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彈幕上飄過“大爺好可愛”“奶奶可真是摩登女郎”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B站這個“后浪”的文化聚集地“火了”。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銀發(fā)網(wǎng)紅”們的出現(xiàn)不斷重塑著大眾對于老年人的認知,也觸發(fā)了年輕一代的情感共鳴。
從廚房到熒幕,“另起爐灶”的“老飯骨”
“老飯骨”其中一期:《炸素羊肉串》(視頻截圖)
“比真羊肉串兒還好吃呢”“素的是高檔”,在兩位北京大爺詼諧幽默的嘮嗑中,一道由猴頭菇制成的素羊肉串呈現(xiàn)在觀眾們的眼前。
這兩位大爺來頭可不小。
“大爺”鄭秀生(右)和“二伯”孫立新正在拍攝短視頻(圖源:中國青年網(wǎng))
“大爺”鄭秀生,16歲入行,在北京飯店一干就是50年。給周恩來總理做過獅子頭,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總廚,更做過數(shù)不清的國宴。“二伯”孫立新,24歲就成為華都飯店的總廚,也是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qū)崇禮菜單計劃任務(wù)總顧問。
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廚房,退休之后干點啥?
“大爺”“二伯”一琢磨,接著做菜!還要把多年來的經(jīng)驗技法都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老飯骨”自此“出道”。
美食賬號鋪天蓋地,觀眾們的口味愈發(fā)挑剔,“老飯骨”的優(yōu)勢究竟在哪里?答案還在視頻里。
抖音、B站這類平臺的年輕粉絲居多且活躍,要想抓住年輕人的胃,就要走進年輕人的生活。排骨好吃,但上班族往往沒有充足時間來燉菜,“老飯骨”就改用高壓鍋來做,一個小時后,排骨和米飯同時出鍋;為了幫“不愛穿秋褲的女同志們”驅(qū)寒暖胃,孫立新又做了一個醪糟雞蛋;就連方便面,也在熱愛創(chuàng)新的孫立新手中,變成了一道誘人的五彩炒面;魚香汁、糖醋汁、宮保汁......都提供了精確到克的配方,讓中餐江湖上神秘的“適量”終于得以復(fù)制;由松鼠桂魚、四喜丸子、發(fā)財鴨等11道菜組成的家宴系列,又滿足了年輕人想要在逢年過節(jié)時露一手的需求。
鄭秀生在《老飯骨叨叨叨》里賣萌(視頻截圖)
除了做菜,還有真實的煙火氣。為了滿足年輕人的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們特別開設(shè)了“老飯骨叨叨叨”的欄目,來回應(yīng)網(wǎng)友們的疑惑和評論。面對“牛丸怎么才能從地上彈起來?”“二伯的無情鐵手是怎樣練成的?”“大爺大媽是怎么談戀愛的?”“老飯骨給剛就業(yè)年輕人的忠告”等問題,他們既在打趣中完成了做菜技藝的傳授,又滿足了年輕人的“吃瓜”心理,還達到了引導(dǎo)年輕人腳踏實地、回歸本心的目的。
自2020年9月至今,“老飯骨”全網(wǎng)粉絲已過千萬。鄭秀生表示,他們把經(jīng)驗、經(jīng)歷和“小飯骨”們分享,讓大家感覺到廚師不僅會做飯,還會給家庭和生活帶來喜悅。
[page]
硬核阿婆主:敏慈不老 九十而已
翻閱B站上“敏慈不老”的賬號,僅51條作品就幫這位90歲的奶奶——江敏慈收獲了36萬的粉絲。
4年前,江敏慈在老年大學(xué)學(xué)習(xí)如何使用電腦,從開關(guān)機到打字、上網(wǎng),她越學(xué)越溜,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距離不斷拉近。偶然一天,江敏慈看到孫子豆豆在房間里錄視頻。她悄悄記下孫子登錄的網(wǎng)站名為B站,在上面逛了兩三天后,她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自己成為一名UP主”。
孫子豆豆教江敏慈使用手機軟件(圖源:南方日報)
2020年4月,UP主“敏慈不老”正式上線。一部手機、一位老人,一條名為《我90歲了 可以來做up主嗎?》的視頻迅速超過五百萬點擊。
其實江敏慈早有寫自傳的想法。在B站上,她只需對著鏡頭講述,就能把故事記錄下來。此后的作品中,江敏慈通過視頻講述親身經(jīng)歷,盡管語速緩慢,但字字清晰,觀眾們也沉浸其中。從抗日戰(zhàn)爭逃難、為逃避包辦婚姻赤腳求學(xué)、和外國人學(xué)煎牛排、再到成昆鐵路的修建......年輕一代們從江敏慈的故事里看到了近一個世紀(jì)中國發(fā)生的巨變,“人老心不老”的冒險精神更直擊年輕觀眾的心靈。
江敏慈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求學(xué)故事(視頻截圖)
“奶奶好勇敢,給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女青年以莫大的鼓勵!”“那個年代的故事好精彩!”“好慈祥的up,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一條條彈幕飛馳而過,短短數(shù)月,江敏慈成了B站上的“紅人”。走在街上,也有年輕人主動打招呼,“你是敏慈不老!”那一刻,江敏慈感覺自己和年輕人之間的距離近了不少。
內(nèi)容不定期更新,也沒有鮮明主題,“因為要看孫子什么時候有空幫我拍”,有時突然忘記了下一句,江敏慈就會感嘆一句“老了”。盡管如此,年輕的觀眾們卻也回以最大的“寬容”:“奶奶不老”“您講什么都行,我都愛看”……因為,江敏慈身上流露出的真實與勇氣,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風(fēng)景。
[page]
73歲木雕藝人 在B站活成27歲“老二次元”
一有閑暇,盧正義就會打開手機追番,仔細琢磨下一個作品。B站上,超百萬的“二次元”粉絲們也在著急期盼著他的新作上線。
盧正義榮獲“B站2020年百大UP主”稱號(圖源:南方日報)
“我叫盧正義,一個年輕的木匠人。”黑色圓框眼鏡,灰色背心,偶爾穿著印有瑞克和莫蒂的短袖,盧正義自稱“年方二十有七”,因他在27歲拿起鑿子學(xué)木雕。視頻中,他操著福建口音,時不時蹦出一兩個流行詞,像個調(diào)皮“老頑童”。網(wǎng)友們也親切地稱呼他為“小盧”。
自去年5月以來,73歲的“小盧”已用木頭制作出了數(shù)十個“二次元”手辦,他的賬號“盧正義的雕刻時光”在B站擁有超過129萬的粉絲。
以前,打牌、聽?wèi)颉椙僬紦?jù)了盧正義的日常。年輕攝影師阿偉(化名)的到來,幫他開啟了另一番生活。
攝影師阿偉找到盧正義,提議將木雕手藝結(jié)合潮流(圖源:南方日報)
一開始,阿偉找到盧正義,只是想以視頻形式更好地傳播木雕手藝。盡管那時,盧正義已有七八年未做木雕,但面對阿偉的請求,他決定按照年輕人的審美試試看。一個手辦一雕就是四五天,大半的時間,盧正義都花在了和阿偉一起看動漫片段,琢磨人物面部神情上。
盧正義的雕刻作品:《黑神話.悟空》(視頻截圖)
從“一拳超人琦玉”“鋼鐵俠”“六道鳴人”到“黑神話·悟空”“九色鹿”,精湛的雕刻技藝讓“小盧”在網(wǎng)絡(luò)迅速走紅。每一個作品發(fā)出后,盧正義都會翻看評論。
看到網(wǎng)友說他刻得不像的評價,他也坦然接受,“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做得不好是正常。”下一回雕刻時,他會花費更多功夫琢磨人物。新一代的直來直往與老一輩的精益求精,碰撞出了互相欣賞的火花。
B站上的年輕人總叫他“程序員”,經(jīng)過阿偉解釋后,他才知道,原來程序員經(jīng)常熬夜加班,發(fā)量和自己一樣“感人”。
60多歲的“老飯骨”、90歲的江敏慈、73歲的盧正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網(wǎng)絡(luò)世界里找到了與年輕一代的聯(lián)結(jié),也重拾起了那最好的年華。年輕的受眾們,聽故事、學(xué)技法、看新奇,但更多的是在老一輩的歲月里,不斷構(gòu)思著自己未來生活的方向,探尋著人生的可能和前行的答案。
?。ㄙY料來源:南方日報、光明網(wǎng)、“老飯骨”抖音、“敏慈不老”“盧正義的雕刻時光”B站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