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之下,660億美元超級大訂單就這么突然被搶了。法國遭遇美英澳背后“捅刀”,馬克龍真的怒了。
|作者:湄可
|編輯:阿曄
|編審:勞靈格
最近,美國承諾要幫助“反華急先鋒”澳大利亞發(fā)展核潛艇,澳總理莫里森喜出望外。
在莫里森看來,能讓美國分享核潛艇技術,可是少數(shù)美國盟友才有的特權。于是,親美心切的他忙不迭撕毀了和法國早在5年前就簽訂的核潛艇建造協(xié)議。“我們很擔心,澳大利亞面臨新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只有常規(guī)的核潛艇會顯得非常無力,我們需要美國的支持,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無異于在法國背后狠狠捅了一刀。連帶今年年初,澳方單方面撕毀和中國合作的相關協(xié)議,澳大利亞在國際社會上幾乎信譽全無。
莫里森很清楚“背信棄義”會惹怒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遂第一時間專門致電,嘗試向馬克龍做進一步解釋,但無果而終。
·莫里森和馬克龍(右)。
此時的法國駐美大使菲利普·艾蒂安本來正在駐美大使館安排晚宴,準備慶祝切薩皮克灣海戰(zhàn)240周年活動。沒想到,準備的食材都用不上了。他接到法國外交部的通知,該回巴黎了——馬克龍直接下令,要求立刻召回法國駐美和駐澳大使。
“召回大使”這一舉動象征著外交關系受損,法美、法澳外交危機一觸即發(fā)??磥?,馬克龍是真的怒了。
被三國背后“捅刀”,馬克龍怒了
早在2016年,法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就達成價值約660億美元的協(xié)議,由法國造船商“海軍集團”為澳大利亞制造12艘新型潛艇,于2030到2050年陸續(xù)交付,逐漸取代柯林斯?jié)撏?。為促成這筆大單,馬克龍曾親自游說澳方。
而近期,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印度-太平洋地區(qū)共建名為“奧庫斯”的新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并在此框架下花900億美元幫澳大利亞打造核動力潛艇艦隊。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另起爐灶,之前和法國的潛艇合同告吹。
光天化日之下,超級大訂單就這么突然被搶了。而且,美英澳的新計劃完全沒與馬克龍進行事前溝通。對于核動力潛艇之事,美國和澳大利亞媒體將消息公開之前,他竟一無所知,如今自然盛怒不己。
于是,馬克龍一邊通過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對美國進行口頭討伐,“這種簡單、粗暴、不可預測的單方面決定,是背后捅刀子”,一邊通過實際行動表達憤怒和抗議。
法國駐美國大使館原定9月17日舉行法國幫助美軍取得切薩皮克灣海戰(zhàn)勝利240周年的慶典活動,這場海戰(zhàn)被視為美法友好關系的象征。而今,法國駐美使館直接取消慶典,本已前往華盛頓的法國海軍高官提前返回巴黎。
為了安撫馬克龍,澳大利亞方面稱理解法國的失望,將繼續(xù)與法國密切合作。但馬克龍顯然不吃這一套。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本想給馬克龍打電話解釋一番,結果竟然沒能打通。
馬克龍還使用了盟國間極不尋常的抗議方式:撤回大使。他要求法國駐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立即返回巴黎(這還是史上首次),并就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建造協(xié)議予以磋商。
此外,法國國防部長帕利還稱,不排除法國可能因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合同而要求澳大利亞賠償?shù)目赡?。畢竟,法國此前在關于建設澳大利亞潛艇這個項目上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甚至還表示該項目是法國一直想實現(xiàn)的目標。
難以信任的“帶頭大哥”
美國不顧盟友感受,直接傷害到法國對外軍事合作與國防產(chǎn)業(yè)的利益,甚至從中“揩油”,難怪馬克龍反應空前激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斷向馬克龍低姿態(tài)示好,希望穩(wěn)住雙方關系。“我們非常重視美法之間的伙伴關系。法國是我們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區(qū)關鍵的伙伴,華盛頓將會一直和法國合作,美方不會放棄一切機會強化這種關系。”
既沒有提到補償措施,也沒有評論搶訂單這件事,只一直承諾“友好關系”的空頭支票,布林肯的表態(tài)顯然是誠意不足,馬克龍自然也未能平息憤怒。
“美國如此令人遺憾的決定,只會增強歐洲實現(xiàn)戰(zhàn)略自主的必要性。”法國政府高級官員在聲明中表示。
·馬克龍原本和美國總統(tǒng)拜登關系不錯,曾試圖建立情誼。
歷史上,美法交情不淺。法國曾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支持大陸軍對抗英軍,美國建國百年之際還贈送了自由女神像。二戰(zhàn)后期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美軍也是以“解放者”形象出現(xiàn)在法國的。雖然法國也積極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但兩國始終是北約盟友,在意識形態(tài)上也是同路人。然而,隨著美國越來越自私和短視的做派,這些聯(lián)結顯然越來越弱了。
“受傷”的不只是法國,還有加拿大。原本說好的“五眼聯(lián)盟”國家,美國卻撇開加拿大和新西蘭,直接與英澳開“小會”,所謂的“重振大西洋伙伴關系”恐怕要打一個問號,今后拜登如若再倡議價值同盟,可信任度也大大降低。畢竟,這些國家追隨美國更多還是出于利益,而非其虛無縹緲的大國光環(huán)。新西蘭方面已明確表示,澳核動力潛艇不能進入新西蘭領海。
在中華戰(zhàn)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看來,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時,未能充分協(xié)調通報當初由其邀約進入阿國境內(nèi)共同行動盟邦,已然讓其國際信譽受到嚴重質疑。而此項未見得能夠提升實質效益的新三邊安全伙伴關系,更會讓區(qū)域內(nèi)盟友產(chǎn)生被排擠到圈外的不安全感。
“帶頭大哥”越來越顯露出自私、狹隘、短視的一面,不僅沒給出什么真金白銀,還反過來“挖墻角”,難免令美國盟友感到失望,原本就立志要做“戴高樂第二”、重振法國雄風的馬克龍,更要為自己的國家規(guī)劃一下未來。
事實上,馬克龍早就已經(jīng)在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及保持外交一致性等方面有所保留。“如果想要讓國家在世界上走得長遠,就必須要挺直腰板,并非是依靠他國存活,特別是不能輕信美國。”
為了對亞太地區(qū)的國家進行所謂的威懾行動,美國曾提出在南沙等周邊海域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計劃。馬克龍并不想蹚這趟渾水,多次推諉、消極配合,甚至臨時宣布取消航行計劃,畢竟搞好經(jīng)濟、提高國家的收入才是法國政府當前的重中之重。
他也沒有追隨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而是無視美國加碼制裁的無理要求,主張到期終結對伊朗的軍火禁運等制裁。作為首個致電伊朗新任總統(tǒng)萊西的西方領導人,馬克龍希望伊朗參與維也納會談。還稱法伊兩國需要重新審視并發(fā)展、深化雙邊關系。伊美關系向來不好,馬克龍卻突然跟伊朗“牽手”,這不是明擺著不和美國唱一個調調嗎?
主張歐洲戰(zhàn)略自主
法國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并非無足輕重,至少作為聯(lián)合國五常之一,法國在安理會的一票否決權就彌足珍貴。美國如果要想介入歐洲事務,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繞不開法國。反之,美國如果失去法國這一重要盟友的支持,以后要在歐洲搞事情勢必遭遇掣肘。即便在北約集團之中,法國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或許正因有如此底氣,法國堪稱“最叛逆”的國家,當美方宣布要進入法國駐守時,法國從民眾到高層都極為反對,揚言要將美方趕出去。直到今天,法國國土上沒有美國的軍事基地。
這樣一個國家的元首自然也是“硬核”的。早在2019年,馬克龍就在采訪中直言:“美國正在背棄我們”、北約正經(jīng)歷“腦死亡”。他說,歐洲必須要從戰(zhàn)略上把自己視為地緣政治大國,打造屬于自己的自主性,就像美國打造屬于美國的自主,中國打造屬于中國的自主一樣,否則將“不再掌握自己的命運”。“不依附他國,是在當代國際關系當中發(fā)揮影響力的條件。”
在馬克龍看來,法國在文化、地緣戰(zhàn)略等方面與美國有很大不同。因此,“說法國的國際政策是依賴美國,或者是由美國牽著往前走,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只有在歐盟對自身嚴肅以待,并打造基于主權的國防戰(zhàn)略時,美國才會把我們當做盟友尊重。”
既是現(xiàn)實中的盟友,又不愿淪為亦步亦趨的跟班。說到底,馬克龍還是被美國的傲慢和霸道所激怒。
而關鍵時刻拋棄盟友也早已成為美國的慣常操作。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約瑟夫·博雷爾表示,歐盟做出獨立決定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這將保護其主權并使其能夠做出與其利益直接相關的決定。博雷爾認為,有必要根據(jù)一項包括國防合作、環(huán)境多樣性和安全交流的計劃,與南太平洋地區(qū)建立伙伴關系。
·美國總統(tǒng)拜登。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美英澳的新軍事伙伴關系,不僅僅損害了法國的商業(yè)利益,還使得國際社會上核不擴散的努力遭到破壞。畢竟,核潛艇技術高度敏感,核出口很容易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加劇軍備競賽,破壞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
“澳大利亞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核武器締約國和《南太平洋無核區(qū)條約》的締約國,引進具有戰(zhàn)略軍事價值的核潛艇技術,包括周邊國家在內(nèi)的國際社會有理由質疑澳方恪守核不擴散承諾的誠意。”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針對此事發(fā)言時說。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lián)合國代表王群在國際原子能機構9月理事會上發(fā)言時指出,美、英作為核武器國家,對澳大利亞這樣的無核武器國家發(fā)展軍用核技術公然扶持,這種核擴散行為對于朝鮮半島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等熱點問題的解決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為履行核不擴散和保障監(jiān)督義務的國際組織,有責任、有義務公開表明其嚴正立場,制止這種危險行徑,以促進所有國家切實全面有效遵守國際核不擴散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