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中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敘事主題,其不僅滿足著味蕾的感官追求,同樣實現(xiàn)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2021年,江蘇衛(wèi)視與鋒味控股聯(lián)合出品的美食紀實類真人秀《百姓的味道》,是謝霆鋒在美食傳播領域的全新嘗試。他打破一切質疑,采用電影+紀錄片質感的視覺體驗,展現(xiàn)中國百姓的美食故事。
節(jié)目中,謝霆鋒在理塘廣袤無垠的草原開啟“山珍大冒險”;在福建海邊與蟳埔女出海撬海蠣;前往貴州尋覓“酸”的風味來源……各地美食窺見的,是市井百姓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味覺另一端勾連著的,是溫暖療愈的情感共鳴。
毋庸置疑,在當下這個時代,謝霆鋒與《百姓的味道》是彌足珍貴的——光環(huán)不聚焦于明星和娛樂效果,更沒有時代喧囂,觀眾可以真切地感受幸福感與滿足感?!栋傩盏奈兜馈凡コ龊?,#你會對家人報喜不報憂嗎#、#如何面對生活中必然會消失的美好#、#你家鄉(xiāng)的團圓味是什么#等美食背后的社會議題,引發(fā)了大眾對于“家庭”“匠心”“責任”“幸福”等人生話題的探討與反思,體現(xiàn)了節(jié)目以美食傳遞正能量的用心與效果。在不久前舉辦的“新征程‘2022未來之路’文娛責任影響力”年度盛典上,《百姓的味道》也斬獲了“時代征程獎”的綜藝獎,以“見人間故事,品生活百味”,成為品質與口碑雙雙領跑的年度綜藝。
“我真的希望把美食的光環(huán),還給真正每天埋頭苦干,那些我們看不見的,為美食貢獻付出的人。”謝霆鋒在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時坦言。
拍 攝 初 衷
通過背后的故事,學會尊重美食
自2014年,謝霆鋒開始致力于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播,他始終以自身行動,表達著美食對人生與情感的承載意義。無論是失傳的傳奇菜肴,還是一只簡單的荷包蛋,其中都蘊藏著一些人的難忘故事,以及值得回味的人生真諦。
但當下的網(wǎng)絡“速食”年代,美食對大眾而言,似乎越來越方便,這也令大家對美食的珍惜程度越來越低。謝霆鋒想要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栋傩盏奈兜馈肥灼诠?jié)目,他便邀請?zhí)K炳添來到初冬的吉林延邊,體驗“跑山人”老張的生活。談及和老張去打松子的經(jīng)歷,謝霆鋒至今都會起雞皮疙瘩,“你怎么會想到一位女性爬上三四十米的樹,沒有任何安全的(保障),全靠鞋上面的釘,他們叫‘狗爪子’。就算光著手去抱那個樹,我們都抱不住。”
謝霆鋒坦言,拍完《百姓的味道》后,無論是飛行嘉賓還是導演團隊,都比過去更尊重美食。他相信百姓與美食之間的故事,也會帶給觀眾一些思考。
對美食的匠心堅持,于美食中注入的無限情感,也令謝霆鋒回味??旃?jié)奏的城市生活,讓許多貫穿人們記憶的老味道逐漸消失;被繁多的選擇裹挾前進,很多人也遺忘了最初的味道,以及內(nèi)心最質樸的堅守。今年70歲的所波大叔退休后,就在318川藏公路邊建起了一家小旅館。一道無限量供應的牦牛肉燉土豆,他堅持做了11年,樸實而溫暖的理塘味道,也曾經(jīng)撫慰了十余萬途經(jīng)此地的旅人的疲累。而在上海的老弄堂里,一個人、一口鍋、一爐火,阿大的蔥油餅在這里堅持了幾十年。“我們經(jīng)常會提到匠人精神。做一個蔥油餅做39年,用同一個方法堅守著傳統(tǒng),這不是最典范的匠人精神嗎?” 探索百姓生活中最真摯的味道,以及最平凡的故事,讓大眾可以關注到對美食堅持匠心的人,《百姓的味道》的初心已盡顯于此。
“我希望通過這樣一檔節(jié)目,讓大家知道原來一顆松子,背后都有這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采,一道美食也能蘊藏著這么多動人的故事。他們更值得被關注。”謝霆鋒坦言。
電 影 質 感
用大銀幕經(jīng)驗,打破美食節(jié)目邊界
實際上,《百姓的味道》是謝霆鋒力排眾議下的堅持。
專注中國美食傳播多年,也推出過一系列美食節(jié)目,但謝霆鋒始終期待制作一檔集紀錄片、電影、廣告、MV多層質感相交融的美食綜藝。這或許與謝霆鋒二十余年的大銀幕經(jīng)驗息息相關——他比任何人更懂得,如何通過鏡頭語言,去真誠展現(xiàn)人物的故事與情感。
于是,他向公司和導演團隊提出,《百姓的味道》這檔節(jié)目不需要備采,所有內(nèi)容都來自于拍攝那一刻最真實的記錄。“但(那時)我被罵得好慘的。大家就問‘你要干嗎?’”在謝霆鋒的自我要求中,無論是電影中的“閃回”,還是節(jié)目里的候采,通常是用來彌補正常拍攝時沒有拍好的內(nèi)容。
過往,美食節(jié)目大多聚焦于美食烹飪,或以明星真人秀的方式帶出不同地域的美食特色。但《百姓的味道》采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風格——人物對話占比并不大,盡可能減少真人秀的華麗修飾;明星和嘉賓更像是“綠葉”,更多的是,情感寫意、美景空鏡、細膩的情緒刻畫,與電影感的拍攝方式,行云流水且多維度地襯托百姓故事,并把其中最動人的部分,通過唯美的畫面娓娓道來。
事實證明,謝霆鋒對電影感的堅持,讓《百姓的味道》形成了以情感為表達內(nèi)核,以畫面為輔助載體的特殊綜藝語言。以第三四期理塘篇為例,航拍、大遠景、大廣角等紀錄片、電影拍攝方式的使用,讓美食背后不同地域的自然風光直擊觀眾內(nèi)心。理塘篇中最為出圈的,便是謝霆鋒與丁真圍繞“格聶之眼”湖騎行,航拍鏡頭整體俯瞰湖面的壯麗全貌以及廣袤無垠的草原風光。除了美景與兩位自由馳騁的少年之外,再無其他。而在告別之時,謝霆鋒送給丁真一個手碟,并為他創(chuàng)作了一段旋律。兩人坐在丘陵之畔,鏡頭逐漸拉遠,伴隨著手碟空靈的回響,飛鳥的自由翱翔,理塘的遼闊恬靜,觀眾們似乎被拉入到畫面之中,感悟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共鳴著丁真對家鄉(xiāng)的眷戀。
豐富的視聽語言拓寬了美食節(jié)目的邊界,增強了觀眾對故事的代入感,但其背后,卻是極為艱難的拍攝過程。謝霆鋒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理塘是《百姓的味道》的第一站。部分導演團隊提前一個月住在當?shù)?,一是為了適應高原反應,二是為了熟悉路線。但在拍攝時,八九十人的團隊還是“垮”了一半,很多人都因為高原反應癱倒在地上,甚至入院治療。
此外在后期制作中,長年的電影拍攝經(jīng)驗,讓謝霆鋒對畫面有超強的領悟力和記憶力?,F(xiàn)場拍過的內(nèi)容,一共有幾個機位,哪一個是近景,哪一個是全景,哪幾分鐘用了升格,他幾乎過目不忘。“所以《百姓的味道》剪輯的時候,我一旦要找一個東西,有人說沒找到的話,我會要他們在機房不出來,一直找到為止。”
治 愈 表 達
美食,是承載記憶的最佳情感寄托
一定程度上,《百姓的味道》在人間百味之中,將謝霆鋒諸多失去的回憶又尋覓了回來。第二期《百姓的味道》來到了上海,這里的大排面留存了謝霆鋒剛出道時的記憶。時隔二十年,節(jié)目中謝霆鋒再吃到上海街邊的大排面,成長后的幸福感與珍貴的回憶,遠比味道的改變更重要。香港街頭逐漸消失的雞蛋仔,過年時媽媽煮的一桌子年夜飯……味道或許會消失,記憶卻在美食中永存。
在謝霆鋒看來,美食在十幾年前或許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在當下這個時代,它的功能早已不僅僅是填飽肚子,反而是承載記憶最好的感官之一,比觸覺、視覺會來得更長久一點。
于謝霆鋒而言,美食也是人生的療愈。例如,如何在一方廚房間,合理分配煎、蒸、煮、燜、燉多種菜肴的烹制,這和做人的道理一模一樣。“大家總說謝霆鋒又做音樂,又做美食,又做電影,怎么分配時間?但就像烹飪一樣,時間分配得剛剛好,就是不會撞。”謝霆鋒也自認,過去的自己比較容易煩躁,美食成為了他的一種修行。“在廚房,哪怕你燒個白開水,它不沸(騰)就是不沸(騰),你急不了。所以廚房是修煉脾氣的一個好地方,你沒辦法不專心,不平靜。”
美食在當下承載了太多功能,這也是謝霆鋒在2015年創(chuàng)立“鋒味”這個美食品牌的原因。他始終認為,人們在進食的同時,和誰一起吃,在什么環(huán)境吃,透過什么感情的連接,留存住怎樣的記憶,這才是美食更深遠的意義。
“很多人之前會問我,新歌是唱廣東話還是普通話。這兩者(在理解上)還是有點兒區(qū)別,但美食沒有。美食的酸、甜、苦、辣、鮮,或者是咸,大家都懂。我今天不認識那個人,但我只要吃過他的一道菜,他的想法我大概就會知道。”謝霆鋒坦言。
他也試圖將自己對美食價值的思考,通過《百姓的味道》讓每一位觀眾產(chǎn)生共鳴。而在第六期節(jié)目中,謝霆鋒在廈門見到了離鄉(xiāng)打拼的“春節(jié)保姆”們。很多人已經(jīng)好幾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她們最大的心愿就是與家人團聚。過去常年拍戲的時候,謝霆鋒也很難時常見到家人,此次他不僅親手為“春節(jié)保姆”們烹飪了食材豐富、熱騰騰的“硬菜”——當?shù)卮汗?jié)必吃的盆菜,更悄悄地把她們的家人接來,提前為她們帶來團圓驚喜。
在謝霆鋒看來,疫情讓許多人離家更遠,思鄉(xiāng)更切。一口熱干面,一碗干炒牛河,一份帶有奶奶味道的紅豆沙和湯圓,瞬間便可拉近每個人與家鄉(xiāng)的距離。美食也因此成了越來越多人的情感寄托,沒有任何場景,會比共享美食更為溫暖親切。
這也是《百姓的味道》想要實現(xiàn)的表達:將一切光環(huán)回歸美食,回歸百姓,回歸平凡卻最真切的情感故事。在細水長流中品味百種人生,也在正能量的情感傳遞中感受人間溫情。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赫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