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清明上河圖》中,藏著的“大宋消防員”

2021-11-17 09:55:14 來源:新京報網(wǎng) 作者:趙悅文
大號 中號 小號

一、文字描述的“大宋消防員”

首先我們要講一下《東京夢華錄》,它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書,書中文字記載的信息不亞于《清明上河圖》。作者孟元老生活在北宋與南宋交替時期,在《東京夢華錄》中“夢華錄序”中,孟元老寫道:“仆從先人,宦游南北,崇寧癸未到京師,卜居于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輦轂之下。”又道“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jié)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于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覩當時之盛。”

崇寧癸未是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靖康丙午之明年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算一下孟元老在北宋都城開封汴梁生活了有24年,由此可以認為《東京夢華錄》是一個跨時間年度較長,記錄北宋都城東京的重要文字資料。

《東京夢華錄》有一段文字直接為我們展現(xiàn)了北宋城市消防體系,轉(zhuǎn)錄如下:“防火: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又于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shù)間。屯駐軍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鸩妗4笏?。鐵貓兒之類。每遇有遺火去處,則有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級撲滅,不勞百姓。”

不到150字的文字描述,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北宋城市消防體系是有層級管理的,存在初級的馬軍及管理級的“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等不同部門的共同管理,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都有義務和責任撲滅發(fā)生的火災。東京開封的市民可以不參加撲救工作。

       在這個消防體系中,一線的硬件設施是常備的,有專用房屋“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有專用預防瞭望建筑設施“高處磚砌望火樓”,有專用消防工具及必備材料“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鸩?。大索。鐵貓兒之類”,除了沒消防車外,不亞于現(xiàn)代消防硬件體系。

在這個消防體系中,人員配置有定數(shù)“鋪兵五人,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屯駐軍兵百余人。”從描述上分析,配置的人員不僅有滅火職能,還有維持治安與區(qū)域管理的職能。

二、“臨安撲救視汴都為疏”

歷史文獻另一個輔證證實了東京開封府防火體系的完善有效,在《東京夢華錄》同時期的《楓窗小牘》有這樣一段話記載:

“余始寓京邸,于紹興二年五月大火,僅挈母妻出避湖上。此時被毀者一萬三千余家。及家山中,六年十二月京師復火,更一萬余家,人皆以為中興之始改元‘建炎’致此。然周顯德五年夏四月辛酉城南火作,延于內(nèi)城,忠懿王避居都城驛,詰旦且焚鎮(zhèn)國倉,王泣禱而滅,計一萬九千余家。但臨安撲救視汴都為疏,東京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又于高處有望火樓,上有人探望,下屯軍百人,及水桶、灑帚、鉤鋸、斧權、梯索之類,每遇生發(fā)撲救,須臾便滅。”

可證《東京夢華錄》記載準確,體現(xiàn)了北宋與南宋在都城防火體系的不同,北宋東京防火體系的高效。

三、《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大宋消防員”

現(xiàn)在讓我們從《清明上河圖》圖像的角度來觀察一下北宋消防體系。

《清明上河圖》畫面部分有5米多長,截取部分可以看到城樓上有瞭望人員正往城內(nèi)觀望,城內(nèi)第二間屋子里有兩個“膀兒爺”,一個人正在練習開弓,左手持弓右手開弓,兩個臂膀上還各懸掛著水桶。所在臨街屋子可以認定為“軍巡鋪屋”,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消防站”或“警察崗亭”的圖像資料。“膀兒爺”是軍人身份,北宋時期的專有稱謂為“弓箭手”,是對外敵作戰(zhàn)時的稱呼,他們在《清明上河圖》里的身份就是“鋪兵”,有維護治安及消防的責任,“軍巡鋪屋”里有大小水桶及現(xiàn)在無法確認的消防工具。弓在這里就是他們用來健身的工具。城樓上有瞭望人員也是消防體系中一員,《清明上河圖》并沒有描繪“望火樓”,也許望火的功能被城樓取代了。

如果《清明上河圖》存在北宋消防體系的描繪,僅指出局部畫面的幾個人物有“大宋消防員”的身份是不夠的。

手卷前面也有個“膀兒爺”引起筆者的注意,整幅《清明上河圖》只有兩處有“膀兒爺”,畫家在暗示他們存在聯(lián)系嗎?筆者再仔細觀察這位“膀兒爺”撂在地上的家事,找到了肯定的依據(jù),這個“膀兒爺”也是“大宋消防員”。

接著《清明上河圖》陸續(xù)又有兩處“大宋消防員”被指出來了。

一處在河邊一條船邊;另一處在畫面靠后,一堆看地攤的人群中。這三個人拿著相同的滅火家事在街頭巡視,是流動的“大宋消防員”。

還有不能肯定確認的是在畫卷末端,趙太丞家水井旁打水的三個壯漢,其中有兩個人他們綁著綁腿,一定是兵士,結(jié)合消防需要用水的因素,也是可以把他們看做“大宋消防員”中的成員的。

《清明上河圖》中“大宋消防員” 的指認,使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北宋消防體系在一個空間的真實分布情況,有瞭望、巡視、駐守,還有儲備物料人員。近乎動態(tài)地展示同一時空間下的“大宋消防員”的工作景象(應該強調(diào)“《清明上河圖》四季說”是主觀意見,消防員無法穿越時間撲滅同一空間的火災),彌補了文字描述的不足,可稱世界最早的消防人員工作記錄圖像資料。

撰文丨趙悅文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