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明星董其峰:表演滑稽戲,是我一生的熱愛

2022-11-03 10:49:27來源:浙江日報作者:陸遙
原標題:表演滑稽戲,是我一生的熱愛——杭州喜劇明星董其峰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

董其峰是杭州人眼中的熟面孔,更多人喜歡叫他“阿峰”。因為5年前的央視雞年春晚上,他表演了小品《阿峰其人》,將那個圓滑過頭、愛拍馬奉承,結果搬了石頭砸自己腳的阿峰,刻畫得入木三分。

用杭州話說,阿峰的頭銜“木佬佬”(多得很)——國家一級演員,杭州滑稽藝術劇院(以下簡稱“杭滑”)黨支部書記、杭州杭劇改革組組長、杭州杭劇團團長、浙江省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杭州市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等。業(yè)務“很結棍”(很厲害)——曾獲評全國最美文藝志愿者、浙江省G20峰會先進個人、杭州工匠、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

不久前,董其峰以小品《禮尚往來》喜摘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經中央批準,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曲協(xié)共同主辦的全國性曲藝專業(yè)獎項,每兩年評選一屆,本屆牡丹獎共評出表演獎6個,含金量極高。

從2014年嶄露頭角獲得牡丹獎“新人獎”,到如今牡丹再開,董其峰刻苦磨煉了整整8年。

董其峰(中)主演的小品《阿峰其人》登上2017年春晚。

演員阿峰

矢志堅守待得牡丹開

很多人想不到,杭州話講得“發(fā)靨”(有趣)的董其峰,其實是紹興人。1981年,他出生于紹興市富盛鎮(zhèn)。

“小時候,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母親靜坐在收音機邊,聽生動有趣的蓮花落。”每次談到跟滑稽戲的淵源,董其峰都會想到這個畫面。

從小在各個村莊追著看社戲、聽蓮花落的經歷,讓他喜歡上了藝術。他說:“我們小時候也追星,追的都是胡兆海、倪齊全、翁仁康這些明星。”初中時,學校里舉辦文藝晚會,很多同學唱流行歌曲,而他張嘴就是戲曲曲藝。

1997年,董其峰考上了杭州市藝校的曲藝班,成為杭滑的委培生,同班23人。

初入杭滑,演出任務便十分繁重,常常深入基層,或走進社區(qū),或上山下鄉(xiāng)……作為滑稽劇團的演員,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光鮮華麗,有的多是不為人知的苦處。“為節(jié)省經費,演員們住地下室,協(xié)作搭臺,條件很艱苦。沒多久,就有幾個人退出了。”回憶起當初的日子,董其峰感慨地說。

那時正逢文化事業(yè)多元化發(fā)展時期,很多曲藝班的同學紛紛轉行;但董其峰和另6名同學留了下來,他們堅信:曲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瑰寶,是一門包含民眾聲音與家國情懷的藝術,要傳承好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激活曲藝的新生動力,讓她綻放更美的光芒。

2017年,董其峰領銜主演的小品《阿峰其人》登上央視春晚,實現(xiàn)了杭州本土語言類節(jié)目零的突破,隨后是央視元宵晚會的《求字》,讓杭州地方戲劇獲得了全國影響力,也讓董其峰倍感自豪。

讓杭州滑稽戲和杭州傳統(tǒng)文化被全國人民認知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情,“上央視可不容易。一回又一回的審查,一遍又一遍的改動,一次又一次的創(chuàng)新,最終成功了。我當時跟團隊的小伙伴開玩笑,上一次春晚,我感覺發(fā)際線都后移了。”

今年,幫他贏得牡丹獎“表演獎”的小品《禮尚往來》,是與方菁萍、梁雪、欽婉云、朱賀鐳搭檔,以給領導送禮的烏龍事件為故事線索。小品的主角還是叫阿峰,董其峰通過風趣幽默、張弛有度的表演,將阿峰亦正亦邪、機靈幽默,又帶點滑頭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孤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這次獲獎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董其峰認為,能有一堆“老戲骨”幫忙當“綠葉”,才使“牡丹”綻放得更光彩奪目。

團長阿峰

讓非遺曲藝活態(tài)傳承

每天上午9時,董其峰便在辦公室準備一天的工作。有時晚上還要在劇場通宵排練,準備演出。“朝九晚九”,是他的工作常態(tài)。

2014年,董其峰剛接過劇團管理的大旗時,壓力很大。

當時是什么狀態(tài)?一個劇團,擔負著9項非遺的傳承保護任務。

董其峰“撥撥手指”介紹:杭滑創(chuàng)立至今已有69年深厚積淀,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六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獨腳戲、杭州評詞、杭州評話、小熱昏、武林調、杭州攤簧,兩項浙江省級非遺項目:杭劇、滑稽戲以及一項杭州市級非遺項目杭州方言的責任保護單位。

“2009年杭滑成為杭州市首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院團改制之后那么多人要吃飯,怎么辦?整整兩個多月時間,我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去醫(yī)院一看,被診斷為神經衰弱。”董其峰說,媽媽看他這么辛苦,心痛地責備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這么大的壓力?單純當一名演員不好嗎?但他覺得,只有一個團隊好,才能讓自己酷愛的藝術走得更遠。

近年來,杭滑堅持培養(yǎng)復合人才、創(chuàng)排高格調藝術作品、創(chuàng)排精品力作、推廣普及非遺,努力讓各項非遺曲藝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活態(tài)傳承。

“既要講精致,也要賣票子。”董其峰覺得,帶好一個劇團,藝術水準和經濟效益缺一不可。他親力親為,到處跑演出,不斷打磨劇本。在董其峰帶領下,近年來,杭滑創(chuàng)排了多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劇目,如《老來得子》《男人立正》《清清白白》等。疫情期間,董其峰還帶領杭滑團隊充分發(fā)揮“文藝輕騎兵”特色,創(chuàng)排《致敬!大愛之城的英雄》專題文藝晚會,謳歌英雄、普及科學防控知識、提振大眾信心。這兩年,更創(chuàng)新推出了線上線下“私人定制”服務,網絡點擊率持續(xù)火爆。

劇團始終不遺余力培養(yǎng)青年人才。一直以來,杭滑積極發(fā)掘、建設青年傳承人才梯隊,用心打造“杭滑新勢力”,劇團里的90后演員占了將近一半。2020年,杭滑青年演員金一戈斬獲第十一屆牡丹獎“新人獎”。

“曲隨時代,藝為人民。”董其峰表示,今后,杭滑將更加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時代、謳歌人民,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工匠阿峰

打磨作品積累觀眾緣

有人覺得,喜劇人講究觀眾緣。有的人天生就是要吃這碗飯的,你看到他,就會發(fā)笑。

但董其峰用事實告訴你,觀眾緣,是靠一場場演出、一個個作品累積換來的。

前輩徐筱安曾經評價董其峰: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小名:土根。他在杭州曲藝欄目《開心茶館》中扮演了一個固定人物土根:永遠在談女朋友,永遠結不成婚,永遠很傻很天真……有人曾經說,舞臺上是學本事的,鏡頭前是用本事的。在《開心茶館》錄制現(xiàn)場,董其峰還沒出場,觀眾聽到他的聲音就開始笑了——觀眾對董其峰如此熟悉、認可,這是他不斷錘煉的結果,也是對他努力的回報。

這種觀眾認可度,也來自于董其峰持續(xù)不斷地在一線演出。

“好的,演出我頂上。”采訪時,董其峰接了一個電話,當天團里有一場在臨安的演出,可是許多演員在紹興比賽“故事會”,來不及趕回,他當即答應去“救場”。直到現(xiàn)在,他每年參與的基層演出仍然有100余場。

他曾經為了學上海話,去上海打工兩個月,終于獲得了本地阿姨的認可:“一開始怎么聽都像外地的,這下子聽起來是本地人了。”每次排練重點劇目,反復推敲修改是常態(tài)。比如這次的《禮尚往來》,有記錄的修改就有38稿。

“擇一藝,終一生,傳承推廣地方戲曲曲藝文化,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董其峰很謙虛,“我沒別的本事,除了表演滑稽戲,我?guī)缀跏裁刺亻L都沒有了。我只希望在滑稽戲的舞臺上一直做到退休,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一生的熱愛。”(陸遙)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