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陳敏,1985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5歲開始習武,曾獲全國武術冠軍、東亞運動會武術冠軍?,F(xiàn)任臺州市政協(xié)港澳臺華僑委員、阿根廷武術俱樂部協(xié)會副主席,在海外傳播中國武術文化。
今年是陳敏在阿根廷創(chuàng)辦武術俱樂部的第十五個年頭。“在海外傳播中國武術文化,跟做生意可不一樣,感覺跟‘螞蟻搬家’似的。”她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感慨道。
2008年,陳敏和丈夫、阿根廷國家武術隊前隊員、泛美錦標賽冠軍洪文武開始組班授課。受以往好萊塢電影和中國功夫片的影響,阿根廷人認為中國人很神秘,對中國武術也充滿幻想,覺得會武術的中國人能三兩下就把人打倒,還能毫不費力地挪開重物,甚至能飛檐走壁。每次遇到這種學員,陳敏都哭笑不得,更覺自己有責任讓世界了解中國武術和中國人。
2005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陳敏獲得女子長拳、劍槍全能兩枚金牌。
在陳敏看來,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她要做的不是強化它的神秘感,恰恰是要讓中國武術走進千家萬戶。
這不是易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陳敏從不叫苦。“我熱愛中國武術,所以甘之如飴。而且‘一帶一路’倡議現(xiàn)在也是一個很好的紐帶,把所有的資源串聯(lián)起來,讓大家能更好地把中國文化推廣出去。”
都是“最好時刻”
陳敏2007年從浙江省武術隊退役后去了阿根廷,起初的目的并不是傳播中國武術文化。她喜歡西班牙語歌曲,想出國學習這門語言,男友洪文武是在阿根廷長大的華人,赴阿留學成了她的不二之選。
到了當?shù)?,她發(fā)現(xiàn)阿根廷人最愛的運動,第一是足球,第二就是武術。這個武術不單指中國武術,還包括跆拳道、空手道、巴西柔術等。被統(tǒng)稱為“功夫(Kongfu)”的中國武術,非但不是其中的熱門項目,甚至被一些人誤解為“只有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才去吃這份苦”。
“中國武術是最具內涵的,為什么我們沒有把它推廣好?”這個問題縈繞在陳敏心頭。
北京奧運會前夕,全世界都聚焦中國。陳敏決定趁此時機,和洪文武在阿根廷開一家教中國武術的俱樂部,推廣中國武術文化。
在不少人看來,這不算明智之舉。當時,搞武術的中國人要么留在國內,要么去講英語的歐美國家,群眾基礎好,發(fā)展空間大,但她偏偏選了沒啥優(yōu)勢的阿根廷。
陳敏沒考慮那么多。比起所謂的“光明前途”,她更想干些有意義的事。興沖沖地租好場地后,她被朋友提醒說,千萬別選在是1、2月份開課,阿根廷正值暑假,大家都出去度假了??伤恍判?,覺得不用等什么時機,只要準備好了,每時每刻都是“最好時刻”。
開課時間定在2008年2月1日。這一天,陳敏被現(xiàn)實迎頭潑了一盆冷水:第一節(jié)課,只來了一位學員。
“他是一名工程師,30歲左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很感興趣。我和我老公兩個人教他一個阿根廷人,連他都覺得這情況不可思議。畢竟他也提前了解過,知道我是拿過成績的運動員,以前也代表中國到世界各地做交流,每次都是學生滿堂……”
小學員參加武術俱樂部的等級考試后,向陳敏行抱拳禮。
如今回想起來,陳敏對那天的沮喪心情仍然記憶猶新。也是那一刻,她真切地意識到,來到遙遠的阿根廷,沒有人認識她,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盡管心中失落,但陳敏沒有輕言放棄。不管多少年過去,她始終記得自己走上習武這條路之初,同父親做下的約定。
那時,她不到5歲,在幼兒園看見一群小朋友上武術課外班,被老師帶著踢腿、扎馬步、翻跟頭,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在一旁跟著模仿。老師發(fā)現(xiàn)她協(xié)調性極佳,是個練武術的好苗子。但父母想,女兒打小身體不好,動不動就感冒生病,練武術實在太苦,有運動天賦的話不如去試試其他體育項目。
第二天,父母帶陳敏去打乒乓球,結果她拿著球拍只練了10多分鐘揮臂,就嫌無聊死活不肯練了。沒過幾天,父親又給她報了個游泳班,但她因為小時候在奶奶家不小心掉入過水井里,無法克服對水的恐懼,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陳敏還是想練武術。父親知道后,只對她說了一句話:“如果你選擇練武術了,就不能停下來,不能半途而廢。”她當時年紀小,對這句話似懂非懂,卻滿口答應,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這么久。
即便只有一個學生,陳敏也認認真真教,半點不敷衍。正是這股干勁兒,讓她收獲了好口碑,學員漸漸多了起來。此刻的她并不知道,距離她為中國武術在阿根廷打開局面,只差一步之遙。
“它不光是技術,更是藝術”
2011年,機會來了。陳敏的兩名學生在當?shù)氐鲜磕犭娪肮竟ぷ?,某天突然告訴她,他們給她帶了一個角色。“角色”這個詞在西班牙語中也有“紙”的意思。陳敏會錯意,見他們手上沒拿東西,便問“紙在哪里”,倆人被逗得哈哈大笑。經過一番解釋,陳敏才明白,當時迪士尼和當?shù)仉娨暸_正在籌拍一部名為《超級冒失鬼》的兒童家庭喜劇,劇中有個會功夫的華人角色。他們知道陳敏在中國有過拍電影的經驗,想邀請她去試鏡。
陳敏本來不想去。“我對拍電影不是很感興趣,不然我不會出國,留在國內有更多戲拍。”但架不住兩人勸,再加上想借更大的平臺來展示中國武術,她還是同意了。
試鏡非常順利,可等正式拍攝時,陳敏卻生了一回氣。起因是現(xiàn)場的攝影師、燈光師、場記等工作人員對她不太尊重,從來不叫她的名字,而總是喊她“中國人”。“你們可以叫我的本名,也可以叫我戲中的角色名,我是有名字的。”陳敏認真和他們溝通,他們卻不以為意。
大半年一晃而過,到了殺青時,這群人主動找陳敏道歉。他們親眼見證了這位中國同事的敬業(yè):每天早上最早到劇組,沒事就抱著劇本啃。演喜劇是眾所周知的難,用外語演喜劇更是難上加難,但陳敏每次拍一條就能達到最佳效果,人送綽號“一條過”。這無法不讓他們嘆服。
電視劇大獲成功,果然讓許多阿根廷人對中國武術燃起了興趣。但陳敏知道,中國武術文化要真正傳播出去,真正獲得認同,靠的不是那些酷炫的動作,而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有人覺得‘不能打’的武術還算什么武術,這就是一個誤解。我認為中國武術不同于格斗,它不光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中國武術文化里,處處體現(xiàn)著我們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陳敏覺得,中國武術可以讓人找到生活中的平衡感。“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平衡。不管對人對事,我們既不要‘用力過猛’,也不能‘用力不夠’。這種不多不少、不急不躁的中式生活哲學,恰恰是很多西方人也非常需要修煉的一門功課。”
陳敏給阿根廷學員上武術課。
正因如此,在教阿根廷人練習中國武術時,陳敏除了耐心細致地摳動作,還有意識地告訴他們什么是陰陽平衡、寧靜致遠,什么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變化是潛移默化發(fā)生的。
有一名老學員跟陳敏練了14年。剛開始來的時候,他30歲出頭,做了五六年會計師,工作壓力山大,和客戶多講幾句話就忍不住發(fā)脾氣,每天抽很多煙才能緩解焦慮。自從練了太極拳,他整個人身心都放松了,煙戒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練武的孩子們也為中國文化著迷,變得特別聽陳老師的話。有一回,一位家長對陳敏說:“陳老師,你能不能讓我的兒子剪頭發(fā)?他頭發(fā)太長了,大熱天的,我們家長說他,他也不聽。”課后,陳敏并沒有單獨找那個男孩,而是在孩子們排隊時溫柔提示了一句:“天氣很熱,我希望下次所有的男同學來上課的時候,頭發(fā)都短短的,看起來很精神的樣子。”結果班上十幾個男孩呼啦啦全跑去理了發(fā),他們的父母都震驚了。
陳敏從來不要求學生們在課上一定要叫她老師,但如今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管多大年紀,都會發(fā)自內心地稱呼她“陳老師”。
在阿根廷待得越久,陳敏越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為你贏得別人尊重的,永遠是你的文化根基。
“我們可以融入他們的生活,但同時我們又保持自己的文化。我們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喝馬黛茶,貼臉打招呼,可我們也依然會練中國武術,會過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那種感覺就是:我會加入你,但我不會成為你,我依然很‘中國’。”
學員從4歲到80歲
從一間教室到三所學校,從一名學生到每年數(shù)百名學生,陳敏和洪文武用多年努力,換來中國武術文化在阿根廷的生根發(fā)芽。
她自豪于他們改變了中國武術在當?shù)厝诵闹械挠∠蟆?ldquo;我們的學員從4歲到80歲不等,有普通白領也有公司高管,有影視圈的也有政府官員。我們讓大家知道了,無論年齡、職業(yè)、貧富,任何人都可以練中國功夫。”
在這個過程中,陳敏為了推廣中國武術,沒少想辦法。
中國駐阿使館以及阿根廷文化機構組織活動,但凡需要她參加,她從來沒有二話。每年的中國城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秋晚會,她都帶著學員們一起參加表演,一年年下來,不僅加深了阿根廷人對中國的了解,也讓學員們對中國文化愛得更深。“有些人甚至為了參與表演,特意推遲度假,本來該1月份去度假,改成2月份再去。這其實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陳敏還先后4次組織阿根廷武術愛好者來中國交流。她帶著他們去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讓他們親眼看到中國的發(fā)展速度。她也帶著他們去爬長城,去村里采茶、炒茶、吃茶,去她的家鄉(xiāng)跟當?shù)匚湫g老師切磋,讓他們看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這些活動,阿根廷人認識了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
在劍術技術研討會上,陳敏為阿根廷學員示范動作。
2019年,陳敏的俱樂部被阿根廷有關部門授予“最佳體育及社會活動項目”獎。因為新冠疫情的暴發(fā),頒獎典禮推遲到了2021年。當時登臺發(fā)表演講的塞西莉婭,不僅是市議員,也是跟著陳敏練了十年太極拳的學員。她動情地說,中國武術對她而言已如同“信仰”般重要。
在線下活動因新冠疫情受影響的那段日子里,陳敏根本閑不住,于是轉戰(zhàn)線上,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免費的網絡課,吸引了幾十萬粉絲。
她希望用這些視頻,向大家傳遞一個理念:在當下,中國武術完全可以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你早上起來端一杯水來喝,覺得很正常。我早上起來拉伸、打拳,我也覺得很正常。中國武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成為大家的。”
也是在2021年,陳敏和洪文武籌辦了一場國際中華武術公開賽,一呼百應,來自20多個國家的選手參加了線上比賽。一年后,這個比賽搬到線下,令他們驚訝的是,參賽者中有俄羅斯選手——當時俄烏沖突已經爆發(fā),他卻依然帶著妻兒趕來參賽。這讓陳敏確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可以影響很多人。
陳敏(中)、洪文武(后)和他們的大兒子。
傳承也在不經意間發(fā)生著。陳敏的大兒子今年5歲,盡管她從來沒有強迫孩子走武術這條路,但耳濡目染,孩子非常喜歡中國武術,棍術練得尤其不錯,之前參賽還拿了獎牌。提起這事,陳敏的語氣難掩高興。
“我們所做的一切,在歷史長河中看或許根本不算什么。但能在離中國很遠的阿根廷,以中國武術為支點,以中國文化為基石,在中阿人民交流上,起到哪怕一點點作用,這對我而言,就是最有意義的事。”陳敏堅信,以武會友,更多的緣分與友誼還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