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百萬年薪 扎根當?shù)?傳承民族文化

北京小伙成為“鄂倫春的孩子”

2024-01-25 08:39:00來源:成都商報作者:楊雨奇 張珺潔

■ 這個冬天,“爾濱”的走紅讓神秘的鄂倫春族走入聚光燈下。而被稱為鄂倫春老人們“共享孫子”的北京小伙兒李京陽,因放棄百萬年薪、離開大城市、選擇定居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也意外成為這波文旅熱浪中的弄潮兒。

■ 從講解鄂倫春民族文化“冷知識”,到將“科目三與鄂倫春斗熊舞結(jié)合”的視頻發(fā)布,李京陽運營的個人視頻賬號在一個月內(nèi)漲粉數(shù)十萬。除了視頻內(nèi)容緊跟熱點以及本來的趣味性,網(wǎng)友們更多感動于他對鄂倫春民族文化傳承的一份執(zhí)著。

■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在對李京陽的專訪中了解到,他曾是攝影圈內(nèi)知名的商業(yè)導演,2015年在機緣巧合下,因受邀為鄂倫春族拍攝非遺宣傳片,意外走進這個鮮為人知的部落。此后的近9年中,他用鏡頭持續(xù)記錄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也因前后采訪對話了50位鄂倫春族老人,李京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了個新名字——“鄂倫春50位老人的共享孫兒”。

■ “我在網(wǎng)友眼中是鄂倫春的共享孫兒,而在鄂倫春老人的心目中,我也是散落在外的鄂倫春子孫。如今,我只是又回家來了。”李京陽說。

為鄂倫春族拍攝非遺短片

“能助力民族非遺傳承,比掙百萬年薪更有價值”

在攝影圈內(nèi),李京陽早已小有名氣。作為年薪百萬的商業(yè)導演,他曾和國內(nèi)知名導演合作拍攝過紀錄片,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國內(nèi)一線明星也都曾出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但2015年,李京陽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因受邀進駐鄂倫春自治旗拍攝非遺短片,他此后漸漸萌生了離開北京,放棄百萬年薪,到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自治旗定居的想法。

這一年,李京陽原本計劃到非洲徒步,但妻子懷孕讓他留在了國內(nèi)。正是這樣的契機,李京陽接到了國內(nèi)一檔旅游節(jié)目的邀約,前往鄂倫春自治旗拍攝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申報片。令他都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次邀約,自己的命運也悄然改寫。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是一個商業(yè)導演了,我更像是文化記錄者和傳承人,希望用我的鏡頭、文字、語言,追上鄂倫春族民族文化消失的速度。”談及扎根當?shù)氐脑?,李京陽如是說。

《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21》數(shù)據(jù)顯示,鄂倫春族人口僅有9168人。人口的稀少和長期的隱居,讓李京陽意識到,“再不去記錄傳承,鄂倫春的民族文化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被世人所遺忘。”

2015年剛到鄂倫春自治旗的李京陽,對當?shù)氐囊磺谐錆M好奇:他們在山林里怎么生活?頭上的狍角帽是怎么做出來的?帶著種種疑問,2015年到2020年,李京陽幾乎每年都會用兩三個月時間進入內(nèi)蒙古、黑龍江的鄂倫春族居住地開展調(diào)研、采訪等工作,記錄鄂倫春族的技藝、文化。

找到傳承民俗文化的入口并非易事。李京陽告訴記者,與鄂倫春民族相關的文字記載非常少,要挖掘其背后的民族記憶、民族技術(shù)、民俗文化,只能找當?shù)乩先?,從他們的口中得到答案?/p>

鄂倫春族受到網(wǎng)友關注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對其民族服飾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其實,彼時剛到鄂倫春自治旗的李京陽也有著同樣的興趣和好奇。在他拍攝的非遺申報片中,其中一項便是“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而這一項非遺短片,就花費了李京陽近三年的時間。

但對于李京陽而言,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他告訴記者,“能夠為鄂倫春族的非遺申報盡力,未來若某項技能失傳,則能夠通過我的短片進行技術(shù)復刻,這些‘成就’帶來的榮譽感要遠超百萬年薪的吸引力。”

搭上哈爾濱文旅出圈順風車

他的視頻號火了,“一周播放量能達到上億次”

短視頻里的李京陽,還搭上了本次哈爾濱文旅“出圈”的順風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沒想到哈爾濱這波‘潑天的富貴’能‘潑’到我頭上來。”記者在李京陽的短視頻賬號少年星期八中看到,從2022年12月發(fā)布第一條視頻到今年1月23日,他已累積起18萬粉絲,點贊超273萬,共計發(fā)布作品262個。從視頻內(nèi)容來看,包括鄂倫春最后一個薩滿口述、鄂倫春文化科普、鄂倫春傳奇老人口述史等多個主題。

讓李京陽火起來的,是一條關于“鄂倫春冷知識”的科普講解視頻。視頻中,李京陽頭戴狍角帽、身著狍子服,對外地游客關于狍子服的誤讀進行澄清,并講述狍角帽的來歷。

談及拍攝該視頻的初衷,李京陽表示,這是因為他無意間發(fā)現(xiàn)很多網(wǎng)友對鄂倫春族的穿搭理解有誤、對鄂倫春族的民族文化認知有偏差,因此才想做一個科普,讓人們對鄂倫春族有更清晰正確的認識。但令李京陽沒想到的是,該視頻發(fā)布僅2小時后播放量便超過了700萬,相關話題也沖上微博熱搜。

隨著這條視頻的出圈,李京陽也漸漸走入輿論視野。從大家以為他是鄂倫春少數(shù)民族,到發(fā)現(xiàn)他實際是北京小伙子,“身份反轉(zhuǎn)”讓他一時間圈粉眾多。隨后,更多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從2022年12月發(fā)布的第一條視頻至今,他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持續(xù)為鄂倫春族的民俗文化“鼓與呼”,相關視頻播放量也隨即陡升。

李京陽向記者分享了視頻爆火后的喜悅,“比如,我和鄂倫春族年輕人拍攝的《科目三》視頻,在其中加入了鄂倫春族斗熊舞的元素,很快播放量便超過了1300萬。粗算下來,現(xiàn)在一周的賬號視頻播放量能達到上億次。”

“個人火起來不算什么,但作為一名文化記錄者,能通過我的視頻讓鄂倫春文化火起來,確實非常興奮。”李京陽自豪地表示。

與文化技藝失傳的時間賽跑

定居鄂倫春自治旗,成為老人們的“共享孫兒”

2020年,33歲的李京陽作出了改變?nèi)松男聸Q定:定居鄂倫春自治旗。如今,雖仍舊保留著北京戶口,老婆孩子也生活在北京,但李京陽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扎根在當?shù)?,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會回到城市中去。

他告訴記者,之所以在2020年后決定定居當?shù)?,是因為這一年鄂倫春族一位被稱為“活化石”的老人離世,還有一些老人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這些突如其來的意外因素,讓他在非遺文化傳承工作上遇到了阻力。他也因此逐漸意識到,此前每年兩三個月調(diào)研記錄的節(jié)奏,或許已趕不及記錄更多鄂倫春族的歷史。

“鄂倫春族只有本族語言沒有文字,歷史要靠口口相傳,如果老人離世,就意味著那些保存在他們腦海中的文化技藝也會隨之消失。”李京陽說。

當然,留住李京陽的還有鄂倫春族熱情好客、淳樸自然的風土人情。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收到的一份特殊禮物——用樺樹皮制作而成的樹皮盒子。

“不在于盒子的價值,而在于背后的心意。”李京陽表示,樹皮盒子出自一位鄂倫春族老奶奶之手,這樣一個小小的樺皮盒,從扒樺樹皮、刮樹皮、縫合、做蓋子、壓出花紋等工序,前后制作周期要7天左右。“這么一個小小的樺皮盒,其實相當于奶奶一周的收入。”

李京陽喜歡和族里的老人聊天,他的個人視頻賬號中,專門開辟了有關“鄂倫春族傳奇老人口述史”的部分,如今這部分視頻已更新至13集,播放量超百萬。

也因在這些年里先后對話了族里50位老人,李京陽前不久又再次爆火網(wǎng)絡,成為網(wǎng)友們口中“50名鄂倫春族老人的共享孫兒”。李京陽表示,網(wǎng)友眼里他是鄂倫春老人們的“共享孫兒”,但在族人心里,他實際是散落在外的鄂倫春子孫,“如今,我只是又回家來了。”

眼下,李京陽已經(jīng)適應了鄂倫春族人的生活方式,他在當?shù)刈夥孔泳幼?,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常年的共同生活,讓族人對李京陽有了信任?ldquo;過去是我們?nèi)ふ覀鞒腥?,現(xiàn)在老人們會主動找上我分享故事。記錄鄂倫春已經(jīng)從單純的工作,到如今漸漸融進我的點滴生活。”

但也有人對李京陽宣傳鄂倫春族文化的動機提出質(zhì)疑,認為他的做法實際是蹭流量,目的是要網(wǎng)絡帶貨。對此,李京陽回應稱,他從2015年就開始做鄂倫春族文化記錄宣傳工作,那時的他,并沒有預料到鄂倫春族會“出圈”,因此并不存在蹭流量一說,“我只需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行,將來也不會直播帶貨。”

“為了記錄鄂倫春族文化,我已花費了近百萬,之前工作賺的錢基本花完了,目前沒有資金來源,只能抵押汽車、賣股票、退商業(yè)保險來獲得一些資金。”對于未來該如何籌集資金,進一步保護鄂倫春族文化,李京陽表示暫時還沒有具體的想法,但也無需社會幫助。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