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江安河畔的亞洲灣廣場,游人絡(luò)繹不絕。廣場上的康明惠紀念銅像,沉靜注視著眼前的歡聲笑語,也無聲記載著當年的血雨腥風——上世紀20年代末,康明惠組建起溫江歷史上首個黨組織,于長夜難明的舊中國,燃起魚鳧星火。
他投筆、提筆,都為喚醒民眾
位于溫江涌泉明光村的王家碾,環(huán)境清幽,林木蔥郁。1898年12月,中華民族正處于苦難深重之時,一個男嬰在這里出生,父母為其取名康明惠,號恩溥。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636188.jpg)
康明惠
起初,康明惠在鄉(xiāng)間念私塾,后轉(zhuǎn)入溫江縣立高等小學,1917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學。1920年,康明惠考入四川公立農(nóng)業(yè)專門學校(今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林科第八班學習。大學的青蔥歲月里,康明惠積極投身革命運動,每日廢寢忘食地從《每周評論》《四川學生潮》等進步刊物中獲取新思想。
恰在那時,四川省革命先驅(qū)王右木擔任該校經(jīng)濟學講師,在學生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受影響的康明惠加入了王右木組織的全省第一個馬克思讀書會,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研討中國的社會問題。
康明惠自此踏上革命之路。
1922年,他又加入王右木建立的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歷任該團組織成都地方執(zhí)委會第二屆候補執(zhí)行委員、第三屆執(zhí)行委員和省學生聯(lián)合會秘書等。
做學運工作期間,康明惠給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刻鋼板、搞油印、散傳單,只要是革命工作就搶著干;在同鄉(xiāng)和同學中,他不遺余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思想和革命真理。曾與他共事的同志說:“康明惠是團組織中工作最積極、最活躍的團員之一。”
1923年7月,“四川民權(quán)運動大同盟”召開改組代表會,陳毅擔任會議文書職務(wù),王右木、裴紫琚為文書股主任,康明惠、鐘善輔為庶務(wù)股主任。同年11月,成都地方團執(zhí)委組織了蘇俄革命勝利紀念會,康明惠當選為秘書長。
1925年,康明惠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工兵科。在校時,康明惠積極參加周恩來組織的“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同校內(nèi)的國民黨右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26年7月,他隨軍參加北伐戰(zhàn)爭,在攻克武昌后升任為工兵連長。蔣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1927年底的一個傍晚,康明惠回到溫江,隨即被地方反動當局逮捕入獄。在獄期間,他未被血雨腥風嚇倒,仍心系黨的事業(yè)。出獄后,他開始聯(lián)系有進步思想的人士,并以培育果樹、養(yǎng)蜂、制肥皂為掩護,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主張,秘密成立進步組織“青鋒社”,創(chuàng)辦地下油印刊物《青?》,刊物名稱的意義是:給魚肉百姓的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及反動勢力當頭一棒,以喚醒民眾起來革命??得骰葚撠煾寮膶彶?、編輯,其余人員負責收集材料、撰寫、刻印。
不到一年間,《青?》先后發(fā)行四期,點燃了溫江的革命烈火,為地方黨組織在溫江的建立提供了先決條件。可沒多久,在反動當局的追查下,《青?》被迫???。一時間,“青?夭折,松柏重生”的童謠,在溫江大街小巷流傳。
投筆從戎,提筆創(chuàng)刊,尋光之路道阻且艱,但康明惠從未止步不前。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719511.jpg)
《追尋·溫江星火》舞臺劇照片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731240.jpg)
《追尋·溫江星火》舞臺劇照片
在魚鳧大地,他插下一面鮮艷黨旗
《青?》的???,讓康明惠意識到,只有刊物,沒有黨組織作為領(lǐng)導核心,戰(zhàn)勝不了反動派。
1929年初,康明惠找到時任中共川西特委軍委秘書的梅子乾,兩人在農(nóng)專讀書時就是好友,得知好友身份的他,請其向組織轉(zhuǎn)告自己的經(jīng)歷和革命愿望,希望解決組織問題。
梅子乾將他的情況向上級組織作了匯報后,1929年6月,經(jīng)中共川西特委研究決定,吸收康明惠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帶著中共川西特委的囑托,他肩負起在溫江發(fā)展黨的組織的使命:組織群眾同反動勢力斗爭,又在斗爭中吸收有革命覺悟、意志堅強的積極分子入黨。
1929年下半年,他從經(jīng)常接觸、經(jīng)過長期考察的人員中,首先發(fā)展了創(chuàng)辦《青?》刊物的“青鋒社”成員、小學教師黃增益入黨。經(jīng)中共川西特委批準,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溫江支部,康明惠任支部書記。1930年9月,溫江黨員已有7人。1930年10月,經(jīng)組織批準,中共溫江縣支部改建為中共溫江縣特別支部,書記仍由康明惠擔任。
“作為一個布爾什維克,要入火不灰,入水不溺,人在哪里,革命就在哪里。”康明惠的這番話,曾給支部同志不小鼓舞。在支部的帶領(lǐng)下,溫江民眾的斗爭由自發(fā)、零散、爭取生存條件的活動轉(zhuǎn)變?yōu)橛薪M織、統(tǒng)一、有明確目標的革命活動。
為掩護身份,康明惠在成都三倒拐街開了間絲線小鋪,以便在手工業(yè)工人中開展革命工作。1930年,他又短暫出任溫江縣保衛(wèi)團第三區(qū)團長,并借此身份聯(lián)系黨內(nèi)同志,宣傳教育民眾,積極指導開展革命活動。
1931年,康明惠辭去保衛(wèi)團職務(wù),奔走于成溫兩地的革命活動。這一行為曾引起反動當局的懷疑。有一次,康明惠邀約同伴到煙館,打算了解達州萬源農(nóng)軍起義的情況。同伴去買煙時,意外得到全城正搜捕康明惠的消息??得骰菅杆俪纷唠[蔽,這才幸免于難。
同年9月,康明惠奉令去江西蘇區(qū)搞軍事工作。臨行前夜,他秘密返回溫江,并一再叮囑溫江特別黨支部的同志們:“在白區(qū)工作,態(tài)度要灰色,要避免無謂犧牲,不要圖戴紅帽子,要積蓄力量,待機戰(zhàn)斗。”
那晚,他與妻兒作別,便向新的革命崗位奔去。不成想,這一別竟是永遠。
康明惠從溫江輾轉(zhuǎn)至重慶,又乘船東下,于1931年冬到達上海。那年,他以化名“憫懷”向黨中央作出《關(guān)于四川政治經(jīng)濟狀況的報告》,詳細分析了四川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并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三條建議。在上海,他留下“不日即將起程,前往西一游”的書信,經(jīng)同志們分析,“往西一游”可能是去江西蘇區(qū)的暗語,此后就杳無音訊。1988年,溫江縣人民政府追認康明惠為革命烈士。
人們不會忘記,在曾經(jīng)灰暗的魚鳧大地上,有這樣一個鮮活熾熱的身影,插下鮮艷黨旗,喚起生命覺醒。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827689.jpg)
《追尋·溫江星火》舞臺劇照片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835253.jpg)
《追尋·溫江星火》舞臺劇照片
河畔林間,他的精神還在回響
康明惠之子康伯俊曾在《回憶我的父親》中提及,為了“鬧革命”,康明惠先后賣掉田產(chǎn)70余畝,只剩下德通橋幾畝旱地給家人耕種,維持生活。他還時常從家中拿走大量銀元,用于革命活動經(jīng)費。
在街坊四鄰眼里,康明惠的生活極為簡樸。他常頭戴一頂舊呢帽,身穿一件絳黃色長衫,腳穿一雙舊皮鞋,不修邊幅,有時還自己擔小菜去街上賣;他樂觀勤勞,編竹器、做背心、做硬殼帽等樣樣能干;他還經(jīng)常在田間地頭幫農(nóng)民插秧種菜、親切交談……
斯人已逝,但康明惠的精神仍在這片熱土上回響。
2021年夏,在成都市溫江區(qū)二十一世紀學校音樂廳,以康明惠故事為創(chuàng)作原型的《追尋·溫江星火》舞臺劇迎來首演。彼時的青春熱血、家國情懷和革命理想,跨越時空,飛揚激蕩。
為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編劇、導演王曉剛自2019年便開始撰寫劇本。談及創(chuàng)作初心,他說,“康明惠參加南昌起義后回到溫江,創(chuàng)建了溫江最早的黨組織,這段艱難曲折的經(jīng)歷是共產(chǎn)黨人堅守初心和信仰的生動史實,也是話劇的原始素材。我們希望通過話劇讓這段歷史立體化,讓這位英雄鮮活化。”
2022年秋,康明惠銅像落成江安河畔。“能在溫江江安河畔塑立爺爺他老人家的銅像,我十分欣慰和感慨,爺爺?shù)母锩论E如今搬上了舞臺,相信可以感染和激勵更多的人,作為康家兒女,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康明惠的孫女康慶明難掩內(nèi)心激動。秋風吹起了她斑白的發(fā)絲,她久久地注視著銅像。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紅](/uploadfile/2023/0725/20230725044905859.jpg)
康明惠紀念銅像
今年清明節(jié)前夕,一個個稚嫩的身影出現(xiàn)在亞洲灣廣場。孩子們聆聽著康明惠的生平事跡,依次向他的銅像敬獻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白花。或許在那刻,一顆顆“理想報國”的種子正悄然萌發(fā)于孩子們的心中。
江安河畔,楊柳依依??得骰葜暾邕@汩汩流水,時而撼人心魄,時而使人心澈,給予故土、給予一代代溫江人綿延不絕的滋養(yǎng)。
更多精彩盡在《環(huán)球人物 · 溫江 一座為你留燈的城市》特刊線上版,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