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聞女王》,讓高海寧贏得了許多內地觀眾的喜愛。她所扮演的許詩晴,有實力又聰明,目的性很強,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點不擇手段,在高海寧眼中,“她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并善于運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得到她想得到的東西,但她是有底線和原則的。她懂得變通,一個賽道給不到她想要的,她就立刻換賽道,選擇伴侶也是如此,始終活得很清晰清醒。”
但如何去拿捏人物的度?高海寧在最初看到前12集劇本時,很猶豫,覺得“這個女仔好瘋狂”。“既要讓這個角色別太討人厭,又要演出這個角色的一些不擇手段,我當時是比較擔心她會討人厭的。”但導演鐘澍佳跟佘詩曼都有給她一些建議,覺得表演上可以再放開一點。因為許詩晴這個人物的后段,會有和爸爸的親情戲份,這組人物關系會讓觀眾看到許詩晴無奈又脆弱的另一面,看到她成為這樣一個人的原因,會讓觀眾對她更共情。
其實很多擔心,事實證明是不需要的,這個有一點“反派特質”的女性形象,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同。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觀眾對于熒幕上的女性形象,審美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過去,也許觀眾更欣賞的是善良溫柔、為他人著想的女性形象,但現在,觀眾似乎更欣賞野心勃勃、清醒能干的女性。
高海寧自己都意外,“一開始真的有點擔心被罵,但她有她可愛的點”。“她可愛的點在于:又有實力且努力,又有手段,同時還有自己的原則底線。比如當大家都不敢去做一件事情時,她會做足功課,去找到突破口,然后成就自己。”
劇集播出后,高海寧自己也會復盤觀眾喜歡她什么,“也許每個人生活在社群中,一定會考量別人怎么看自己,但許詩晴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我只做我想做的。觀眾為什么會對她產生共鳴?可能是因為,她代替我們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個人:又清醒又自我,不介意別人怎么看,只專注于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高海寧(左二)出席上海電視節(jié)活動
雖然頂著一副十足美艷甚至氣質危險的容貌,但與許詩晴這個角色不同,在TVB舉行的“Hello Hong Kong·你好TVB”主題活動上出現的高海寧,本人給人的感覺,其實溫和且有“鈍感”。她喜歡表演,便一臉認真地強調“我是真的真的很喜歡演戲”,老老實實地反思自己表演“不夠有創(chuàng)造力”:“哇,人家能想出五十多種演法,我可能連第二種都想不出。”還毫不介懷地透露演許詩晴時曾壓力大到斑禿。
面對曾經塑造的各種角色,給自己帶來的“惡女”“反派”“壞人”等標簽,高海寧也是付之一笑,提出她的“三秒原則”:“如果你告訴我:你現在臉上掉了一根睫毛誒,三秒鐘內,我把它拿掉就好??扇绻F在有人給我一個標簽是‘壞人’,這個標簽三秒鐘內我拿不走誒。那ok,你們這樣覺得就覺得,沒關系,我照做我的工作,時間會讓人們看清楚,我到底是怎樣的。”她笑道,“這是我的處事態(tài)度。”
高海寧憑借“許詩晴”一角,獲得2023年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配角
【對話】
我是感受型演員,跟角色一起經歷她的喜怒哀樂
澎湃新聞:像許詩晴這樣的角色,很容易給演員貼上標簽,比如“惡女”,你會怎么去看待標簽?
高海寧:首先對我自己來說,我沒有給自己貼標簽,這個很重要。像演這個角色,我首先看的是這個角色在整個戲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我要先去完成她在戲劇中的存在價值。而外界給我貼的標簽,我沒辦法控制,即便我在意,我也沒辦法在這一刻撕掉它。
第二,我要努力找到這個人物設定里可愛的點,找到我能愛上這個角色的點。壞人不會把自己當壞人,她一定有她自己的邏輯的,作為演員,我要get到她的原因,只有我自己認同這個角色,觀眾才能同樣共情這個點,這就是演員可以賦予角色的東西。所以在演繹這類角色時,其實我會尋找“為什么她會變成這樣”?然后再去演繹她,那就不是只為惡而惡,為反而反。
我對標簽的看法是,無論任何人給你任何標簽,只要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其實就不用太介意。我有一個小原則,三秒鐘內我可以解決、可以做出改變的事情,我馬上去做。如果我判斷這件事情我三秒鐘內想不出解決方案,那就let it go,馬上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我覺得這個是在這個世界生存你一定要學會的東西,要不然就會很內耗。
澎湃新聞:除了內在邏輯找到之外,在外在方式方法上,有沒有一些小的技巧去塑造人物?
高海寧:要不要給人物加一些小動作,出發(fā)點還是我如何理解這個人物。所有外在的形體動作,都源于我內在對它的了解。舉個例子,許詩晴性格是比較張揚的,所以她的服裝會比較亮眼,她的步態(tài)就不會是扭捏害羞的那種。很多時候,在表演中我沒有刻意設計,只是走到現場,覺得許詩晴應該這樣走路,然后我兩手拿著紅酒和酒杯,就用屁股把門推開。你問為什么,其實我不知道,但當下那一刻,我覺得許詩晴就是應該“用屁股把門一推,走進去,然后坐在桌子上”。
參加《無限超越班》的時候,寧靜老師曾經評價過我,說我是“用生命在演戲的”,就她一眼就看得出來,我是一個感受型的演員。我需要從內心的感受出發(fā),才能釋放塑造角色的技術和方法。為什么許詩晴的哭戲,大家會覺得很難過,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在痛。每一次哭戲,每一個比較悲傷的角色,我整個人會陷進去,會不開心很久。像許詩晴跟爸爸的戲份,都是比較悲傷的,那幾天的戲份情緒太極致了,拍完我全身都痛,骨架快散掉的感覺。
其實拍這些戲份的時候,我壓力很大,會掉很多頭發(fā),真的是拍到斑禿。演戲的時候,遇到這些特別極致的情感,沉浸在里面太久的話,身體會出問題。每到這種時候,我只能自己勸自己:好了,不要再給自己壓力了。
澎湃新聞:像這樣高度全情投入角色,經歷過之后,會覺得角色塑造你改變你嗎?
高海寧:會的。經常會有人問我你最喜歡自己哪個角色,其實很難選,可能每個角色身上我都會放一部分的我,同時我也會從角色身上學到很多。我在21歲就入行了,入行之后,逛街啊,跟男朋友路上拖手行路,去旅行啊,可能這些最簡單的生活都沒試過。但我的每一個角色,有她的經歷,職業(yè),性格,價值觀和行事方式,我經歷她們,從她們身上悟出一些小道理,然后把它們放在高海寧的身體里面,這是很神奇的事。我經歷了一個角色,就覺得自己人生有在變厚,因為我是用心在演的,她的喜怒哀樂我都跟她一起經歷,即便那是假的,但在那一刻是真的,那些體驗都變成了我的人生體驗,我好像穿行在很多種不同的人生中。
《無限超越班》讓我發(fā)現自己缺乏創(chuàng)造力
澎湃新聞:入行久了,演的角色多了,很多演員會形成一套自己表演的方法論,不需要去創(chuàng)新,在舒適區(qū)里呆著。對于你來說,怎么去保持一種要挑戰(zhàn)和突破的心境?
高海寧:這真是每個人心態(tài)不一樣,如果把演員僅僅當做一個職業(yè),可以養(yǎng)活自己就好,當然隨便怎么演。但我真的很喜歡演戲和塑造角色的過程,那當然永遠想演得更好。
有人問我為什么會參加《無限超越班》?你已經拿了獎了,你都這么多年的演員了?但臺上的導師們,他們是我之前都沒有機會合作的,而且我拍了這么多年戲,很少有機會可以聽前輩來細細跟我講,“你哪里不對”,“你這場戲應該怎樣”,在片場,很少有人有那么多時間教你的。所以這個機會對我來說很珍貴,他們演技那么棒,那么懂戲,還愿意在現場指導我演戲,所以我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就去了。學完之后,我真的覺得我有帶新東西回來。
《無限超越班》讓我認清自己有一件事做得不夠好——創(chuàng)造力。節(jié)目里經常讓我們做一些翻拍訓練,而我經常能想到的演法,其實原作已經演過了,我應該想一個別的方式去詮釋這個角色,但我發(fā)現,我比較缺乏這個能力。
我很喜歡王家衛(wèi)導演,記得有一次看訪問說,梁朝偉在演王家衛(wèi)電影時演了50多條,王家衛(wèi)導演跟他說不行,你再演一個不一樣的。我想,人家能給五十多種不同演法,而我連第二種演法都未必能想到哦。所以就覺得,要在創(chuàng)造力方面加強,要去拓展自己表演上的想象力,這樣才可以讓別人耳目一新。
7月份我會去上郝蕾老師的表演課程,我覺得人要不停地追求進步,一定會有人比你更棒,我要讓自己再好一點。
澎湃新聞:你的演藝生涯中,有沒有一些前輩給你的意見是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
高海寧:有,我很幸運,我入行遇到的對手演員都很棒,在每個人身上我都會學到不同的東西。就譬如說陳豪,我一入行就是跟他拍戲,那時候我真的是新人,新到都不知道演戲是什么,他是非常溫和的人,不會給你壓力。你知道,我們拍戲經常很累,而且他是主角,他的戲特別多,凌晨三四點了他眼睛都熬紅了,我的一場哭戲,還沒有拿出最好的狀態(tài),他也不會給我臉色,而是對我說“你慢慢來,不要急”。他會建議我怎么培養(yǎng)感情,跟我解釋這里面的心理過程,跟我說演戲是要在最松弛的狀態(tài)里才能演得好的。
然后曼姐,她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我跟她也合作過三套戲了。我記得她跟我說過:你不要覺得你是配角,或者哪場戲很短,你就可以隨便演了。在你的這場戲里,你就是主角,一定要演好。包括許詩晴這個角色,她一直在跟我說,如果你一直放不開,你就不能發(fā)揮這個角色最大的光芒,你不要怕,前面演得越極致,后面到了她爸爸的戲份,這個人物身上呈現的反差就越大。
澎湃新聞:有沒有去觀察過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一些變化,或者自己表演這件事上的改變?
高海寧:我現在還跟中學同學有來往,他們都說我性格啊,為人處事都沒有變,但演戲方面當然是有變了。
一開始,拿到劇本只是看到對白會讀,但完全不知道用什么語氣來讀,而且不知道怎么去咀嚼角色在這一刻的內心想法。那時候就有導演跟我說過:你真的不懂什么是演戲,你完全就是在做你自己,完全沒想過角色是什么樣的。
這么多年慢慢成長,監(jiān)制教一下,導演教一下,對手演員教一下,然后自己再領悟一下,到現在拿到劇本,跟當初有很大不同。
我記得,接到《反黑路人甲》莊明麗那個角色時,我很喜歡。剛開始監(jiān)制跟我說那個角色表里不一,蠻討人厭的。然而我自己看完之后,覺得她很可愛,發(fā)揮空間很大,其他的女生都是比較斯文的,要不就大姐大就比較酷的那種。
因為女明星這個職業(yè)的特殊性,莊明麗在劇里怎樣都可以,發(fā)型一會兒短發(fā)一會兒長發(fā),說話可以溫柔可以主動,我有好多表演方式可以讓她很生動。演完這個角色后,監(jiān)制說了一句話讓我很開心,他說:高海寧,我沒有想到這個角色被你演得很可愛,你改變了這個角色。天,我把一個原本連監(jiān)制都覺得不討人喜歡的角色,演出了可愛的一面誒。
所以那時候我發(fā)現了,其實演戲并不是一定要怎樣演才對,它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你怎么去看這個角色,你從什么角度看待她,你就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塑造她。
澎湃新聞:很多觀眾欣賞TVB蠻多女演員呈現出的不被年齡束縛的自信狀態(tài),想聽聽你對于年齡的觀點?
高海寧:第一,從生活上來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其實大家看到的還是你呈現出來的狀態(tài),所以首先你自己要給自己認可。第二,從演藝方面來說,我們演戲,演得都是人物生活中某個階段的故事,人生從0歲到80歲,每個階段都是必經的,演員也一樣,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有適合你詮釋的角色和故事吧,只是看這個行業(yè)有沒有給我們這個機會去演繹。我有自信能詮釋好適合我人生階段的角色,所以不需要焦慮。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