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當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諸多地方美食介紹憑這句經(jīng)典開場白,讓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成了自己的最佳“帶貨人”。
當然,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江南上至封疆大吏下至平民,將乾隆皇帝的衣食住行伺候得無微不至且樣樣都是最高級別的享受,珍饈美味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讓乾隆皇帝來“帶貨”,也只是基本的事實之上,想盡可能沾點“名人效應(yīng)”罷了。
不過,南巡的乾隆皇帝到底都吃了什么?傳說自然不會件件真實,但以可靠史料為依據(jù),依然不難想象那極致奢靡的美味。
(清)乾隆御筆《西湖圖》,故宮博物院藏
徽菜接駕乾隆帝
兩淮鹽商,在清代已是天下商人中最富最貴的群體,這其中還要再推出“兩淮八大總商”,其財富之巨,說是富可敵國恐怕也不為過。八大總商之首,是客居揚州經(jīng)營鹽業(yè)的徽商江春。他以“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的創(chuàng)舉聞名于世,“以布衣結(jié)交天子”,被同行譽為“至榮”,無人能出其右。
(清)青玉團菊紋菊瓣式扁盒,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江春長居揚州,但他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盡力維持徽州特色,家廚皆是徽菜名廚,聽戲賞的是徽劇家班的表演。憑著早年尚存科舉顯達之心潛心苦學(xué),結(jié)交士林得來的修養(yǎng)氣質(zhì),江春的審美與趣味皆遠超一大部分還只會附庸風(fēng)雅的同行,也就更能揣摩抓準皇帝的心思——乾隆皇帝久居北京,又因滿族習(xí)俗,宮中膳食多以牛、羊、鹿、狍等獸肉為主料,滋味肥美醇厚,相比之下精選時鮮菜蔬特制的徽菜,清新爽口,不油不膩,定是乾隆皇帝平素在宮里難得一見的,用于南巡接駕,想必就能靠嘗鮮之感取悅上意。
(清)青玉光素茶碗,故宮博物院藏
果不其然,乾隆皇帝也說:“江南蔬菜好,可擇其清新者為之”、“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
當然,兩江總督、巡鹽御史、蘇州織造之類的江南大吏,也未必想不到這層,他們是南巡中理所當然的獻食者,然而六次南巡,“布衣江春”之名次次都在獻食者的行列中,顯然是他所能獻上的地道徽菜,確實牢牢抓住了乾隆皇帝的心和胃。
在江春為接駕而準備的食單中,茶飲是徽州錫格子茶,并輔以徽州傳統(tǒng)茶點頂市酥、寸金糖、交切片等;果品則有歙縣三潭枇杷、黟縣里仁香榧等。
(清)金鑲玉柄果叉,故宮博物院藏
又因乾隆皇帝酷愛火鍋,江春不忘呈上績溪節(jié)慶家宴上的傳統(tǒng)徽菜“績溪土火鍋”,“一層素來一層葷,素在下邊葷在上”,香菇、冬筍、干蕨菜、干豆角等江南菜蔬與鴨肉、兔肉、麂肉等珍禽野味層層疊疊,最上層為雞蛋餃,食材雖多但毫不紊亂,葷素俱備,色味俱佳。
各種江南食蔬中,乾隆皇帝又尤愛春筍,據(jù)傳這一點與其祖父康熙一致,康熙年間曹雪芹祖父曹寅與其妻兄李煦都在江寧、蘇州織造與兩淮鹽政任期內(nèi)多次向朝廷進獻春筍。江春的接駕宴中備有臘香問政筍,將歙縣問政山上挖出的新鮮竹筍與徽州臘肉一同置于砂鍋中,再放入新安江木船上的徽州火籃里保持文火慢燉,船從黎明時分啟航,沿河而下從新安到富春,再進運河,到揚州,上岸入席時,此菜恰到火候,鮮香無比。
(清)銀“甲子萬年”字元寶式火鍋,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用珍貴食材結(jié)合地道徽州廚藝去貼合乾隆皇帝的喜愛,江春也仔細挑選家常菜色豐富接駕宴席——他事先已知乾隆皇帝注重養(yǎng)生,平素也愛吃青菜、豆腐一類,于是投其所好也準備了相應(yīng)的菜品。以徽州菜油炸制,外表金黃酥脆而內(nèi)部玉白柔嫩的油煎豆腐“金銀白玉板”,以及整根下鍋爆炒,根紅葉綠的徽州菠菜“紅嘴綠鸚哥”。這兩道菜尤其深受乾隆皇帝喜愛,他吃得贊不絕口,還問近侍做這樣的菜要花多少錢,近侍回答說不過數(shù)十錢而已,這讓乾隆更高興了——又好吃還省錢,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甚至回到京城,乾隆皇帝還念念不忘這樣的美味,要求御膳房照樣還原,沒想到內(nèi)務(wù)府為此記賬竟達數(shù)千錢,乾隆皇帝詢問原因,近侍就詭辯說,這是因為江南風(fēng)味要在北方做很不容易,因此花費甚大。其實這是內(nèi)務(wù)府與御膳房撈油水的老套路了,但乾隆皇帝卻信以為真,并感嘆說:“誠如此,吾每飯不忘揚州矣!”
確實也正是自乾隆南巡后,淮揚菜逐漸在御膳食單中占據(jù)上風(fēng),乾隆二十年,《蘇造底檔》立檔,檔中有五百多道蘇州菜,御膳房中專門烹制蘇杭菜的廚房即被稱作“蘇造鋪”。
(清)銀里花梨木雕花食盒,故宮博物院藏
膳單的玄機
宮廷飲食亦是禮制的一部分,即便皇帝走出宮廷,在外巡游,也必須以身作則,嚴格遵守。正常在宮中,乾隆皇帝一天只吃兩頓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早膳時間大概是早上六七點鐘,晚膳時間則是午、未兩個時辰,即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二點之間,也就是說晚膳其實就是我們?nèi)缃竦奈顼?。正餐之外,還有早點和晚點各一次,早點一般在起床后不久食用,大約是五點左右,晚點也叫“晚晌”,多在下午六點的酉時進行,更接近現(xiàn)在晚餐的含義。
兩頓正餐之后,“或需飲食,則內(nèi)宮別有承應(yīng)之處,其物隨意命進,無定供矣”,這也就是獻食者們的發(fā)揮空間。并且,皇帝一人顯然吃不完一日數(shù)十道的菜品,這些剩下的菜有時甚至是特意留下的,直接可以賞賜后妃,如果留成一桌就被稱作“額食”,用來賞賜臣下,作為讓他們感銘皇恩的手段。
作為最長壽的帝王,乾隆皇帝在飲食上一直盡量保持營養(yǎng)平衡,和滿族傳統(tǒng)主食中溫?zé)岽笱a的肉食相比,他更愛雞鴨肉,尤其喜歡蒸或燉得軟爛的口感。江南本就盛產(chǎn)湖鴨,尤其揚州高郵的麻鴨極為出名,于是獻食的官員們紛紛投其所好,讓各自麾下的大廚發(fā)揮創(chuàng)意呈上相應(yīng)的珍饈。
清乾隆 粉彩四季花卉紋扇面形攢盤 故宮
比如乾隆三十年二月二十六日——
“辰初,蘇州府行宮進早膳,用折疊膳桌擺:皇太后賜雜燴熱鍋一品,酒燉羊肉一品,合皮卷一品,火熏鴨子燉白菜一品(系孫成做)、羊肉片一品。普福進八寶鴨子一品、春筍膾糟雞、火熏鴨子餡包子一品。祥玉進釀鴨子一品、羊烏又燒羊肝攢盤一品,竹節(jié)卷小饅首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隨送粳米膳一品、燕窩雞片豆腐湯一品。額食三桌:奶子四品、蘇雞一品(系張成做)、糟火腿一品、糟肉一品(此二品系普福進)、熱鬧肘子一品(系祥玉進)、餑餑八品、十六品一桌,餑餑六品、內(nèi)管領(lǐng)爐食六品、十二品一桌,盤肉八品一桌。”
“二月二十六日未正。蘇州府行宮進晚膳,用折疊膳桌擺:鴨子火熏燉白菜一品、山藥酥肉一品、燕窩火熏肥雞一品(系宋元做)、后送水煮烹菉豆菜一品、蘇造雞肉肘子攢盤一品、發(fā)面火燒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螺螄包子一品。總督尹繼善進燕窩鴨子唵子熱鍋一品,茄干一品。林貴進紅粘糕火燒一品。普福進火熏加線肉一品,酒燉鴨子一品,什錦豆腐一品,火腿雞一品、白面千層糕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銀碟小菜四品。隨送香珠米膳一品(系莊有恭進)、燕窩雞片湯一品。”
“晚晌伺候:肥雞擸鴨腰一品(系宋元做)、豆豉一品、秋梨拌菆麻菜芽一品、酥肉火燒一品(系祥玉進)、茄干一品,豆腐干一品。上進畢。賞皇后鴨腰一品、令貴妃火燒一品、慶妃茄干一品、容嬪豆腐干一品。”
(清乾?。┨藜t飛龍宴盒(附琺瑯碗一套),故宮博物院藏
膳單不僅將南巡每日的膳食安排清楚,也詳盡記載了臣下如何獻食以及菜品最終的賞賜情況。雖然傳統(tǒng)的滿族菜色必有保留,但毫無疑問雞、鴨為主料的大菜分量幾乎要喧賓奪主,普福、高恒、尹繼善這樣的高官,所能獻上的蘇杭菜色可不是一兩張食單能寫完的,僅在乾隆三十年二月初八日到三月三十日就獻食三十多次的尹繼善,還進了江米釀鴨子、春筍酥雞、蘇油野雞瓜、肉丁釀鴨子、燕窩雞皮等菜色,普福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但蘇杭特色更為突出,有春筍野雞片湯、八寶鴨子、糯米鴨子、燕窩火熏鴨子等。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