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棚評書人茍銀春。
說到興奮處,茍銀春張口就給我們來了一段雷棚評書《葭萌關張飛挑燈夜戰(zhàn)馬超》:“張飛帶了3000人馬來到葭萌關,在城樓上一看,只見幡旗招展、殺氣連天。東方打紅旗,南方打白旗,西方打黑旗,北方打藍旗,前打朱雀旗,后打玄武旗,左掛青龍旗,右掛白虎旗……”
節(jié)奏緊湊,氣勢磅礴,一整段下來,聽的人都開始熱血上涌,禁不住喊一個“好”字。“瞪打吼喊、抑揚頓挫,這樣才有趣味、剛勁有力。”說著,茍銀春又給我們模擬了一段戰(zhàn)鼓擂擂和戰(zhàn)馬嘶鳴聲,聽者聞其聲、如臨其境。而這些都只是雷棚評書的基本功。據(jù)傳,最早的雷棚評書是在四川市井搭棚設臺,說書人手揚折扇、退開弓步,講述兩軍對壘、將帥交鋒,聲如驚雷,“雷棚評書”的說法由此而來。
茍銀春是川北雷棚評書的第四代傳承人,也是土生土長的廣元人。他在昭化古城親眼看著雷棚評書從碼頭茶館走入街頭巷尾,走向廣大觀眾。2023年4月,雷棚評書成功入選四川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茍銀春相信,雷棚評書也將承載著昭化的歷史和文化,走向未來。
昭化古稱葭萌,被譽為“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quán),葭萌成為蜀漢政權(quán)的龍興之地,蜀漢第三任丞相費祎的丞相府、姜維的大將軍府、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的大本營都在葭萌古城。公元972年,宋太祖趙匡胤將該城改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民心”,昭化由此得名。金牛古蜀道與嘉陵江在此交會,嘉陵江、白龍江從這里奔涌而過,讓昭化成為重要交通樞紐。
嘉陵江邊,碼頭、茶館密布,喝茶是次要的,聽評書人講書最重要。1978年,茍銀春拜雷棚評書藝術(shù)家袁紹成為師,之后他行走在昭化一帶的各個碼頭,想要闖出個名堂來。那時,他經(jīng)常講《楊家將》《三國演義》《隋唐演義》這類長篇小說,講一場兩個小時,“講完得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有時,他也講一些自創(chuàng)的評書《盤龍珠》《劍門奇?zhèn)b》等,“喜歡說俠客英雄,講著有勁兒”。
“案桌上點一炷香,香燒完了,這一小段也就講完了。要怎么發(fā)揮,得提前想好。”茍銀春每次都會一遍遍地想,開頭怎么說,結(jié)尾怎么結(jié),人物性格是什么樣,包袱抖在哪兒……諸如此類,“深奧得很”。畢竟,茶館里的觀眾是公認的“挑剔”——碼頭上的纖夫、船工們把聽評書當娛樂,他們走南闖北,什么場面沒見過?你講得好,他們馬上奉上掌聲,喊“好!好!”一旦有一點露了餡,臺下觀眾立刻擺頭,甚至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茍銀春記得,那時一張票是5毛錢,評書人和茶館老板對半分票房收入。第一天一場下來,他至少能拿到10塊錢。到第二天,觀眾人數(shù)又會增加到七八十人,第三天的人數(shù)就上百了。茍銀春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他每到一地,先觀察前3天的上座率,“3天后還起不來,那說明我學藝不精,我就走人”。但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他就不再局限于昭化本地,而是沿嘉陵江而下,跑遍了遂寧、南充、重慶等大城市,常常座無虛席。
90年代,創(chuàng)業(yè)風潮在全社會興起,茍銀春揣著十幾萬元辦蔬菜加工廠,結(jié)果錢都打了水漂。“我不是做生意的料。”轉(zhuǎn)了一圈,他又回到了說評書的老本行。
新的機會是在2007年到來的。那年,茍銀春年過半百,奔波了半生。他說,看到政府按照“修舊如故”的原則修復古城,街上干凈了,老建筑、街道和城門洞也都被保護起來了,覺得未來肯定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我也想葉落歸根,用雷棚評書講述昭化故事”。
昭化古城。
早些年,昭化就是周邊城市的熱門自駕游目的地。它擁有依山傍水的地理優(yōu)勢,擁有從歷史中走來的傳奇故事,也擁有雷棚評書、彩蓮船、柏林溝金錢棍、射箭提陽戲等豐富的民俗文化。但在當時,這些文旅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007年之后,昭化一天一個變化,可以說‘翻天覆地’,也給我?guī)砹藱C遇。”茍銀春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昭化開發(fā)出柏林古鎮(zhèn)、昭化古城、金牛古蜀道遺址等歷史景觀資源,他也將評書館搬到了昭化古城里。
昭化古城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也是保存格局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城邑之一,有九街十八巷。沿著青石板鋪成的小巷,從古城的北街縣衙街往里走幾十米,就能看到這家古香古色的“昭化評書館”。評書館與其他店鋪結(jié)構(gòu)相似,基本上都是明清古建筑,穿斗木結(jié)構(gòu)、小青瓦。館內(nèi)正前方設有一方長桌,茍銀春習慣穿長衫,手持折扇、手帕或驚堂木,講他個酣暢淋漓。
昭化的歷史素材豐富,張飛挑燈戰(zhàn)馬超、姜維兵困牛頭山、花蕊夫人蕩舟桔柏渡、唐明皇設酒擺宴壩,等等。為了收集素材,茍銀春跑遍這些古遺址,體驗昭化本地至今流傳的壩壩宴,感受金牛古蜀道上12000多株古柏的氣勢、李太白蜀道行吟“五丁開山”,再在史實基礎上一點一點豐富人物性格與故事細節(jié),然后講給觀眾聽。
以前,茍銀春的觀眾大多是中年人;如今,很多年輕人走進評書館。這正是茍銀春最想看到的,他將評書館的票價定為20元,“雷棚評書從市井中發(fā)展而來,要傳承下去,必須讓觀眾消費得起,不能把觀眾拒之門外”。
茍銀春喜歡評書,喜歡昭化。每天早上,他都要繞著古城散步、吊嗓子,從古城西門往外走,目之所及就是牛頭山。牛頭山云霧繚繞,嘉陵江水在此洄瀾,形成一個直徑約5公里的“山水太極圖”。江水繞城而過,即使天最冷的時候,也很少結(jié)冰,就像不斷變化中的昭化,彰顯著暖意與活力。
山水太極。
未來,昭化將堅持文旅興區(qū)的戰(zhàn)略,加快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全域旅游示范區(qū)、昭化古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的創(chuàng)建工作,深度挖掘三國歷史文化、蜀道文化、紅色文化豐富內(nèi)涵,進一步強化文旅融合發(fā)展主引擎,擦亮蜀道國際文化旅游招牌,做優(yōu)做強昭化古城文化,全域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提升生態(tài)居養(yǎng)能力,建設集“吃住行、康養(yǎng)樂、游玩賞”一體的千年蜀道宜居名城,重現(xiàn)古蜀道上“白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的繁榮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