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張海鷗:郭杰精解“高人”白居易詩歌的高妙處

2022-01-18 09:04:5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張海鷗(中山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
大號 中號 小號

 

“元白”如何心心相?。?/strong>

郭杰教授說白居易是位高人,其義有四:年壽高、官位高、人品高、心境高。這個概括,精準簡明,前人未有如此表述者??梢娮髡邔Π拙右椎拈喿x理解,深入又周到,得其意會其心。他當真是穿越時空,與白居易進行了一番深長的晤談。這場晤談,貫穿在郭杰讀書治學(xué)的數(shù)十載時光中,又貫穿了白居易的生平和著述。因而才有了這本《白居易詩歌精解》(中華書局2021年版)。

那么,他“精解”了什么呢?

首先,是那篇長達27頁的《前言》,洋洋一萬八千余字。令我這個研究唐宋文學(xué)和詩詞學(xué)已達四十多年的學(xué)者,看得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特別愿意向讀者推薦:讀此書,一定要好好讀這篇《前言》。因為,這不是人云亦云的重復(fù)敘述,而是參考了古今多種文獻和研究成果,融匯了作者獨特歷史審視、人生思考,而做出的閱讀白居易其人其詩的導(dǎo)論。

就白居易的名字而言,郭杰告訴讀者:名“居易”取義于《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字“樂天”取義于《周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他的名和字,“都寓有超脫曠達、隨遇而安之意”。

說到“元白”,郭杰告訴讀者:白居易與比自己年輕七歲的元稹一起,曾參加書判拔萃科登第,從此“開啟了生死不渝的友誼”。元稹五十三歲猝然去世,噩耗傳來,白居易內(nèi)心無比憂傷。當靈櫬運到洛陽,他親到靈前哀祭,寫下催人淚下的《哭微之二首》,其二云:“文章卓犖生無敵,風(fēng)骨英靈歿有神??匏拖剃柋痹?,可能隨例作灰塵?”

元、白皆一代天才,是唐代一流詩家。此書選了白居易贈送或設(shè)計元稹的詩十四首,一一注釋解說,饒有趣味。如《贈元稹》詩云:“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難”、“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在題解中,引了《舊唐書·白居易傳》,元白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怎樣“隆厚”呢?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云:“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題解中,講了關(guān)于此詩的感人故事:當時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出差梁州(今四川三臺)審案,白居易在長安和朋友游曲江、慈恩寺,飲酒,想念元稹了,算著他的行程該到梁州了。后來元稹寄信和詩來,果然是那天到達梁州,夜晚還夢見與白居易等人同游曲江。其詩《梁州夢》云:“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里游。驛吏喚人排馬去,忽驚身在古梁州。”真是“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孟棨《本事詩》)。

第二年,同樣的詩故事再次上演。白居易在長安任翰林學(xué)士,寫下《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悵然感懷,因以此寄》,這長長的題目就是故事。詩云:“計君食宿程,已過商山北。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yīng)是君相憶。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君言苦相憶,無人可寄書……殷勤書背后,兼寄柚花詩。桐花詩八韻,思緒一何深。以我今朝意,憶君此夜心。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為金。”郭杰在題解中,把元稹《桐花詩》也收錄了,方便好奇的讀者看看這兩人到底有多么親密:“夜久春恨多,風(fēng)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白居易又寫了《答桐花》長詩72句:“誠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受君雨露恩,不獨含芳榮”、“請君桐枝上,為余題姓名”。真是“纏綿濃至,一唱三嘆”(《唐宋詩醇》評語)。面對桐花,元、白二人仿佛有訴不完的衷腸款曲。面對竹子也是一樣,白詩《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桿,比君孤且直……憐君別我后,見竹長相憶。”這友誼太不尋常,看啥都動情,看花看樹走路過橋都能抒情寄意。

白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詩云:“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fēng)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同樣的天分才華,同樣的詩意人生,類似的仕宦經(jīng)歷,同樣的謫宦情懷,使他們惺惺相惜,雖遠隔山水,卻心心相印。

《長恨歌》有無諷刺之意?

就裁選而言,此書從白居易3000首詩歌中挑選了這270多首,我認為選得好,不只是通常公認的佳作都入選了,而且還有些“專題”意味,比如上述元、白友情詩。特別是“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全部收入,并詳細解讀,充分展示了白居易抨擊黑暗、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另外,選了贈給失意傷別的友人的《送張山人歸嵩陽》、與樊素依依不舍的《春盡日宴罷,感事獨吟》、抒寫日常閑逸情調(diào)的《小臺》等,都是別的書中不多見的。

精選與精解是相關(guān)的。此書之精解,首先是令人信服的學(xué)術(shù)精度。北京大學(xué)傅剛教授在序中說:“本書旨在雅俗共賞,注解不避繁雜,于詩中之典故并不繁征博引,而尤重詞義的解釋和詩意的闡發(fā)。”確乎道出了此書的特點。比如講解那首《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題目中的“河南經(jīng)亂”是怎么回事兒?他引用了著名學(xué)者朱金誠《白居易研究》的成果,涉及對大史學(xué)家岑仲勉的辨證。詩中“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的“五處”,是哪五處呢?人名地名、古地名與今地名,一一道來,清晰細致準確。關(guān)于此詩的藝術(shù)構(gòu)思,引杜甫相關(guān)詩,說明白居易崇敬杜甫,從結(jié)構(gòu)到詩句,隱約看出借鑒杜詩的痕跡。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詩最為傳誦的名篇。顧況那句“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的故事,通常說是發(fā)生在白居易初到長安拜訪顧況之時。郭杰就此引用了自唐代以來七種文獻,包括當代學(xué)者朱金誠、傅璇琮、謝思煒的研究成果,提醒讀者:少年白居易初訪顧況,到底是在長安,還是在饒州蘇州或衢州——“這個傳說的真實性還有待深究”。

關(guān)于《長恨歌》,歷來爭議最大的問題是有無諷刺之意?郭杰特別作了2000多字的題解。他顯然對此詩涵詠已久,乃至對相關(guān)研究成果都很熟悉,比如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在旁征博引仔細辨證的基礎(chǔ)上,郭杰說:“本詩對楊貴妃不含諷刺之意。”此詩的主題是“歌頌愛情”。他進而說:“詩中如此細致生動、繪聲繪色地描寫宮廷中帝王貴妃的私密生活,一路寫來,無所顧忌,而不擔(dān)心遭到怪罪懲處,也的確反映了唐王朝的宏大氣魄。宋代人對此深感羨慕……”深感羨慕的何止是宋代人啊!

此書關(guān)于《長恨歌》的注釋,值得特別仔細閱讀。為何從“漢皇”寫起?為什么說“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是“曾為壽王妃”嗎?“春寒賜浴華清池”是真的嗎?為什么白居易的朋友陳鴻寫《長恨歌傳》卻說“每歲十月駕幸華清池”?那么到底是春寒還是秋深?唐史研究的權(quán)威陳寅恪怎么說?郭杰此書怎么解?讀者自可閱讀。其它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到底是什么情況?“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樣的歌舞?“六軍不發(fā)”的場景如何慘烈?“西宮南內(nèi)”、“梨園弟子”牽連著多少歷史故事?這里一一精注詳解。還有“孤燈挑盡未成眠”一句,宋代邵博曾質(zhì)疑其不合史實,現(xiàn)代學(xué)者陳寅恪、程千帆等都曾仔細論辨解說:唐代宮中用蠟燭還是油燈?老皇帝會親自“挑燈”嗎?白居易為什么這樣寫?那么,曾經(jīng)現(xiàn)場聆聽過程千帆講座的郭杰又怎么說呢?他的專題研究論文《“孤燈挑盡”:宮禁習(xí)俗、藝術(shù)渲染和人性意義》已經(jīng)發(fā)表(載《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21年第6期),大家也可以參看。

責(zé)任編輯:李佩藺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