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的私塾課

2021-08-17 15:21:11

· 1955年,宋菲君(右)與外公豐子愷(中)、小舅舅豐新枚在上海日月樓中讀報。
 

從遵義、杭州到上海,從古文詩詞到京劇繪畫,長外孫宋菲君講述在外公身邊的日子。

宋菲君(口述)

許曉迪(整理)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占據(jù)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1928年,豐子愷在《兒女》中如是寫道。

 

他一直是個“童心未泯”的人,以純凈的目光打量孩子的世界:他們會將自己的鞋子認認真真地套在凳子的腿上;會因為小貓不吃糕、花生米被打落在地上、悉心喂養(yǎng)的泥人失手打破,號哭得比大人破產(chǎn)、喪考妣、全軍覆沒還悲哀;會爬到父親的書案上,灑下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點……

 

面對這樣的孩子,豐子愷有時會不耐煩,但又立刻后悔,哼喝之后報以微笑,奪走東西后加倍奉還,舉起的手在中途軟卻,變批打為愛撫。“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他寫道,“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jīng)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

 

豐子愷常常給孩子們上課。課程稱“課兒”,是豐家的“家塾”。在桐鄉(xiāng)緣緣堂,在嘉興金明寺弄,在抗戰(zhàn)逃難路上,在富春江的船上,在桐廬、萍鄉(xiāng)、長沙,在桂林泮塘嶺,在貴州遵義浙大宿舍“星漢樓”,在重慶“沙坪小屋”,在杭州里西湖靜江路85號,在上海陜西南路“日月樓”……“課兒”始終進行,孩子們代代長大。

 

作為豐家的長外孫,宋菲君長期生活在外公豐子愷身邊,直到1960年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在《豐子愷家塾課——外公教我學詩詞》中,他將“課兒”背后的故事串聯(lián)鋪展,“把久遠的、碎片狀的回憶‘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

 

在這些詩詞背后,不僅埋藏著詩人詞客們的逸聞軼事,也埋藏著一個大家庭在歷史滄桑中的精神密碼。

 
“我成了外公的模特”

 

作為豐家第一個外孫,我出生在抗戰(zhàn)的逃難路上。

 

1937年11月,日軍突犯家鄉(xiāng)桐鄉(xiāng)石門灣,外公告別了“精神的桃花源”緣緣堂,攜全家老幼11口,輾轉于杭州、桐廬、南昌、萍鄉(xiāng)、長沙、漢口、桂林,來到了貴州遵義。

 

顛沛流離中,豐家子女的學習受到影響。到遵義后,外公想請一位老師,給孩子們補補理科和英文。

 

我的父親宋慕法,從浙大生物系畢業(yè)后,經(jīng)人介紹,來豐家做家教。補課期間,他和豐家二小姐、我的母親豐林先戀愛了,1941年,兩人結婚。

 

我出生在1942年的清明節(jié)。那時外公已到了重慶,在國立藝專當教授兼教務長,聽說家里添了一個外孫,特別高興。我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古代稱清明節(jié)為“芳菲節(jié)”,清明出生的男孩子,就是“芳菲之君”。

 

不久,我家也搬到重慶,我成了外公的“模特”。滿月時,外公畫了《菲君彌月畫像》;一個半月種痘時,外公畫了《菲君初次種痘》;兩歲時,外公又畫了《菲君吃餅》。

 

那時我家住在覃家崗,地勢低洼。外公家在沙坪壩,他住的“沙坪小屋”外有一棵枯樹,我和小舅舅常在那里玩兒。

 

小舅舅豐新枚,只比我大4歲。大外孫和小娘舅,老在一塊打打鬧鬧。有一次,我問外公:“為什么我叫你‘外公’,他叫你‘爸爸’?”外公隨口回答:“你小,叫我外公;他大,叫我爸爸。”我又說:“那等我長大了,也叫你‘爸爸’。”外公把這個場景畫了下來,大家都覺得很好玩。

 

抗戰(zhàn)時期,外公說自己雖然老朽,還可以用“五寸不爛之筆”寫文章、畫畫,討伐暴寇,激勵中國軍民的抗戰(zhàn)決心。他畫過兩幅《轟炸》,一幅是母親抱著孩子喂奶,一顆炸彈落下,母親的頭被炸飛,身體卻未倒下;一幅是母親背著孩子,炸彈把孩子的頭炸飛,母親還在跑。

 

1944年中秋節(jié),全家在重慶團聚。那天夜里,外公填了一首《賀新郎》:

“七載飄零久。喜巴山客里中秋,全家敘首。去日孩童皆長大,添得嬌兒一口,都會得奉觴進酒。今夜月明人盡望,但團圓骨肉幾家有?天于我,相當厚。故園焦土蹂躪后,幸聯(lián)軍痛飲黃龍,快到時候。來日盟機千萬架,掃蕩中原暴寇,便還我河山依舊。漫卷詩書歸去也,問群兒戀此山城否?言未畢,齊搖手。

 

· 1957 年,豐子愷六十大壽時在上海日月樓前攝。第三排左起:豐華瞻、戚志蓉(豐華瞻妻)、豐陳寶、豐一吟、宋慕法(豐宛音夫)、豐宛音、宋菲君(豐宛音長子);第二排左起:宋雪君(豐宛音次子)、徐力民、豐子愷、楊朝嬰(豐陳寶女);前排左起:楊子耘(豐陳寶子)、宋櫻時(豐宛音幼子)。

 

第二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了。那時,全家盼著重回江南。車船票非常難買,經(jīng)歷了漫長的等待,1946年,我們終于踏上東歸之路。那一年我4歲,個頭小,吃飯時夠不著菜館的飯桌,外公就拿兩本厚厚的《辭?!穳|在我的屁股下。


西子湖畔·日月樓中

 

回到杭州,外公在里西湖靜江路租了一座房子。我在這里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房子后面就是寶石山保俶塔,向西不遠是西泠橋,過了橋就是蘇小小墓和孤山。那時候,外公在屋里創(chuàng)作,我就在外面玩兒,看到什么新鮮事,就找他說一說。一次,我看到一位女黃包車夫,拉著車和別人說說笑笑。我立刻告訴外公——女人拉車,是很稀奇的事。外公趕忙出來看,但人已經(jīng)不見了。外公仔細問了我女車夫的模樣,過了兩三天就畫了一幅《黃包車妻》。

· 豐子愷的漫畫《黃包車妻》。

 

家中有一只大白貓,叫白象,眼睛一黃一綠。白象是這一帶的明星,一會兒在馬路的車流里穿梭,一會兒又上了樹。后來,白象生了好幾只小貓。舅舅和姨們,每人分了一只。再后來,白象失蹤了。外公寫了“尋貓啟事”,到處張貼。后來才知道,它是自知壽命將盡,寧愿死在外面,也不死在家中。

 

白象的兩個后代,外公一直留在身邊。每當他架起了腳看報,它們就爬到他的腳上,一高一低,別人看見了都要笑。外公專門畫了一張畫,就叫《白象的遺孤》。

· 豐子愷的畫作《白象的遺孤》。

 

外公的畫都是這般“即興”,生活中的小事,寥寥幾筆,就成了他的畫題。他的畫是平民的,接地氣,從文人雅士到老百姓,甚至外國人,大家都看得懂。

 

在杭州時,“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過生日,出高價向外公求畫。外公斷然拒絕,他不死心,又托外公的好友、杭州市長周象賢上門求畫,外公還是沒有給。報紙上登出新聞:《孔祥熙屈尊求畫,豐子愷不給面子》。

 

母親告訴我,第二天一早,外公到后門去買粥。賣粥的老頭說,豐先生,您天天喝我的粥,我向您求幅畫可以嗎?外公說,你等著。回去就畫了一幅送他。我想,外公并不是刻意擺出拒絕結交權貴的姿態(tài)。他有一顆藝術家的隨性的心,自己的畫,想給誰就給誰。

 

1948年,我在上海讀小學。新中國成立后,外公也定居上海,借住在開明書店老板章雪琛家中,后來用賣畫的錢租了陜西南路一幢房子,就是“日月樓”。

 

小學四、五年級時,外公開始教我古文詩詞。每周教詩詞20首左右,古文一篇,從《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學到王勃《滕王閣序》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教的時候,外公總是一面講解,一面畫示意圖。他講白居易的《長恨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就畫一名女子跪地,周圍是拿槍的士兵;講杜甫的《詠懷古跡》,“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就畫一名女子飄飄然而來,身上綴滿配飾。外公問我,念到這句的時候,是不是能聽到環(huán)佩叮當碰擊的聲音?

 

外公喜歡旅游,每一次出游,都有詩詞相伴。他講到姜夔的《揚州慢》,第二天就帶著小姨、舅舅去揚州的二十四橋“尋夢”。我們?nèi)乙黄鹑ビ螐]山,去逛南京,每到一處都是一堂詩詞課。

 

有一次,外公講到蘇曼殊的“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忽然問:“錢塘江大潮是什么時候?”家人回答:“下個禮拜,陰歷八月十八。”外公對我說:“你去學校請個假,全家去海寧看潮。”

 

那時我在復興中學讀高一,不允許請假。我把外公寫的假條拿給班主任,班主任又去找校長。聽說是豐子愷先生的意思,校長破例準了假。

 

我們包了一輛車去海寧。大潮還沒來時,江水很淺,有幾個人在打魚。外公隨口念起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我一下就記住了這首詩,一直記到今天。

 

“飛花令”與“覽勝圖”

 

外公家的文學氣氛特別濃,飯前做的游戲是“猜詩句”。有一次,全家到城隍廟吃飯,點完菜無事,就讓大舅豐華瞻先出去,大家商量一句詩詞。那次出的是“九里山前作戰(zhàn)場”。

 

大舅進來,選7個人隨機問7個問題。第一個人在回答時,必須將“九”包含在句子里,第二個人的回答必須有“里”字,以此類推。我就是第一位答題人,當時憋了半天。大舅想了想,琢磨其中哪個字出現(xiàn)得比較牽強。等到第三個人回答完,他馬上說:“九里山前作戰(zhàn)場。”大家都笑起來,還是大舅水平高。

 

這是豐家的“飛花令”,我們常常在茶余飯后、候車室里、西湖的游船上玩。

 

“覽勝圖”是我們在外公家過除夕和春節(jié)時必玩的游戲。這張圖是外公家抗戰(zhàn)逃難到江西萍鄉(xiāng)時得到的,類似“飛行棋”。6個人玩,分別是詞客(書生)、羽士(道士)、劍俠、美人、漁父(漁夫)和緇衣(和尚)。大家從第一站“勞勞亭”出發(fā),每人輪流擲骰子,擲到幾步走幾步,每到一處都有典故。

 

· “覽勝圖”是豐家過除夕和春節(jié)時必玩的游戲。

列表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