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以水為名,表面卻異常干燥,用‘水星’為自己命名,是想表達我的視頻內(nèi)容‘干貨滿滿’,我一直在努力呈現(xiàn)博物館中最吸引人的內(nèi)容。”王旖旎這樣解釋賬號名“水星逛博物館”的由來。
王旖旎束著長馬尾,如她的名字一樣,文靜漂亮,這位從本科到博士一直研究考古、文物與博物館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95后”姑娘,是遼寧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一名講師,也是抖音平臺上擁有460多萬名粉絲的科普博主。
王旖旎的科普短視頻內(nèi)容專業(yè)、生動有趣、干貨滿滿,她帶著百萬網(wǎng)友在線探尋博物館里的奇妙中國,讓一件件文物“出圈”,煥發(fā)新生機。
高考時,成績優(yōu)異的王旖旎選擇了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她坦言,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愛好。“我有些‘社恐’,與無言的文物打交道,讓我平靜又舒適。”
本科畢業(yè)后,王旖旎被直博保送到浙江大學,讀博期間,她更是常往博物館跑。“在學術(shù)研究和日常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與千年文明相遇的奇妙樂趣。”王旖旎說。
王旖旎發(fā)現(xiàn),很多觀眾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中,對博物館的館藏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讀。“在浙江省博物館,館方為了能讓觀眾看到鎮(zhèn)館之寶‘彩鳳鳴岐’七弦琴的正反兩面,將古琴豎直擺放,可一位媽媽卻告訴孩子‘這是豎琴’。在國家博物館,一位父親和孩子說金縷玉衣是古人打仗時穿的盔甲(實際應為喪葬殮服)。這讓我意識到,近年來,博物館‘熱’起來后,知識科普也必須跟上。”王旖旎說。
2020年9月,王旖旎在抖音平臺注冊了賬號“水星逛博物館”,拍攝“團隊”只有她和男友兩人,拍攝工具也只有手機。她說,視頻最大的投入是文案。
為制作一期視頻,王旖旎一般要花2到3天去構(gòu)思,然后查閱大量資料。從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論文,到海內(nèi)外公開發(fā)表的刊物,她都會逐字研究閱讀。反復打磨,冥思苦想,一期文案要改10遍乃至20遍。
“我要求自己,視頻內(nèi)容必須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對研究上沒有定性的內(nèi)容,會盡量多放幾種觀點,和大家一起互動、討論。”王旖旎說。
從“無人問津”到“被催更”,如今,“水星逛博物館”賬號已發(fā)布了100多期視頻,收獲了460余萬粉絲和5000余萬點贊。
王旖旎帶著網(wǎng)民深入印山大墓,講述大墓設(shè)計者如何利用精妙的設(shè)計,與盜墓賊斗智斗勇;追問“免死金牌能保命嗎”等歷史謎團……將晦澀深奧的歷史知識變得有趣、接地氣,讓幾百萬人拉近了自己與文物之間的距離,了解了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王旖旎坦言,自己很幸運,能將熱愛變成工作。如今,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她的教學內(nèi)容正是自己喜愛的博物館方向。“收集拍攝素材、琢磨文案的過程,也是我的備課過程,學生都很喜歡我的視頻。”
王旖旎告訴記者,自己總能收到私信,很多高中生看了科普視頻后愛上考古,或決心堅持自己的考古夢,“這是我最驕傲的時刻。”王旖旎說,“很開心能讓更多人愛上考古,愿意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從事這個行業(yè)。”
“多一個人看我的視頻,感受到文物、考古的魅力,就多一顆種子在他的心里,說不定未來某一天,就能長成參天大樹了。”王旖旎說。
未來,王旖旎準備把鏡頭“拉得更遠”。“有機會想去外國的博物館看看,帶著大家看更大的世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