文井江后,發(fā)現(xiàn)文井江與岷江之間有大片土地因缺水而荒蕪。為了讓這片荒蕪的土地變成良田,他特意規(guī)劃了一條人工河羊馬河——從岷江支流黑石河引水,過都江堰柳街,入崇州梓潼,滋潤了廖家、崇平、安阜、江源、三江等地的大片土地后,再匯入黑石河。
李冰疏導(dǎo)文井江、開鑿羊馬河,惠及崇州世代百姓。李冰開拓的千秋偉業(yè),被崇州百姓世世代代傳頌不已。
文井江晚霞
更多精彩盡在《環(huán)球人物 · 崇州 蜀中之蜀 蓉郊新城 》特刊線上版,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