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

來自新加坡的他,用騎行丈量城市感受海派文化

2024-10-16 09:57:14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李穎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來自新加坡的他,用騎行丈量城市感受海派文化 | 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⑧

吳克堯

新加坡

RideNow騎行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

你見過清晨四五點鐘的上海嗎?

對于RNCC騎行俱樂部(RideNow Cycle Club)的成員們和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吳克堯 (Ken Goh)來說,清晨四五點,城市尚未蘇醒,街頭依舊安靜,正是最好的時間。他們早早出發(fā),騎車掠過街邊的樓房和花草樹木,盡享揮灑汗水的樂趣。

“同一個時間,在一年中不同的季節(jié),所看到的光影和景色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正是Ken認為在清晨騎行所能感受到最美的地方。來自新加坡的他說:“這展現(xiàn)了在一切醒來之前,上海非常安靜的一面。這個時候,人的頭腦非常平靜和清醒,對于生活和當下也會有更清晰的感知。同時,這個時間的人流和車流也很少,我們能更加享受高速騎行和運動帶來的樂趣。”

從2016年成立至今,RNCC從最初僅有的20人已經(jīng)擴大到5600余人;成員占比也從一開始的90%外籍人士,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半的中國籍會員。有些成員即使結(jié)束了在中國的工作回到家鄉(xiāng),也依然保留著RNCC的會員資格。俱樂部的騎行足跡亦從上海延展到了浙江、江蘇、云南、西藏……究其原因,Ken認為,這些年RNCC樹立的騎行文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無論他們?nèi)サ侥睦?,都會記得他們的出發(fā)點——上海。”

從騎行中感受海派文化

10歲之前,Ken都生活在新加坡的鄉(xiāng)下。第一次愛上騎車,是小時候在奶奶的自行車后座上。而當他擁有了人生第一輛自行車,可以自己到奶奶家,他突然感受到了世界的開闊:“原來騎車這么快,我可以越過石頭,跳過小小的障礙物,我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長大后,Ken成了一名商業(yè)攝影師。“那時我想成為一名講故事的人,所以我來到了中國。選擇上海,是因為這座城市海納百川,廣泛接納國際人才,外國人也能更輕松地融入這里的海派文化。”他說,“這里是我18年來的家。”

2015年,Ken遇到了職業(yè)瓶頸,所以他決定從攝影工作中暫時小憩。“我停止了拍攝,只是騎自行車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他說,騎行中他感受到了治愈。“因為每天很早醒來,感受大自然和陽光,看城市的變化。一方面我探索到了更多美麗的地方,另一方面,騎行也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專注地感受呼吸、心跳和踏板轉(zhuǎn)動的節(jié)奏。”

一邊騎行,一邊拍攝,Ken樂此不疲。他還將一些沿途拍攝的作品放到了社交媒體上,“最初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中國有許多好的騎行路線,讓海外的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沒想到,他的分享卻讓他收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粉絲:“中國到處都是這么美麗的地方!”“早晨的上海也很美!”……“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聯(lián)系我,有的詢問我路線,有的想跟著我一起騎行。這時候我就在想,既然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為什么不成立一個俱樂部呢!”Ken說。

2016年,RideNow Cycle Club正式成立并成功組織了第一次線下騎行活動。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社群,只要有車、愛騎車,就可以加入。

“Ride Now!”

Ride Now,意為“現(xiàn)在就騎車吧!”RNCC是RideNow Cycle Club的縮寫。RNCC的成員從20人發(fā)展至今壯大到5600余人,俱樂部的服務也從保養(yǎng)、維護、修理發(fā)展到定制獨一無二的高端自行車,會員們也都以穿上特別設計的賽服、加入RNCC Race Team為榮。

“當我創(chuàng)辦這個俱樂部時,不知道它會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Ken說,“我在騎行路上遇到過的人,他們中的一些面臨巨大的生活或工作壓力,真的需要釋放一下。人們需要一個平臺,有人可以交談,有人能夠幫助思緒遠離工作。RNCC雖然是個騎行俱樂部,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有愛的社區(qū)。”讓Ken感到欣慰的是,俱樂部的成員們互相之間的溝通就像是家人一樣親密,“有些成員在加入的時候,狀態(tài)不佳,精神緊張。當他們跟著我們一起騎行,才意識到原來還有更多的生活和享受。”

RNCC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講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職業(yè)和身份。“他們有從事金融業(yè)的,有從事汽車行業(yè)的,也有從事制造業(yè)、餐飲業(yè)的,”用Ken的話來說,人才濟濟,臥虎藏龍。“很多人通過騎行來尋找另一種表達,”Ken笑稱,這有點像“斜杠青年”:“每個人都在試圖尋找能夠激發(fā)自己熱愛的事,以及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現(xiàn)在,很多人不知道Ken是一名商業(yè)攝影師,“我更高興他們把我看作是騎行俱樂部的創(chuàng)始人。”Ken認為,RNCC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社區(qū),引領更多人認同和熱愛騎行文化。

騎行僅僅是改變的開始

八年來,RNCC的體系日漸成熟。

騎行運動的規(guī)模實際上相當龐大,為了確保安全,同時不給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不便,Ken制定并完善了相應的規(guī)范:群里會分享第二天的路線、天氣情況、空氣質(zhì)量等信息,每次騎行限定配速,安排有經(jīng)驗的騎手領騎,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如果有騎手擅自進入禁止自行車通行的街道,俱樂部會予以警告,并主動聯(lián)系交管部門。

“中國曾經(jīng)是‘自行車王國’,但今天的騎行不僅是一種交通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Ken認為,現(xiàn)在的騎行是一項快樂且有序的運動,讓人變得更積極,更有動力。“而且,城市道路越修越好,硬件設施和交通法規(guī)也越來越完善,騎行這種低碳、綠色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更方便地領略城市的獨特風景。”

在這方面,作為RNCC的創(chuàng)始人,Ken顯然更有發(fā)言權。“在過去的八到十年里,我一直在騎車,我看到了上海正在快速發(fā)展,這座城市正在越來越有活力。”甚至俱樂部中的很多老外也表示,通過參加RNCC組織的騎行活動,自己更懂上海,也更懂中國。

“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和生活,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多時間去探索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更別說去其他省份。通過騎行,人們會更具冒險精神,更加敢于外出。”隨著RNCC社區(qū)體系日漸成熟,近些年,Ken已經(jīng)嘗試著帶領俱樂部成員騎出了上海,“當我們騎去浙江寧波、四川成都,甚至更遠到西藏,這實際上也向大家展示了更多不同的地方文化、飲食習慣等。”

談及中國文化,Ken認為,進入文化沉浸的第一步實際上是食物。“就像在上海,我喜歡黃魚面;在廣州,就喝老火煲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烹飪體驗,這非常有趣。我們不需要再局限于吃西餐、薯條和漢堡,這對大多數(shù)國際朋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破冰方式。”

在作為俱樂部老板的八年里,Ken結(jié)識了很多朋友,這是他從未想到過的。“所以,我真的很感激。”他說,人很渺小,人也很強大,騎行僅僅是改變的開始。“只要你愿意,屬于你的路,永遠都在腳下。”

責任編輯:李璐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