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56年前寫出的“神作”《沙丘》,后來成了最費導演的科幻作品。
|作者:卡比丘
|編輯:阿曄
|編審:蘇蘇
10月22日,科幻史詩電影《沙丘》同步登陸中美院線,引發(fā)熱議。
導演是近來頗受關注的丹尼斯·維倫紐瓦,憑借《降臨》《銀翼殺手2049》封神,被中國影迷親切地稱為“牛蛙”。
演員配置更是豪華。“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出演男主保羅;還有一票“超級英雄”助陣——“海王”杰森·莫瑪、“滅霸”喬什·布洛林、“毀滅者”巴蒂斯塔、“小蜘蛛女友”贊達亞,以及一張熟悉的華語面孔張震。
電影上映后,關于它的評價堪稱冰火兩重天。
正面的評價極盡贊美:太空史詩、恢弘序曲、頂級視聽享受。不喜歡它的觀眾則難掩失望:“看到一半睡著了。”“兩個半小時竟沒把故事講完。”
·截至發(fā)稿,電影《沙丘》的豆瓣評分為7.9。
《沙丘》改編自美國作家弗蘭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說,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自1965年出版以來,俘獲了世界各地無數的書迷。
但同時,這也是一本不容易向外行解釋的書。它的宏大紛繁、晦澀難讀,也讓其影視化改編之路坎坷重重。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能寫出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云獎青睞的故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能讓20多家出版社閉門謝客,讓幾位大師級導演折戟沉沙?
戰(zhàn)地攝影師→“神作”創(chuàng)造者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說:“在故事的生動復雜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說有得一比?!渡城稹凡粌H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把人性、人的本質、人的目的放在一個宇宙的尺度進行思考,這個規(guī)??峙掠质墙鹩顾患暗牧?。”
1920年,弗蘭克·赫伯特出生于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部港口城市塔科馬。他從小熱愛閱讀,立志成為一名作家。
19歲時,赫伯特謊報年齡,在《格倫達之星報》就職,得到了第一份工作。然而,平穩(wěn)的生活很快被二戰(zhàn)打破。赫伯特參加了美國海軍,作為戰(zhàn)地攝影師,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了6個月。
戰(zhàn)爭結束后,赫伯特進入華盛頓大學讀書。在心理醫(yī)生朋友的推薦下,赫伯特學習了弗洛伊德、榮格、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等思想家的作品,還有中國的禪宗,這對他以后的寫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因為只愿意學自己感興趣的,赫伯特任性地放棄了必修課的學分,也因此放棄了大學畢業(yè)證。他重回新聞界,在《西雅圖之星》和《俄勒岡政治家》工作,同時還為《加利福尼亞生活》雜志做了十年供稿人兼編輯。
·弗蘭克·赫伯特(1920年—1986年)。
赫伯特的小說家生涯正式開始于1955年。那一年,他的長篇科幻小說《海龍》開始連載。小說以一艘21世紀的潛艇為舞臺,深入探討了理性與瘋狂的問題,還預見了未來由石油危機引發(fā)的世界沖突。
1957年,赫伯特獲邀撰寫一篇關于俄勒岡沙丘的生態(tài)學報告。他每天坐著飛機,在高空俯瞰黃沙像海浪般東移,所到之處,植物、道路、河流,甚至城市,全都被吞噬,“帶來死亡的毀滅性”。
《沙丘》的靈感由此閃現。
1959年,赫伯特的妻子開始給一家百貨店寫廣告文案,負擔起全家的生計。他得以騰出手來,潛心創(chuàng)造他的“沙丘宇宙”。
6年后,《沙丘》問世。由于比當時一般的商業(yè)科幻小說長得多,出單行本時,遭到了23家出版社的拒絕,最后被費城一家小型出版公司看中,給了赫伯特7500美元的預付版稅后,予以出版。
第二年,這部被業(yè)界“嫌棄”的冷門小說,成為世界上首部同時斬獲雨果獎和星云獎的作品。
·美國插畫師約翰·舍恩赫爾為《沙丘》繪制的插圖,被赫伯特稱為“唯一一個去過‘沙丘’的人”。
此后20年,赫伯特繼續(xù)撰寫《沙丘》系列,用六部曲打造了一個覆蓋哲學、宗教、政治、社會學、歷史學和生態(tài)學的軟科幻作品。幾乎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沙丘》??苹梦膶W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甚至放言:“除了《魔戒》,沒有其他作品能與《沙丘》比肩!”
是寓言,也是預言
《沙丘》構建出一個宏大如史詩卻又細致入微的想象世界。
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10191年,人類已成為宇宙霸主,卻與自己親手締造的人工智能展開激戰(zhàn)。艱難取勝后,人類頒布了限制科技和機器的禁令,退化到中世紀的封建政體?;实叟c多個家族割據占領著浩瀚的宇宙,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直到有一天,厄崔迪家族被皇帝任命,離開母星,接管厄拉科斯星球。那里黃沙漫天,干燥酷熱,出產的香料卻是宇宙的珍寶。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弗雷曼人,常年在哈克南家族的殖民奴役下,苦不堪言。
眼看資源寶貴的“沙丘”旁落,哈克南家族懷恨在心?;实勰沁叡砻婕为?,實則怨恨功高蓋主的厄崔迪。兩方一拍即合,布下陷阱,厄崔迪家族一夜之間被絞殺,領地淪為火海。王子保羅帶著母親杰西卡死里逃生,加入弗雷曼人的隊伍,踏上復仇與反抗之路……
·電影《沙丘》中,保羅與母親杰西卡死里逃生,踏上復仇之路。
赫伯特用六部曲,構筑起一場星際版“權力的游戲”。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歐洲中世紀宮斗戲——少年慘遭滅門,覺醒逆襲,但在其中,卻埋藏著赫伯特對歷史和現實的種種隱喻。
小說中的香料,是巨型沙蟲排泄物的衍生品,可以延年益壽、預測未來,是星際航行的重要資源?!渡城稹分杏幸痪渥罱浀涞脑挘?ldquo;誰掌握香料,誰就能掌握宇宙!”
·沙蟲(上圖)與“香料”。
《沙丘》所描述的情景,正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中東,“香料”就是石油。
赫伯特在上世紀60年代書寫的星際故事,直接映照著現實中的冷戰(zhàn)陰云、宗教沖突、生態(tài)危機,以及至今引戰(zhàn)不休的石油政治——《沙丘》不僅是人類社會的寓言,也是預言。
因為對人類生存和進化問題的深刻思考,赫伯特擁有一批狂熱的讀者,對他筆下的名句倒背如流——
“我絕不能恐懼??謶质撬季S殺手??謶质菐韽氐讱绲男⌒∷郎瘛N覍⒄暱謶?,任它通過我的軀體。當恐懼逝去,我會打開心眼,看清它的軌跡??謶炙^之處,不留一物,唯我獨存。”
“越接近所欲之物,人便越容易放縱自己的欲望。”
“體驗偉大的人,必定能感覺到他所身臨其中的神話般的光環(huán),也必定會有一種強烈的自嘲精神。唯有自嘲能讓他省察自身。沒有這種品質,哪怕是偶爾的偉大也會毀掉一個人。”
“很久以前,人們想要自由,便將思考的事交給機器去干。然而這只會導致其他人憑借機器奴役他們。”
“只有意外和錯誤,才是宇宙最恒定不變的原則。”
最費導演的作品
《沙丘》的問世,對此后的科幻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星球大戰(zhàn)》中的光劍打斗,宮崎駿《風之谷》中的生態(tài)場景和物種設計,《阿凡達》里對標弗雷曼人的納威人,都能看到《沙丘》的影子。甚至喬治·R·R·馬丁也公開說過,《冰與火之歌》的一些靈感汲取自《沙丘》。
由《沙丘》改編的游戲《沙丘魔堡》成為即時戰(zhàn)略游戲的鼻祖,奠定了以后《紅色警戒》《魔獸爭霸》《星際爭霸》的輝煌。
這樣一部史詩巨作,電影人不眼饞嗎?
當然眼饞。但每一次改編,都無一例外地跌進了“沙坑”。
早在1974年,佐杜洛夫斯基就想把《沙丘》搬上銀幕。他集結起一支“夢之隊”: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片酬“騙”來著名畫家達利,以美食“勾引”《公民凱恩》的導演奧森·威爾斯加入,迷幻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擔綱音樂制作;H·R·吉格和讓·墨比斯繪制概念圖和分鏡劇本,丹·歐班農負責電腦動畫——這套美術班底,后來幫助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異形》……
·H·R·吉格后來創(chuàng)造了《異形》。
·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
然而,當佐杜洛夫斯基帶著厚達千頁的分鏡劇本、概念圖前往好萊塢,尋求追加500萬美元投資時,迪士尼、華納等制片廠紛紛稱贊有加,然后拒絕了他。
·佐杜洛夫斯基一直保留著《沙丘》劇本。
巨型史詩就這么第一次夭折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拍攝科幻大片的條件已成熟許多。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zhàn)》讓北美觀眾瘋狂,史蒂夫·斯皮爾伯格的《E.T.》拓寬了題材方向,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正同期醞釀中。
《沙丘》的命運卻依舊多舛。
拍完《異形》后,雷德利·斯科特曾接手過《沙丘》,但因為進程緩慢,中途退出,拍了后來的不朽神作《銀翼殺手》。
然后是大衛(wèi)·林奇。他野心勃勃,花了一年半寫劇本,7個月拍攝。粗剪版有4小時,片方為了獲得更多的排片,要求林奇必須剪到2小時。
1984年,大衛(wèi)·林奇版《沙丘》上映,遭遇了票房、口碑雙重滑鐵盧。這位拍出《雙峰》和《穆赫蘭道》的導演,將《沙丘》視為自己的噩夢,署名的時候干脆用了一個導演們常用的假名“艾倫·史密斯”,拒不承認這是自己的作品。
·大衛(wèi)·林奇版《沙丘》截圖。
佐杜洛夫斯基看完林奇的《沙丘》后幸災樂禍:“我開始變得很開心,因為那部電影太糟了。”
這一次,輪到維倫紐瓦接過了燙手山芋。
在電影圈,他和諾蘭被戲稱為“維神”和“諾神”,“維維諾諾”出手,絕無爛片。
這一版《沙丘》,沒有“一口氣說完六本書”的野心。維倫紐瓦只選取了《沙丘》第一部的上半部分,慢慢鋪陳一場復雜的星際帝國世界。
這也是我們打開《沙丘》的正確方法。它不是一場刺激的太空冒險,需要時時停下思索。赫伯特不無殘忍地告訴我們,一萬年后,人類拋棄了人工智能,拋棄了國家,甚至拋棄了地球,卻保留了對于權力、欲望、暴力的迷戀。一切將果真如此嗎?當下尚未“流浪地球”的我們,又該放棄什么?堅守什么?遺忘什么?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