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走來,我收獲了很多,也希望自己可以繼續(xù)成為中西方交流的橋梁,帶動彼此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2021年11月16日,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官宣,周冠宇正式加盟該隊,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一級方程式賽車(F1)車手。
4月19日,2024年F1中國大獎賽將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正式開賽,周冠宇也會在家鄉(xiāng)迎來主場首秀。他對自己的主場首秀有何期待?如何通過F1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他在車隊中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搭建起怎樣的橋梁?中國還會出現(xiàn)下一個“周冠宇”嗎?圍繞這些問題,周冠宇近日接受了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上海國際賽車場可以說是你夢想開始的地方,今年你將在這里迎來主場首秀,對自己有什么期待?
周冠宇:通過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觀看比賽,我對賽車有了更高的執(zhí)著度和喜愛程度。后來我參加方程式賽車比賽后,可能就沒有太多時間去現(xiàn)場,但對于中國大獎賽的回憶還是蠻多的。特別是2019年,F(xiàn)1在上海舉辦第1000場比賽,那個周末我駕駛著賽車駛上“街頭賽道”,在市中心做“甜甜圈”表演,讓我記憶深刻。
2019年4月14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殷立勤 攝
所以我對這次能回到上海主場作戰(zhàn)十分期待。之前當我看到別的車手在他們國家主場作戰(zhàn)時,無論是現(xiàn)場氛圍,還是觀眾席的整體顏色,都是為這個車手限定的,這讓我十分羨慕。今年我終于可以回到當初夢想開始的地方,我希望把自己最亮眼的表現(xiàn)拿出來。
雖然我之前沒有在這里參加過比賽,也沒有試過車,但我在模擬器上做了很多功課。上海國際賽車場的整個賽道,對車手的節(jié)奏掌握要求非常高,因為它是一個由發(fā)卡彎(回頭彎)、低速彎、高速彎組合而成的賽道。此外,在出彎的很多路肩非常容易犯錯,需要車手對賽車和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把賽車推到極限。對于這場比賽,我知道壓力將會很大,但希望自己能以平常心對待,期待自己最好的表現(xiàn)。
中新社記者:從成為中國首位F1車手開始,你在F1賽場的每一次亮相都會引發(fā)關注,如何通過F1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周冠宇:賽車這項體育競技運動實際上是一個“舶來品”,中國車手的加入不僅是我自己的一個突破,也是F1歷史上的突破。
2024年4月5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日本大獎賽練習賽上,周冠宇駕駛C44索伯賽車。錢俊 攝
F1前任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切斯·凱里曾多次表示,中國對于F1十分重要,F(xiàn)1有兩個巨大的市場需要開發(fā),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中國,把第1000場比賽放在上海舉行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關系到F1的未來。2019年4月,F(xiàn)1還和上海久事智慧體育有限公司共同宣布,F(xiàn)1電競?cè)蝈\標賽首度落地中國,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吸引更多粉絲,在中國更好地推廣賽車文化,挖掘潛在的車手及電子競速人才。
我的加入,可以帶動更多中國車迷去關注和喜愛這項賽事,讓全世界了解,歐洲人的賽車運動,中國人也可以去突圍,可以在這個領域有成就。當然,熱情而龐大的車迷群體、專業(yè)的賽事組織、逐漸沉淀的賽車文化和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也向世界展示著一個開放中國的自信和底氣。
2021年5月7日,在海南??谂e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一位參展商在體驗F1電競設備。駱云飛 攝
中新社記者:你在車隊中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搭建起怎樣的橋梁?
周冠宇:F1每年大概會有24場比賽,這也意味著我會去24個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與車迷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和學習很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我的賽車頭盔,上面99%的設計都來源于我自己的靈感,比如有上海的天際線、中國的青花瓷,這些對我都很有意義。這其實也是一種向全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的方式。我對潮流和藝術很感興趣,所以創(chuàng)作了“24by24”藝術收藏系列,希望和全球藝術家一起展現(xiàn)更酷的賽車文化。
2024年4月12日,上海體育博物館特別推出“燃擎賽道二十年”F1中國大獎賽主題展,吸引了不少車迷前來參觀。湯彥俊 攝
我們一年中會推出很多特別款頭盔,很多車手看到我的設計后,都有不錯的反饋,也會來咨詢我的一些設計想法和靈感。實際上,F(xiàn)1的車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每位車手在文化上的表達都會有很大差異,雖然大家在場上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但場下相互之間的關系都維系得非常好。
尤其是我的隊友瓦爾特利·博塔斯,在訓練和比賽中,我們之間會有很多互動,我很開心博塔斯可以成為我的隊友,因為他是一個在單圈方面非常快速且很有經(jīng)驗的賽車手,拿過很多冠軍,無論從駕駛還是技術上,我都能從他身上獲得很多經(jīng)驗。而且我們之間共享各方面數(shù)據(jù),不會有任何保留,這對于我這樣一個剛踏入F1的新秀車手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和幫助,我也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場下和場外的經(jīng)歷。
2024年3月23日,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澳大利亞大獎賽排位賽在墨爾本舉行,周冠宇(左)與其工程師進行賽前交談。錢俊 攝
其次,我們兩位F1車手在一個車隊中,有差不多600人為每個零部件做最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與團隊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在比賽中,你需要成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很好地跟大家溝通分析,當與每個部門的每個人員進行交流時,都需要不一樣的方式,這也讓我成為一個更成熟或更有自己風格的車手。車手不僅要在賽場上拿出最好的表現(xiàn),也要在場下跟團隊融合。
我很早就接觸了中西方不同環(huán)境。2012年,12歲的我前往英國留學和比賽,從一點英語都不會說的小朋友,到在外國人統(tǒng)治的賽車領域立足,這中間需要有足夠的成績,讓大家給你足夠的尊重。
這一路走來,我收獲了很多,也希望自己可以繼續(xù)成為中西方交流的橋梁,帶動彼此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中新社記者:中國還會出現(xiàn)下一個“周冠宇”嗎?
周冠宇:我觀察到這幾年中國的賽車文化和賽車氛圍發(fā)生了很多變化。2022年,我在巴林站的F1首秀,當時電視收視率達到了歷史新高,后面也一直在突破,這意味著大家對賽車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六七歲的小朋友,他們了解到的賽車專業(yè)術語和知識,比我那時候要多得多,我從中看到了中國賽車文化和氛圍的崛起。我也很期待F1中國大獎賽,我覺得這場比賽對于賽車在中國的發(fā)展會有一個新的突破,到現(xiàn)場感受賽車氛圍,中國觀眾肯定會有獨一無二的體驗。
2024年3月2日,2024賽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揭幕戰(zhàn)巴林大獎賽正賽在巴林國際賽車場舉行,周冠宇迎來賽季首秀。錢俊 攝
現(xiàn)在F1電競比賽在中國十分火熱,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很多電競出身的車手最終可能成為職業(yè)賽車手,它可能不是F1,是別的職業(yè)賽,但這些電競車手肯定首先是賽車愛好者。電競的還原度可能無法做到100%,但它可以有一個很直觀的體驗,對比賽策略等都有一定磨練和經(jīng)驗累積,跟賽車很相似。比賽中,車手還可以跟國內(nèi)外最快的那一批人去比賽,所以無論是電競比賽還是卡丁車,都對賽車氛圍的營造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有人想走賽車這條路,他們需要從卡丁車開始,會有很多不同系列的賽事,然后從中磨練出優(yōu)異的成績,之后的單座方程式F4、F3、F2也是這樣,成績好就可能被各F1車隊的培養(yǎng)計劃看中,就能讓自己的F1之路少走一些彎路。
上海街頭卡丁車運動吸引青少年。陳玉宇 攝
同時,賽車的突發(fā)因素非常多,這也是賽車的魅力之一,這不僅需要車手與車隊進行很好的磨合,也需要自身有很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適應各方面的壓力,例如出現(xiàn)意外后,車手需要遺忘這一場的不足,馬上回到最好的競技狀態(tài),準備下一場比賽。
我希望未來可以出現(xiàn)更多中國年輕車手,但是未來5至10年能否有第二位,目前還是一個未知,因為這一路走來自己確實需要舍棄一些東西和戰(zhàn)勝很多困難,其實我在三四年前還沒有想過可以到今天這一步,所以期待有更多中國選手能在F1賽場上把中國人的風采展現(xiàn)出來。
受訪者簡介:
周冠宇。湯彥俊 攝
周冠宇,1999年出生于中國上海,中國賽車運動員。2015年獲得F4年度亞軍,2016年獲得歐洲F3季軍,2018年成為首位獲得F3冠軍的中國車手,2020年成為首位獲得F2冠軍的中國車手。2021年11月16日,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F1正賽車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