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一篇報道將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變成熱門話題。報道稱,因疫情這家動物園虧損了3000萬元,未來命運岌岌可危。消息傳出,數(shù)千人打電話過去咨詢認養(yǎng)流程,幾個籌款項目也迅速完成。更多的人,開始奔向動物園。等到春節(jié)假期,各大動物園更是一票難求,逛動物園、談論動物園成為熱潮,也將《逛動物園是件正經(jīng)事》一書推上熱門讀物榜單。
花蝕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jīng)事》是動物園重度愛好者花蝕所著。很小的時候,他就愛逛動物園,大學時主修生命科學,畢業(yè)后進入媒體工作,負責科普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報道,慢慢萌發(fā)了把全國動物園逛一遍的念頭。2018年,他辭去工作,開啟了一場動物園之旅。4個月間,他走訪了41個城市的56座動物園,并最終將探訪、觀察和所思、所感寫成了《逛動物園是件正經(jīng)事》,于2020年初出版。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jīng)事》
經(jīng)過探訪,花蝕發(fā)現(xiàn):國內(nèi)最大的動物園在新疆,占地75平方公里;最小的動物園藏在湖北恩施鳳凰山森林公園里,相當于一個標準籃球場大??;現(xiàn)代動物園的代表非香港動植物公園莫屬,坐落在地價最昂貴的中環(huán)……在途中,他也遇到了許多奇妙時刻。比如在北京動物園,長臂猿會在起床后發(fā)出一聲聲悠長的啼叫,如果有一只母長臂猿在,還能與它合聲。
在銀川動物園,花蝕看到一只白虎每天都在電網(wǎng)前玩耍,用鼻子觸碰籠舍的電網(wǎng),被電后“噌”地縮回來,又再去碰,不斷重復。他看得心痛。而這正是國內(nèi)動物園普遍存在的問題。動物之所以會這么做,原因很多,有時是因為孤單,有時是因為被馴化。
那么如何讓動物展現(xiàn)更多自然行為與天性?花蝕的答案是合理的籠舍設計,以及飼養(yǎng)者用心地豐容——創(chuàng)造條件讓圈養(yǎng)環(huán)境盡可能貼合動物在野外的生存環(huán)境。
紅山動物園的做法就值得推廣。在那里,飼養(yǎng)員用3D打印技術給缺了門牙的猴子裝上大金牙;給斷了嘴的丹頂鶴裝上假喙;給大象定期“美甲”……參觀時,花蝕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小籠舍里,飼養(yǎng)員切了一個特大青椒,把里面掏空,穿上繩子做成小碗,往里塞了水果,掛在籠舍內(nèi)的樹枝上。見此,一只赤掌檉(音同撐)柳猴躥了過去,兩手并用抓繩子,把青椒撈上來,先吃光水果,接著啃青椒。
“動物園應該讓我們看到動物身上的尊嚴,看到演化賦予它們的‘超能力’,看到它們的高貴與智慧。”在花蝕眼中,動物園是大自然的縮影,也是人類進行動物啟蒙的絕佳場所,同時看懂動物、尊重動物,也有助于人類成為更好的人。
他記得當年逛澳門二龍喉公園,在動物展區(qū)有一個亞洲黑熊的雕像。雕像前擺滿了鮮花、胡蘿卜,旁邊還掛著畫和手寫的信箋。人們正在緬懷的這只黑熊叫BOBO,1984年被當局從一家飯店救出,安置在二龍喉公園。2018年因病辭世后,公園管理方?jīng)Q定將它做成標本,遭到當?shù)厝藦娏曳磳?,最終入土為安。“無論如何,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一頭黑熊,一頭陪伴了這個城市34年的黑熊。”看到那些信箋,花蝕很感動。他說,這也許正是動物園存在的意義吧。(本刊記者 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