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組件
作為核電站最核心的部件
是反應堆的“心臟”
國內大型商用核電站燃料組件
此前均被國外技術壟斷
層層專利封鎖扼住了核燃料的咽喉
何時才能擁有自己的燃料組件?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
幾代科技工作者
為此辛勤探索了幾十年
2019年10月27日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F3燃料組件
首批批量化20組全部入堆
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高性能核燃料研制技術
成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核燃料設計制造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
圖為CF系列燃料組件(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更令人振奮的是
CF3燃料組件300多人的設計研發(fā)團隊中
青年人的占比超過70%
“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今年39歲的杜思佳
之前從事反應堆的熱工水力
和安全分析工作
2012年轉到燃料組件CF3的設計研發(fā)上
“CF3的研發(fā)遇到許多困難,所里希望年輕人多參與,
我個人也覺得十分有挑戰(zhàn),于是轉變了工作方向。”
從理論專業(yè)跨越到產品輸出
杜思佳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經過10年的刻苦鉆研
杜思佳如今成長為核動力院
核電燃料項目的副總設計師
成為核心骨干
成功發(fā)展了組件熱工性能提升技術
為日后不斷改進和研發(fā)新一代組件
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燃料組件研發(fā)團隊青年研發(fā)人員在實驗室做實驗(4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幼時少年夢 逐夢核電“芯”
今年32歲的李權
是承擔新燃料組件設計研發(fā)的“主力選手”
他在中學時期一次課堂上
被老師講的“1克鈾裂變釋放的能量
相當于2.7噸標準煤”深深觸動
從此心中埋下了研究核能的種子
2008年,李權以優(yōu)異的成績
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錄取
之后與核燃料結下不解之緣
2013年
李權參與到核動力院CF系列燃料組件
定位格架的研發(fā)設計中
“定位格架是燃料組件的關鍵零部件,
從設計到實驗驗證,我們不斷受到打擊,
又不斷重建信心調整方案。”
李權所在團隊調整方案近20次
反復設計驗證近5年
最終設計出安全性、經濟性皆高的產品
格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圖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燃料組件研發(fā)團隊青年研發(fā)人員在討論設計方案(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學習榜樣 代代傳承
“我是‘核三代’,外公和父母都在院里工作,
母親做燃料組件熱工水力實驗,
父親參與了燃料組件關鍵材料的研制,
可以說我們一家三口都參與了
燃料組件設計研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今年29歲的邱璽風趣地說
從小耳濡目染
讓他深深體會到什么叫家國情懷
什么叫堅持不懈
他牢記在心
并在工作中默默實踐
對于這個行業(yè)來說
每個項目都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
甚至更久
“一代代為此付出青春的人,
我們院里有很多,
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圖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燃料組件研發(fā)團隊青年研發(fā)人員在討論設計方案(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探索天下燃料事
創(chuàng)造中國核能芯”
CF3燃料組件的成功研發(fā)
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的青春熱血
智慧與汗水
他們勇挑重擔,不懼磨礪挑戰(zhàn)
以赤誠之心勇敢追夢
在點亮中國核芯之光的道路上
堅定心中的理想信念
像“燃料”一樣燃燒自己火一般的青春
用雄心壯志鑄就國之重器!
2022年4月29日
新一代CF4燃料模擬組件圖紙全部完成
更先進的燃料組件由部件攻關
轉入整體研發(fā)階段
他們將繼續(xù)
勠力同心、協(xié)作奮進
不斷勇攀高峰
用不懈奮斗
為我國核能源供應提供安全保障
譜就屬于自己和祖國的青春之歌!
圖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燃料組件研發(fā)團隊部分青年研發(fā)人員群像(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風華正茂恰青春
揮斥方遒當熱血
五四青年節(jié)
為激昂奮進的青春喝彩
給為了祖國核事業(yè)
揮灑青春熱血的他們喝彩!
記者:劉坤
文案:劉坤 康麗琳
報道員:劉先鑫、張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