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王貞儀:為科學發(fā)展奠定基礎的天文學家

2021-12-09 07:17:00 來源:中國婦女網(wǎng)
大號 中號 小號

2004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以王貞儀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個隕石坑。
 

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祖籍安徽天長,是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學家、算學家。王貞儀一生雖只有短暫的29年,但其造詣卻得到了同時代及后世天文學領域大家的認可,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與班昭、楚女類似,王貞儀習天文學亦有家學淵源。其祖父為宣化太守王者輔,精通歷算,藏書豐富,王貞儀跟隨祖父學習天文、歷法和數(shù)學。年少時隨家人游歷多地,每遇良師益友。她曾受教于好友陳宛玉的祖母謙爻,后者教其古文詩詞,對她不善中饋女紅、反致力于天文、醫(yī)藥給予理解和鼓勵。此外,她還跟隨蒙古族阿將軍夫人學習騎射,以致“跨馬如飛,發(fā)必中的”。天生心性與人生際遇使王貞儀心中有著不讓須眉的豪氣與壯志,這在她的詩詞里可窺見一斑。只可惜,她婚后幾年便因病離世。

王貞儀鉆研歷代天文著作,深諳張衡、虞喜、何承天的學術成就,也了解哥白尼和第谷的學說,在天文學、算學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例如,她糾正了古人認為由于歲差,春分點逐漸東移的錯誤;提出古歷書認為恒星年與回歸年的區(qū)別始于《太初歷》是錯誤的,明確指出晉代虞喜發(fā)現(xiàn)歲差,至僧一行用于《大衍歷》后才“天自為天,歲自為歲”。她糾正古人錯誤看法,認為歲差是用中星法測得;糾正了古歷認為定氣始于唐代的說法,提出定氣始于北齊的張子信。此外,她還認識到恒星隱現(xiàn)、晝夜長短均與地理緯度相關。不單治學嚴謹、能發(fā)古人所未發(fā),王貞儀還勤于實驗。她以簡單方法做日月食實驗,用通俗語言解釋日月食現(xiàn)象,并對食分問題有所推進,其闡述與現(xiàn)代天文學基本相符。

算學方面,王貞儀撰有《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重訂策算證訛》《西洋籌算增刪》各一卷。遺憾的是,這些著作均已失傳。由于文獻缺乏,很難對其數(shù)學成就給出評價,但她精通算學卻毫無疑問。她把梅文鼎的《籌算原本》加以改編,用淺顯語言和簡易方程表達深奧道理,使學者能朝得其書,暮能明算。王貞儀的父親王錫琛是位名醫(yī),常在父側,她亦悉醫(yī)藥典籍,懂診治之道。

王貞儀撰有大量著述。除上述四部算書外,據(jù)朱緒曾和錢儀吉所見,還有《德風亭初集》14卷,《德風亭二集》6卷,《繡紩余箋》10卷,《星象圖釋》2卷,《象數(shù)窺余》4卷,《文選詩賦參評》10卷等,可惜大部分失傳。所幸,蔣國榜所刻《金陵叢書丁集》中收錄了部分詩詞、信、序等?!稓q差日至辨疑》《盈縮高卑辨》《經(jīng)星辨》《黃赤二道解》《地圓論》《地球比九重天論》《月食解》《勾股三角解》《敬書家大人醫(yī)方驗抄后》等著述得以保存,使后人得以了解其天文學、算學和醫(yī)藥貢獻。

王貞儀學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擅繪畫,通醫(yī)理,破禮教。清代著名史學家錢大昕把她與班昭并列,稱“班昭之后,一人而已。”不僅如此,王貞儀作為女科學家亦被國外媒體廣泛報道,她的形象被印在外國的明信片上。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自然》雜志將她選入“為科學發(fā)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

斯人已去,卻燦若明星;貌似離經(jīng)叛道,但卻成就斐然。王貞儀是為古代獨立女性的楷模。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