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從不懈怠,承諾從未打折。今天,我們一起向共和國的藍天衛(wèi)士致敬!
|作者:長夏 李斯特 江生
|編輯:阿曄
|編審:蘇蘇
2021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迎來72歲生日。
這些年來,人民空軍的航跡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其中,女飛行員們的表現(xiàn)也十分亮眼。
李凌超是我國首位運-20女機長。今年9月,她駕駛運-20接迎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去年4月,也是她和戰(zhàn)友們一起駕駛運-20,將中國對外援助疫苗成功運達巴基斯坦。
作為我國空軍第七批女飛行員,李凌超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在同批女飛行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第一個通過一號天氣標準考核,第一個當機長,同時具備多種運輸機型機長、教員、指揮員資格……
如今,李凌超已經成為特級飛行員,安全飛行超過4200小時,很多急難險重任務,都留下了她飛翔的身影。
放棄北大清華選擇飛行學院
李凌超幾乎是在飛機的轟鳴聲中長大的。
她的父親是一名殲擊機飛行員,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和殲-8戰(zhàn)斗機的驗證與試飛。孩提時代,她將父親視為偶像,每當天空中有轟鳴聲響起,便忍不住仰頭張望:“哪架飛機是我爸在飛???”“飛機在天上飛,多自由!”
那時的她還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里飽含著父親對空軍的熱愛、對她的期望:凌超,意為“壯志凌云、超越自我”。
·幼時的李凌超(中)與父母。
1997年,19歲的李凌超參加高考,考了617分,超出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shù)線。家人和老師都希望她進“名牌大學”讀書,畢業(yè)后找一份好工作,走一條最常見的坦途。
李凌超卻有不同的打算。她想去報考飛行學院——這一年,空軍正好開始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而上一批女飛行員的招募,還是在8年前。但這個想法遭到幾乎所有人的反對。
“替你爸擔心了半輩子,他終于平安落地了,你是不想放過我的下半輩子??!”母親擔憂地對她說。
“飛行并不像你想的那樣輕松浪漫!”父親為她詳細講述報考飛行學院的利弊,叮囑她慎重考慮后再做決定。
最終,李凌超還是選擇了空軍航空大學。“就像你特別愛一個女孩兒,即使再漂亮的明星站在面前你都不會動心。”多年后,被年輕人問起當年的選擇,李凌超半開玩笑地解釋。
·李凌超在大學里做分享。
然而,考上飛行學院,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當上飛行員。對李凌超來說,殘酷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在這里,不僅考文化課,還要考體能。李凌超的文化課是優(yōu)秀,體能考核卻總是落后——第一次參加3000米測試,她幾乎靠走才撐完后半程。
怎么辦?一個字,“練”。別人跑5公里,她就跑10公里;別人做50個下蹲起立,她就做100個。“哪怕不比別人強,每天也要比自己進步一點。”她想。就這樣苦練數(shù)月,她的體能考核成績也排到了前列。
2001年,李凌超被分到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的航空兵某師。這是一支戰(zhàn)功卓著的部隊,組建以來多次參加重大任務。中國第一個飛行員女將軍岳喜翠、“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邱德甫,都來自這里。
想在這樣的團隊里“拔尖”,就必須付出加倍努力。為鉆研航空理論和技能,李凌超不是在宿舍里埋頭讀書、畫圖,就是在機艙里摸索各個部件的工作原理。一想到單飛的夢想即將實現(xiàn),她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
·李凌超在研究航線。
此時,人生的考驗再一次來臨:因為生病,李凌超必須住院休養(yǎng)。“當時情緒非常低落,治病耽誤大半年訓練,我就可能從雁群掉隊。”巨大的壓力伴隨著她,但解決之道仍只有一個字:練。即便躺在病床上,她仍堅持學習理論知識,有病休時便跑到機場觀摩戰(zhàn)友飛行。
病愈歸隊后,李凌超迅速迎頭趕上,拿下同批女飛行員中的諸多“第一”,從一個飛行學員,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戰(zhàn)斗員。
“咱倆一定不能倒數(shù)!”
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李凌超為自己的名字賦予了更多含義:除了超越自我,還要超越性別。
“我更愿意別人叫我飛行員,而不是女飛行員。”她深知,飛行員在高空中遇到任何特殊情況都不會被區(qū)別對待。“(別人)不會因為你是女飛行員而去避開你飛的這架飛機。”
2005年夏天,李凌超和20多位傘兵執(zhí)行一次傘兵空降任務。這是年輕傘兵們首次跳傘。飛機留空時間比較長,機艙里十分悶熱,一名傘兵突然暈厥,李凌超需駕駛飛機緊急降落。
即將到達指定空域時,李凌超和機組成員準備打開飛機后部的斜臺,卻發(fā)現(xiàn)斜臺一直無法固定——斜臺關系到飛機的氣動布局,只有它到位了,飛機才能順利降落。萬一角度不對,斜臺很可能卡到跑道上,威脅全機人員安全。
機上的氣氛瞬間緊張,但李凌超知道,這一刻她必須穩(wěn)住。“速度大一點!”“往前落一點!”“注意飛機姿態(tài),防止斜臺蹭地!”按照之前早已爛熟于心的應對步驟,她與塔臺指揮員密切配合,最終安全降落。
·李凌超做起飛前檢查。
隨著服役時間增長,李凌超對飛行的理解也有了變化:“在航校時,一個人駕駛飛機自由飛行,感覺像夢想實現(xiàn)了一樣。但到部隊后我才逐漸明白,飛行本身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在被需要的時候能上得去,這才是真正實現(xiàn)夢想。”
2010年11月,李凌超奉命執(zhí)行廣州亞運會消云減雨任務。消云減雨必須要鉆到云層中長時間作業(yè),通過掛載在機翼下的焰彈投放催化劑,而這一過程中飛機極易結冰,危及飛行安全。
開幕式當天,李凌超駕機升空,鉆進云層。由于氣流擾動,飛機在云層中顛簸得厲害,操縱起來很吃力。她保持冷靜、理智判斷,最終在水汽條件最佳的云層中,果斷按下焰彈發(fā)射按鈕,提前催下了廣州周邊的細雨,圓滿完成任務。降落后,走下飛機,李凌超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2013年,李凌超所在部隊進行大型運輸機改裝訓練。被選中的10名飛行員中,只有兩名女性——李凌超和陳宇。起初,有戰(zhàn)友擔心,那么笨重的俄制大飛機,男人操縱起來都費勁,俄羅斯也沒有女飛行員能駕馭,她們倆能行嗎?
李凌超聽后心里不服氣,對陳宇說:“這次來了10個人,咱倆一定不能倒數(shù)!那樣就顯得女飛行員太差了。如果咱倆飛不出來,以后姐妹們的路就都被堵死了。”
最終,李凌超和陳宇用實力扭轉了偏見。接受檢閱時,她倆同時順利放了單飛,不僅圓滿完成改裝任務,也用事實證明,女飛行員不比男飛行員遜色。
·李凌超揮手微笑。
此外,李凌超還出色完成了抗雨雪冰凍災害、汶川抗震救災、“東方之星”沉船搜救、未知條件下實兵拉動等重大任務,屢獲戰(zhàn)功。
她一直認為,在協(xié)調能力、操縱能力、注意力分配、空中特殊情況等方面,女飛行員和男飛行員基本沒有差異。而且在耐力、心思細膩等方面,女飛行員還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
女飛行員逐夢藍天
常年待在部隊,不少女飛行員擇偶時會選擇自己的戰(zhàn)友,李凌超便是如此。
她和丈夫張紅崗曾在同一個部隊。2006年,張紅崗完成飛行改裝訓練后,接到命令調往千里之外的另一個部隊改裝飛行某大型運輸機。當時,李凌超已經懷孕六個月。但她充分理解丈夫的工作,認為他能接到這個任務是部隊的信任,軍人必須服從命令。
2013年,李凌超接到改裝某大型運輸機的任務,這回張紅崗也給予了她充分支持。她僅用2年時間,就帶領大隊人員完成通常需要5年完成的改裝任務。
而早在2008年,李凌超和張紅崗還曾共同鉆研大飛機使用管理前沿理論,整理編寫的《機組資源管理研討》期刊論文,受到業(yè)內好評。
兩人攜手前進,實現(xiàn)人生理想,但背后的付出常人也難以想象。
2008年,汶川地震,張紅崗赴災區(qū)執(zhí)行任務。那段時間,李凌超每天必須等收到丈夫從前線發(fā)來報平安的短信,才能安心睡下。
夫妻倆在不同地方執(zhí)勤,一年到頭見不到幾面,春節(jié)前夕,打電話約好一起回老家過年。結果,他們正收拾行李時接到命令,“南方地區(qū)發(fā)生雨雪冰凍災害,部隊進入一等戰(zhàn)斗值班,隨時準備運送救災物資”。回家過年的計劃落空,倆人立刻投入救援任務中。
·李凌超一家三口。
李凌超的同班同學——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王亞平,都經歷過類似的挑戰(zhàn)與考驗。
王亞平曾因飛行任務差點沒趕上自己的婚禮。
2006年,王亞平和丈夫趙鵬商定10月1日回老家舉辦婚禮,結果因飛行任務,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9月30日,王亞平執(zhí)行任務歸來,急赴民航機場,又遇上堵車,趕到機場時離起飛時間只有10分鐘。幸運的是,那天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了半個小時,王亞平這才趕上了婚禮。趙鵬調侃她:“還得感謝天氣不好,否則你還當不成新娘了。”
“雙空勤”在地上難以相見,在天上“飛翔”時,就學會了“打暗號”傳達思念之情,有時還鬧出小笑話。
一年秋天,趙鵬駕機執(zhí)行轉場任務,需要從王亞平所在部隊機場上空飛過,剛巧,王亞平也將在那段時間執(zhí)行駕機任務。出任務前一晚,兩人在電話里約定,如果空中相遇,就以空中的“標準喊話”打聲招呼。
可直到飛行結束,王亞平也沒聽到趙鵬的呼叫。晚上,王亞平在電話里問趙鵬:“為什么不打招呼?”“打了啊!”趙鵬委屈地說。原來,當時王亞平的飛機代號是“778”,趙鵬一激動,喊成了“788”,而“788”則是劉洋的代號。搞清楚后,王亞平笑彎了腰。同事跟她開玩笑說:“連老婆都能認錯,下次回來讓他跪搓衣板!”
·王亞平與趙鵬戀愛時合影。
在廣空航空兵某師的宿舍樓,每位女飛行員被允許在床頭柜上擺放一張家庭照片。“飛行完后,可以想想愛人和孩子。”
老一輩的女飛行員退休后,住在兵團家屬院里,還會幫年輕一輩的女飛行員照看小孩。耳濡目染下,這些孩子自小見證著中國女飛行員的成長與蛻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在孩童心里種下了“飛天夢”。
劉洋“飛”入太空那天,李凌超的兒子很激動,告訴李凌超:“媽媽,我也要當一名航天員。”
·劉洋在太空向女同胞問好。
今年是人民空軍招收第一批女飛行員70周年。
正如《解放軍報》所說,如果用一條時間軸,串聯(lián)起新中國女飛行員逐夢藍天的高光時刻,一條壯美的航跡躍然于歷史的天空:
1952年3月8日,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在北京西郊機場駕機參加試飛典禮;2009年4月,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以全優(yōu)成績完成學業(yè),編入作戰(zhàn)部隊;2015年初,首批雙學士殲擊機女飛行員奔赴一線部隊;2016年,首批“飛豹”戰(zhàn)機前艙女飛行員完成改裝訓練……
女飛行員承擔了許多重任。她們翱翔天空的英姿,不僅是新中國女性地位提升的標志,也是國家整體實力、軍隊訓練水平的象征。
守護從不懈怠,承諾從未打折。今天,我們一起向共和國的藍天衛(wèi)士致敬!向那些默默付出的女飛行員們致敬!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中國空軍網、央廣網、解放軍報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