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6月13日傍晚,發(fā)生在成都市郫都區(qū)府河的一幕。當天,一場大雨過后,府河水位暴漲,一輛白色轎車不慎墜入湍急河流中,形勢危急。
最先下水救人的這位中年男子名叫焦大銀,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郫都區(qū)安靖街道辦工作。當天下班后,他沿河邊綠道騎行健身,發(fā)現了墜河轎車。
焦大銀:有人邊跑邊呼喊。他很著急,我就騎到橋上看。先看到汽車,汽車離我近了之后,我就看到一雙手,是垂著的。那個車的內飾是黑色的,很明顯。
記者:你那時候看到這種情景之后的反應呢?
焦大銀:本能就想著,這車上還有人,得把他救上來。
墜河轎車所在水域寬20多米,深7至8米,焦大銀深知下水救人所面臨的危險。
焦大銀發(fā)現墜河轎車正在進入一個回水灣,那里水大浪急,不利于開展救援。他迅速騎行到回水灣的下游位置,這里水勢相對平緩,他脫掉外衣,拿起一個河岸日常配置的救生圈,等墜河轎車臨近時,他跳下水向轎車游去。
焦大銀:我覺得自己的水性很好,因為我從農村長大的,小的時候也挨了不少打,在河里、摸魚、抓蝦,比較調皮那一類。長大了我也堅持運動,現在還能做十五個引體向上。
穿過洶涌的河水,焦大銀游到墜河轎車旁,爬上前引擎蓋。
記者:當時你拿著這個救生圈過去的時候,你想過怎么樣能夠進到這個車里的方案嗎?
焦大銀:其實我在岸上就想過了,車燈是亮的,車有電,那么天窗是可以開的。
記者:想從天窗那個位置入手。
焦大銀:對,我就拍玻璃。試圖叫醒他,解安全帶。
因為部分車身已經沒入水中,焦大銀試圖叫醒受困司機,解開安全帶,打開天窗進行自救。
焦大銀:當時他對我沒有任何反饋,那個時候就必須破玻璃了。我也不知道對哪里喊石頭。
第二個跳入水中參與營救的是王益輝,他是附近的居民。事發(fā)時,他正在河邊散步。
王益輝:當時我聽見焦大銀在呼叫。很著急很著急。之前有群眾,往河里給他扔石頭,他接不住。你知道在河里搖搖擺擺,是晃的。我就跟著在岸邊撿了個石頭,就跳下去了。
記者:當時撿了一個多大的石頭?
王益輝:拳頭大,因為我要游,我不可能拿一個很大的石頭。
等王益輝跳入水中,墜河轎車已經順流而下,他一手拿著石頭奮力追趕。
王益輝:風險是肯定有的,沒想那么多。遇到這種事,自己也有點游泳基礎,見到了不可能不下去。
王益輝:難度大還是要追,就奮力吧。從來沒有那么累過,游這么多年泳,起碼有五年了。這水流這么快,汽車在水面上更快,所以拼命地游吧。
記者:用了多久追上了汽車。
王益輝:應該就是一兩分鐘。
焦大銀:但是我感覺他游的那段時間非常漫長,因為我要這個東西很急。
游到墜河轎車旁邊,王益輝將石頭交給焦大銀,焦大銀開始使用石頭砸轎車天窗。
記者:你當時看到車上面的狀況是什么樣的?
王益輝:車里水已經淹到膝蓋這個位置了。
王益輝注意到河水開始滲入車廂,車身在一點點下沉,對于焦大銀和王益輝來說,救援進入倒計時。
記者:當時出現了裂縫之后,是不是就意味著這個車窗可以解決了。
焦大銀:對,我的眼睛就是一直看著車窗。眼睛看到的東西不是我想要的,它下面有個黑色的布,就是頂篷,它是動不了的,這個通道失敗了。
王益輝:我也跟焦哥當時交流了一下,干脆就把后面砸了。
記者:為什么必須要在那個位置呢?
王益輝:因為天窗已經砸破了,這個位置容易灌水。
因為墜河轎車車頭已經沒入水中,車尾上翹,砸開后擋風玻璃成為救援的唯一希望。
焦大銀:選點選得比較好,當時碎了,但是它沒掉,粘在一起的,然后我就把它撕了,就拉開了。
記者:玻璃會割傷。
焦大銀:它不在我的考慮范圍。
此時,岸邊的群眾越聚越多,很多人跟著漂流的墜河轎車一路奔跑。據成都市110、120指揮中心的接線數據顯示,當晚,現場熱心群眾撥打了十多個求助電話。然而,因為位置偏遠,消防救援人員抵達還需要一定時間,岸邊群眾將希望寄托在正在施救的焦大銀和王益輝身上。
記者:在那種情況下,怎么能保持自己還那么冷靜呢?
焦大銀:因為我在部隊工作了十多年,飛機維修,很多程序的,檢查程序、檢修程序、更換程序,還有交接程序。我這種流程性的東西做了十多年。
記者:所以救人也是把流程設計好。
焦大銀:對,好像跟我在部隊維護飛機是一樣的,專心做這件事。
后擋風玻璃的通道被打開后,焦大銀開始進入車廂內進行施救。
王益輝:我當時趴在引擎蓋拍打車窗,前擋風玻璃,喚司機醒。最后還是有反應了,在最危險的時候他解開了安全帶。
救援終于見到了希望,焦大銀也注意到,轎車在加速下沉,他必須分秒必爭,盡快將司機帶出車外。
焦大銀:拉著他的手,把他往外拽,到水里了,就安全了。
在受困司機被救出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車身完全沉入水下。焦大銀和王益輝為受困司機套上游泳圈,推著他向岸邊游去。
考慮到已經沒有多大危險,焦大銀將受困司機交給王益輝護送,他游向了另外一邊。這也是后期再也沒有看到他出現在熱心群眾拍攝的視頻之中的原因。
記者:當時岸邊那么陡,上岸容易嗎?
王益輝:群眾直接就用身體當人梯。
這些熱心群眾自發(fā)搭人梯相救的一幕感動了很多人,其中用腳當梯子的“藍衣大叔”是當地居民謝萬成。
謝萬成:他們也爬不起來,沒辦法。我趕緊把腳伸下去,他就把我的腳拉著,后面固定了,后面的人把我也拉著。
在眾人齊心協(xié)力下,受困司機被安全營救上岸。
焦大銀:上岸之后就看了一下,全是血。有一個熱心群眾遞了一團紙給我,我捏在手里。
后經醫(yī)生診斷,焦大銀手腳多處劃傷,左膝蓋受傷最重,縫了三針。第二天,他與其他群眾救援受困司機的事跡開始被廣泛傳播。6月17日,成都市見義勇為審核小組發(fā)布了《關于擬認定焦大銀等4名有突出表現的見義勇為人員的公示》,擬報請市政府認定焦大銀、王益輝為成都市“見義勇為勇士”。面對采訪,焦大銀總是強調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不希望被過多宣傳。
焦大銀:我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那天我看著他、把他救起來,我把救生圈要還到那個位置,把自行車騎上,然后回家,就完事了。
焦大銀:我覺得這個事情不大,我現在挺煩惱的。討厭他們叫我英雄。
記者:為什么?英雄這個詞不是一個對你很有贊譽的詞嗎?
焦大銀:我不是英雄,我就覺得這個事情,去救他的時候我就出于一種本能。
記者:你怎么理解英雄這個概念?
焦大銀:比如祁發(fā)寶他們那一類的,還有狼牙山五壯士那一類的,還有《誰是最可愛的人》那一類的,那些是我心中的英雄。
記者:你希望人們怎么稱呼你呢?
焦大銀:平時你叫我焦哥,明天你叫我還是焦哥,就是把6月13日給它抹去了,就可以了。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