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

韓江獲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作品有哪些已被引進國內(nèi)?

2024-10-16 11:48:42 來源:新京報
大號 中號 小號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韓國作家韓江(HanKang),以表彰她用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chuàng)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

作為韓國文壇最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韓江曾先后榮獲《首爾新聞報》年度春季文學獎,韓國小說文學獎,今日青年藝術家獎,東里文學獎、李箱文學獎、萬海文學獎等。2016年,韓江憑借小說《素食者》擊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新作《我腦袋里的怪東西》,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暢銷書“那不勒斯四部曲”終曲《失蹤的孩子》等競爭對手,最終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一位亞洲作家。2017年,她獲得了有“意大利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馬拉帕蒂文學獎。2018年,她憑借作品《白》再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2019她獲得西班牙圣克萊門特文學獎。

截至目前,韓江最新簡體中文版作品是《把晚餐放進抽屜》,由磨鐵圖書引進出版于今年1月,這也是她唯一一本詩集。韓江初入文壇緣自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發(fā)表的詩歌,她曾說“我的寫作是從詩歌開始的。我的小說與詩有很大重疊,寫詩讓我進入情緒。”對于這部詩集,韓江曾表示,“我花二十年的時間寫了一本詩集,通過這種方式重新審視語言與真實的關系。任何語言、每個句子都包含著美麗和卑劣、純潔和骯臟、真相和謊言。”

據(jù)了解,磨鐵文化已引進出版了包括《把晚餐放進抽屜》在內(nèi)的6本韓江作品。

那么,韓江都有哪些作品已有簡體中文版引進出版呢?

《把晚餐放進抽屜》,[韓]韓江 著,磨鐵·鐵葫蘆丨九州出版社,2024年1月。

韓江的詩歌創(chuàng)作貫穿了她整個寫作生涯。她的詩歌情緒強烈、充斥著感性的意象,與她的小說一脈相承。該書收錄了韓江出道以來二十年間創(chuàng)作的60首詩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樹木、燃燒的輪椅、鏡子彼岸的冬天……在詩集《把晚餐放進抽屜里》里,韓江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情緒,用從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語言,描繪人生的孤獨與悲哀。她熱切地凝視人類的靈魂,試圖從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尋找閃耀的真相。

《失語者》,[韓]韓江 著,田禾子 譯,磨鐵·鐵葫蘆丨九州出版社,2023年10月。

為了抗爭語言中存在的暴力,一個女人決定不再說話。人的身體就是悲傷。它由凹陷的地方、柔軟的地方、容易受傷的地方填滿。手臂、腋下、胸部、大腿間。這副身體為了擁抱人,為了被別人擁抱而誕生。有時候不覺得很奇怪嗎?我們的身體有眼瞼和嘴唇。它們偶爾從外面關閉,也可以從里面緊緊鎖上。沒有任何原因,也沒有預兆,女人就會失語。

第一次是在17歲的冬天,她感覺自己的舌頭和手中發(fā)射出的句子像白色蜘蛛網(wǎng)一樣把自己捆住,非常羞恥。每一個詞語都能被她清楚聽見也能讀懂,但她無法張開嘴發(fā)出聲來。讓失去語言的她的嘴唇再次顫抖的是陌生的外語——一個法語單詞。半年前她的母親去世了,幾年前她離了婚,經(jīng)過三次訴訟女人最終還是失去了九歲兒子的撫養(yǎng)權,送走孩子之后她患上了失眠,難以承受之重的單詞的結(jié)晶像冰冷的炸藥一樣被安置在不停跳動的心房中間。她每周都去看一次心理醫(yī)生。那位年過半百的心理醫(yī)生判定她是因為近來的生活境遇刺激下的暫時失語,可她只是一遍遍在桌上寫著“不是的,沒那么簡單…………”

《不做告別》,[韓]韓江 著,盧鴻金 譯,磨鐵·鐵葫蘆丨九州出版社,2023年7月。

小說家慶荷自從寫了一本描述屠殺的書之后,就開始做噩夢。她曾經(jīng)計劃和攝影師朋友仁善一起拍攝和夢境有關的紀錄片,但后來仁善為了照顧母親而回到濟州島。冬季的某一天,因意外住院的仁善,請求慶荷立即前往濟州的家里照顧她的小鳥。慶荷在暴風雪中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仁善的家,她在那里看到了仁善的家族史,那是七十多年前在濟州發(fā)生的平民大屠殺:濟州島大屠殺。

仁善的父親因失去全家人而悲痛欲絕,但還得在監(jiān)獄里度過十五年;她的母親則同時失去父母和妹妹,連哥哥也生死未卜,只能和姐姐兩個人相依為命。在屠殺之后,仁善的母親為了尋找哥哥的行蹤,數(shù)十年來沒有放棄進行平靜的抗爭……在暴雪中孤立的黑暗房屋中、在微弱的蠟燭下、在光與暗之間、在成千上萬永恒緩慢下降的雪花中,她們懇切地思念已經(jīng)不在這里的人。

《植物妻子》,[韓]韓江 著,崔有學 譯,磨鐵丨四川文藝出版社,2023年3月。

花與野獸,植物與鐵器,失明與墜落,逃脫的夢和受傷的腳,失敗的愛情,破碎的親情和在沒有希望的世界里流浪的我們。該書由八部中篇和短篇小說構成,關注“底層”人群,每個主人公都像在“沒有希望的世界里像孤兒一樣”流浪。他們從偏僻小鎮(zhèn)的旅館房間、考試院走廊盡頭的房間、黑暗的地下室或多戶型住宅和高層公寓的走廊盡頭走出來,經(jīng)過黑暗的樓梯和沒有路燈的胡同,走進紛繁的令人疲倦的城市大街之中。然而即使他們離開許許多多疲憊的人們和不幸的都市,來到偏僻的海邊或邊緣港口城市生活,最終還是要回歸都市,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他們處在都市喧鬧、污染和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卻沒有能夠包容和安撫他們的樂園或是母親。樂園和母親只存在于夢中或是死亡的那一邊。他們所在的世界是父親的世界,是邪惡和冰冷的世界。那里是現(xiàn)實的世界,充滿了蛇、數(shù)字13和4,還有冰冰冷冷的鐵制品。而韓江小說中的人物將要在那里重生。

《白》,[韓]韓江 著,陳允然 繪,胡椒筒 譯,磨鐵·大魚讀品丨四川文藝出版社,2022年9月。

這是韓江在白紙上用力寫下的小說,是63個有關白色事物的記憶。白是那個半月糕一樣白皙、美麗的孩子。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蘆葦邊的白色蝴蝶。白是悄然無聲、不悲不喜從天空降落的一萬片雪。白是時間在蒼白的光芒里流逝。白是我一生經(jīng)歷過的所有記憶。白是易碎易毀、瞬間消失的美好事物。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過的人,在被熏黑的殘骸之上,堅持不懈地復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嶄新的人。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們活著的證據(jù);是我們的生命,是一種以虛白且清晰的形態(tài)散布于虛空的奇跡。白是在黑暗中燃燒的白色火花,是不滅的信念。我相信,若相信不會被摧毀,便不會被摧毀。

《素食者》,[韓]韓江 著,胡椒筒 譯,磨鐵·鐵葫蘆丨四川文藝出版社,2021年9月。

為了逃避來自丈夫、家庭、社會和人群的暴力,她決定變成一棵樹。在英惠的丈夫鄭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子:不高不矮的個頭、不長不短的頭發(fā),相貌平平,著裝一般,溫順、平淡、文靜。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樣,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務,伺候丈夫,就像千千萬萬的傳統(tǒng)婦女一樣。

然而,一場噩夢之后,妻子卻突然開始拒絕吃肉,拒絕為家人準備葷菜,甚至到最后,她開始拒絕自己的“人類”身份,把自己當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陽光和水,謝絕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隨著她被動的反叛以越來越極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丑聞、虐待和疏遠開始讓她螺旋進入她的幻想空間。在精神和身體的完全蛻變中,她現(xiàn)在危險的努力將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劇性的——遠離她曾經(jīng)為人所知的自我。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