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音樂的翅膀

2024-01-03 21:47:58來源:海外網作者:李建興

著名音樂人邢三令的夢想就是讓每個人插上音樂的翅膀,在音樂的世界里翱翔。

前不久,邢三令的音樂專輯《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在各大平臺上線,受到了一致好評。瀏覽量迅速破百萬,為他的夢想寫下生動注腳。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音樂家更要有精神。《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一個“和”字就體現了邢三令音樂創(chuàng)作的核心精神。

以“和”的精神展現和諧之美

“和”的音樂精神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求“和”的精神境界。“和”的原義是指古代樂器發(fā)出的和諧之音。早在先秦時代,說到“和樂”的時候就強調詩、樂、舞三者合一。2000多年前,孔子就認為“和”是詩的最高境界??鬃釉u價音樂的標準是善和美,提出了盡善盡美的審美標準,認為音樂可以反映人們的痛苦和歡樂,但感情上不應該超出中庸的倫理規(guī)范。《論語》一共521章,其中有26章談到音樂?!蹲髠鳌酚性疲?ldquo;聲亦如味,……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人、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荀子·樂論》強調“樂者審一以定和”。《禮記·樂記》又據此發(fā)揮了一番。郭沫若說:“和之本義當為樂器,由樂聲之共鳴始能引申出相酬義,亦猶樂字之本為琴,乃引申為音樂之樂與和樂之樂也。”禮樂文化“及”和“的音樂精神主張”和而不同“,即追求內在的和諧統(tǒng)一。

穿過歷史的音樂長廊,以現代音樂家的眼光看,在“和”的精神指引下,好的音樂作品能夠創(chuàng)造出中庸平和、含蓄深厚的藝術境界,進而達到和諧大美的精神境界。

邢三令曾介紹,多年來,他一邊深入社會深入生活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一邊鉆研《易經》、《道德經》、《論語》、《中庸》等古人先賢的哲學著作,體悟博大精深的中華哲學智慧。他對禮樂文化、和的音樂精神有極深的感悟并學以致用。

“和是自然和諧、社會和諧、人類和諧、宇宙和諧,具體到音樂創(chuàng)作,是要追求藝術和諧、美的和諧,”邢三令這樣說。

如果你聽過《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的音樂,一定能體會到“和”的音樂藝術境界,感悟到和諧之美。

此專輯一共有13首音樂。其中有三首為詞曲融合,其余都是純音樂。“和”的音樂精神從第一首《走西口》一直貫穿到到最后一首《瓦愛魯五指山(伴奏)》。

我們以其中的第六首《五行》為例。《五行》 是一首意境深遠的音樂作品,它深入探索了中國古老智慧中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音樂語言,將其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向人們傳遞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深邃智慧之美。 這首作品充分彰顯了古人的精神風骨,折射了其對于自然、宇宙的深刻思考及感悟,展現了其崇尚自然的心靈追求與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當然,《五行》所展示的并不是具體的金木水火土,不是具體的物象,而是面對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哲學智慧展示人的情感體驗,是抽象而不具體的。欣賞《五行》者往往會把自己的情感體驗、人生感悟、世界觀、宇宙觀融入到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創(chuàng)造的和諧意境中,與樂曲產生共鳴,與作曲家產生共振。細賞這首樂曲,能讓人聚升能量、舒緩心情、敞開心胸、釋放郁滯,達到身體內的五行和諧,強弱平衡,感知春的花開、夏的涼風、秋的明月、冬的瑞雪。

在我國,體現“和”的音樂精神的名曲很多,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

在邢三令的專輯里,《吉祥的草原》讓你感受到草原安靜祥和,猶如大地的溫柔低語。夕陽染紅了天空,西下的余輝將整片草原鍍上一層金色的祥和。微風拂過,草叢低低地搖曳,柔和的傾訴著大地的寧靜與安詳?!短焐降脑铝痢氛故玖嗽谔焐缴矫}高聳之巔,一輪清冷明亮的月亮靜靜高懸于天空中 ,一絲輕柔的彩云環(huán)繞在月亮周邊,猶如一幅夢幻般的畫卷在天山的上空展開,將天山的雄偉、蒼涼點綴的更加神秘而美麗。 遠處是一片茫茫戈壁和無際沙漠,音樂中充滿西域色彩的旋律仿佛帶領人們穿越時空回到駝鈴聲聲的古絲綢之路?!蹲呶骺凇纺浅錆M地域風情的旋律,把山西人淳厚堅韌、誠實守信的本質融入其中。優(yōu)美深沉的旋律,敘述著山西人懷揣希望,踏上西口之路的艱辛與悲壯。作品充分體現了山西人在離別故土時的不依難舍、心酸無奈,道出了山西人追尋幸福的勇氣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這種音樂通常藝術語言豐富,表現技法精湛,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純正的藝術品質,以及持久的藝術生命力。欣賞這樣的音樂,能夠提高人的審美品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李嵐清同志在音樂講座時說的這番話用到這里感覺很貼切。

以傳承創(chuàng)新彰顯中國樂派

我國已經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為我國文化史、文明史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音樂史也已經有萬年多的歷史了。

從遠古音樂到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音樂,再到近現代的民國、新中國音樂,中國音樂有著萬年脈絡不斷的歷史。最近十來年,有專家提出了應建設以中國音樂資源為依托,以中國藝術風格為基調,以中國作品為載體的音樂學派——中國樂派。洋洋中華大國,煌煌中華文明,燦燦中華音樂,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學派名稱怎么行!對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應該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繼承和弘揚其中的優(yōu)秀成分。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樂派。作為音樂愛好者,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樂派,我們舉雙手贊同。

歷史的時針走到2023年12月4日,中國音樂海洋里泛起了一朵耀眼的浪花。這朵浪花就是《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音樂專輯在QQ音樂上線發(fā)行。有樂評人認為,這個專輯上線成為年底中國音樂界的一件大事。音樂研究者則指出,這個專輯所呈現的話語體系,成為展示中華民族音樂的獨特精神標識,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英國著名的音樂專欄作家克萊門西說,“你是人嗎?你有耳朵嗎?那這音樂就是你的。它就在那里。隨時歡迎你來聆聽。” 《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音樂專輯就在那里。隨時歡迎你來聆聽!

為了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音樂文化,邢三令多次到西藏、新疆、云南、貴州、四川、內蒙古、海南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采風。他自己測算,行程達到二十多萬公里。采風不斷,創(chuàng)作不輟。他先后以彝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白族、藏族、黎族的民族音樂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支嘎阿魯王》、《夢回輪臺》、《洱海情歌》、《瓦愛魯五指山》等膾炙人口的民族歌曲。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在全國各地征集城市音樂故事作品,邢三令作曲、制作的《夢回輪臺》入選,并于2019年6月在學習強國等平臺上線,新疆衛(wèi)視給予了展播。新疆輪臺是古西域的名城。為了表現這座歷史名城的博大雄渾、包容古今,輪臺縣委、縣政府邀請邢三令創(chuàng)作一首體現輪臺歷史風情的歌曲。輪臺是班超建立的古西域都護府所在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胡楊林所在地。為了寫好這首歌曲,三令多次深入新疆采風。他要用音樂詮釋輪臺千年歷史的滄桑,訴說絲綢古道從漢唐一路走來,展示大漠荒涼、胡楊蒼勁的西域魅力,更展現今日輪臺的勃勃生機和走向現代的雄心?!秹艋剌喤_》歌曲完成之后,反響非常強烈,讀者麻洲田寫的短評說,首聽《夢回輪臺》震撼、感動、激動、更是熱血沸騰!昔日都護,蒼美輝宏,大漠胡楊,逐夢輪臺!悠揚舒緩的旋律,曲調委婉動聽,仿佛一部恢宏的歷史劇,娓娓道來,講述昔日西域都護之輝煌,今日輪臺乘風破浪之朝氣。一位中央媒體領導評價《夢回輪臺》說,音樂與歷史有機結合,挖掘了輪臺的文化底蘊,呈現了輪臺的時代巨變,書寫了輪臺的奮斗精神,展示了輪臺的記憶與風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書記馬興瑞給予了高度肯定。《夢回輪臺》雖然沒有收入專輯,但可以看出邢三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進傳統(tǒng)、繼承創(chuàng)新的努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和第三個十年,互聯網時代加上大數據時代的推進,流量成為衡量社會價值的“標準”,網紅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金錢左右了人們的社會觀、價值觀、道德觀,使得社會的心靈不再真實,人們的心靈空虛縹緲。拯救人們真實的心靈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責。音樂作為拯救人類真實心靈的一劑良方,作為讓現代人成為完整人的橋梁,作為中華文明組成的重要元素,該到大顯身手的時候了。為此,我們要向在這方面努力奔跑的音樂家致敬。

當然,不能說一個音樂專輯上線就為拯救人類真實心靈、為中國樂派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至少可以說,《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為中國樂派“貢獻了特殊的聲響和色彩”。

李嵐清說:“如何評價一部音樂作品,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學術標準,主要指樂曲深邃的內涵,高超的技巧,嚴謹的章法和創(chuàng)新的形式等;另一個是普通人的標準——好聽,讓人愛聽。”

在本專輯中,來自生活的《山西情 黃土魂》、《逝去的昨天》、《憂傷的往事》格外引人注目。許多粉絲都是沉浸其中、單曲循環(huán)地聽,贊嘆說好聽,愛聽,具有中國風格,彰顯中國樂派。真可謂音樂恒久遠,一曲永流傳。

守正創(chuàng)新一直是邢三令音樂創(chuàng)作的理念。以民族音樂之規(guī)矩,開自己創(chuàng)新之生面。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繼承中求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繼承,在繼承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

《山西情 黃土魂》是一首極具山西特色又極具創(chuàng)新色彩的音樂作品,其悠揚的旋律中流淌著悲涼的情感,仿佛將人們帶入了黃土高坡的世界,展示了山西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作曲家通過這首作品傳達出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眷戀和濃郁的鄉(xiāng)愁之情。黃土高原孕育了山西人獨特的堅韌和勇敢,他們用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片土地的燦爛輝煌。

《逝去的昨天》柔和舒緩的旋律中流露出一些傷感和無奈,仿佛一縷微風隨著時光輕輕飄散,帶著淡淡的憂傷,恰如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悵惘,年華從指縫中流走的不舍,想要抓住卻再也回不來的情緒貫穿整首樂曲。

《憂傷的往事》是一首古典與流行元素結合的作品,描述了一段傷懷的情感往事,曾經的糾結,不舍,無奈以及對一段美好時光的深深留戀。深沉哀怨的旋律,如泣如訴,似淚水般涌動,深入靈魂,訴說著一段難以忘懷的情感往事,讓人感到人世滄桑、物換星移,失去的光陰帶走了曾經的過往,但總會有一些東西在時光的縫隙里存留,那些曾經的人和事,都已是回不去的從前。許多人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都想起了弘一法師的書法《悲欣交集》。

說到弘一法師,自然會聯想的《送別》這首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眾所周知,《送別》的曲調并非弘一法師原創(chuàng),而是十九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P·奧德威創(chuàng)作的歌曲《夢見家和母親》。不知道《送別》的人很少,知道《夢見家和母親》的人不多。

《山西情 黃土魂》、《逝去的昨天》、《憂傷的往事》與《送別》有沒有異曲同工之妙,請欣賞者去體會吧。

以堅定執(zhí)著成就音樂大業(yè)

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如癡如醉的讀過《李斯特傳》。之后很多年我對歐洲古典音樂很感興趣。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經常晚上在辦公室加班寫稿,一寫就是幾個小時。經常是一邊寫稿一邊聽歐洲古典音樂。聽的最多的是貝多芬的交響曲,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貝多芬的音樂給人以震撼,這與他一生不斷與命運抗爭,性格堅強,意志堅定有關。

也許是受貝多芬的影響,音樂家邢三令也不斷與命運抗爭奮發(fā)圖強。他曾經遇到一次車禍,差點要了命。他曾經歷多次坎坷卻癡心不改。運氣是個客觀存在。好運也罷,噩運也罷,幾乎人人都會經歷。但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堅定地奔跑在音樂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

遠方

依 呀依 哎呀嘞 嗚 嗚 哎呀嘞

依 呀依 吆哎呀嘞

嗚 嗚 哎呀嘞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流浪的云兒去何方

翻過高山 越過大海

路過星光

最美在遠方

依 呀依 吆哎呀嘞

嗚 嗚 哎呀嘞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流浪的云兒去何方

一村又一河 一年又一年

流浪的云兒去高山 去大海

最美的傳說在遠方

嗚~嗚~去高山

嗚~嗚~去大海

嗚~嗚~去高山

嗚~嗚~去大海遠方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流浪的云兒

去何方

翻過高山 越過大海

路過星光

最美在遠方

依 呀依 哎呀嘞 嗚 嗚 哎呀嘞

依 呀依 吆哎呀嘞

嗚 嗚 哎呀嘞

這是他寫給自己的一首歌。歌詞表明他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永無止境向著遠方追尋,音樂無極限,追求無盡頭, 詩和夢一直在遠方。

邢三令出生在音樂世家,18歲參軍當了文藝兵,之后又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深造。離開部隊后,進入了首都音樂圈,從搖滾樂開始了他給人插上音樂翅膀的夢想,很快就嶄露頭角。他又參與組建多支樂隊,并擔任大型演出音樂總監(jiān),多張專輯的錄制及編曲。曾與沙寶亮、瞳孔、老狼、費翔、SHE、許巍、山鷹組合、彝人制造、奧杰阿格、太陽部落等眾多音樂人合作。華人世界中,對他影響較大的有黎錦輝、羅大佑、崔健等。歐洲古典音樂中對他影響較大的有德彪西、貝多芬、瓦格納、施特勞斯、馬勒(曾經用七首唐詩來譜曲)等,現代西方音樂中對他影響較大的有卡彭特、邁克爾·杰克遜等。進入新世紀,他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二十多年的奮斗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觀眾喜愛的歌曲,為中國現代音樂貢獻了一份力量,也成就了今天他音樂家的地位。

10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音樂發(fā)展史取得了豐碩成果。借鑒西方音樂作曲技法和樂器的一些優(yōu)點,用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與中國樂器為本體創(chuàng)作和演奏成為這100多年音樂家的實踐。從專輯里能夠體會到,邢三令對歐洲古典音樂的和聲情有獨鐘。

在《憂傷的往事》中,從作曲、編曲、演奏、制作與錄音等各項指標與環(huán)節(jié)而言,極具水準與特色。該作主要是由小提琴、大提琴、豎琴、鋼琴、古典吉他及弦樂背景這些元素有機構成。核心元素則由小提琴、大提琴與古典吉他這三種西洋樂器與綿密弦樂背景和諧交織而成。作品行進的基本印象是,在弦樂器與彈撥樂器的陰陽互動與和諧交織之中,又帶著極強的律動性與節(jié)奏感,從而將流行音樂的普適性特質,強化到了較大的限度,并以特殊的時空音色,將高、低弦樂器與某種“弦樂團”的特殊表現力,擴大到了作品所能承載的近乎于最大限度。從作曲技法上講,該作品源出于民族調式,但又不拘泥于民族調式,它大膽融入了西洋樂的半音技巧和轉調技巧,從而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全新曲風,進而,為此作賦予了一種極為顯赫的存在特質。同時,此種特質,亦構成了整個作品專輯之基本特質:專輯將民族調式與西洋和聲概念予以了有效融合,并將古典音樂元素與當代流行音樂元素達成了較為完美的平衡。

專輯最后一首是《瓦愛魯五指山(伴奏)》,旋律優(yōu)美,歌詞動人。

《瓦愛魯五指山》

輕輕一陣靜爽的風,

吹過阿陀嶺,

我愛檳榔花,

我愛紅峽谷,

我是你的瓦愛魯。

悄悄一場綿綿的雨,

淋過水滿鄉(xiāng),

我愛雨林塘,

我愛紅茶坊,

我是你的瓦愛魯。

喂給魯 喂給魯 瓦愛魯 五指山,

喂給魯 喂給魯 瓦愛魯 五指山。

慢慢的夜?jié)M天的星,

盛開梯田上,

我愛牙胡村,

我愛椰子林,

我是你的瓦愛魯。

長長一條翡翠的根,

牽著瓊崖魂,

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

我是你的瓦愛魯。

瓦愛魯 瓦愛魯 擁抱森林的湖,

瓦愛魯 瓦愛魯 眺望山頂的云,

瓦愛魯 瓦愛魯 遇見最美的你,

瓦愛魯 瓦愛魯 找到回家的路,

找到回家的路。

你看這歌詞寫得多浪漫、多歡快。景即是情,情即是景。樂即是詞,詞即是樂。動人的音符、優(yōu)美的歌詞把人帶到了天涯海角。

綜觀《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音樂專輯,“那是能令你贊嘆、讓你感動、催你奮進、使你平靜的音樂;讓你痛哭流涕或陷入沉思、放聲大笑或不寒而栗的音樂;能調動你的好奇心、發(fā)人深省、使你受益匪淺的音樂。”(克萊門西語)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紀昀紀曉嵐語)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zhí)著,始終是邢三令成就音樂事業(yè)的根魂。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寫道,“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三令五聲 大地和音》專輯的成功是這兩句詩最好的詮釋。

“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夢想有多雄奇,音樂事業(yè)就有多美麗。雖然已經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面對星辰大海的征途,粉絲們都欣賞你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度钗迓?大地和音》專輯不是結束,而是再出發(fā)的起點。人類永遠是創(chuàng)作音樂的物種。期待邢三令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同長江黃河般奔涌向東,為人民奉上更好的音樂作品,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高瑋怡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