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館長“一走了之”,
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的丑聞卻愈演愈烈......
當?shù)貢r間8月25日,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菲舍爾因藏品失竊事件宣布引咎辭職。
·哈特維格·菲舍爾。
多日前,大英博物館就曾發(fā)布消息稱,博物館放在儲藏室里的部分文物不翼而飛。被盜文物包括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19世紀的黃金、珠寶、半寶石等近期未被展出的多件文物。
事實上,這并不是首例。據(jù)媒體報道,大英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喬治·奧斯本表示,該館約有2000件館藏文物失竊,現(xiàn)已追回其中部分文物。
哈特維格·菲舍爾自2016年4月起擔任大英博物館館長,是1866年以來第一位領導大英博物館的非英國籍館長。
如今館長“一走了之”,大英博物館文物失竊的丑聞卻愈演愈烈......
1866年以來第一位外籍館長
菲舍爾1962年12月出生在德國漢堡。他的父親來自梅克倫堡。
孩童時期,菲舍爾在拜訪處于德累斯頓的親戚時,瞥見了美術館,從此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哈特維格·菲舍爾。
菲舍爾精通德、英、法、意四國語言,1994年從波恩大學博士畢業(yè)后,到瑞士巴塞爾一家藝術博物館工作數(shù)年。
2001 年至 2006 年間,他在那里擔任19 世紀和現(xiàn)代藝術的策展人。
他于2006年回到德國,在埃森一家當代藝術博物館任館長,主持了一段時期的擴建工作。2012年,他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國家藝術陳列館館長。
2015年9月25日,大英博物館董事會宣布菲舍爾將成為博物館的下一任館長。他是自意大利安東尼·帕尼齊爵士1866 年下臺以來第一位非英國籍博物館館長。
·安東尼·帕尼齊。
這項任命引起不少人的討論。專家們認為候選人將是英國人,或者至少曾在該國的一家博物館工作過。
理想的候選人包括英國遺產(chǎn)協(xié)會前首席執(zhí)行官西蒙·瑟利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歐洲雕塑主管兼?zhèn)惗貒颐佬g館館長盧克·賽森。
然而,除了參與 2006 年康定斯基展覽之外,菲舍爾從未在英國工作過。
事實上,在任期間,菲舍爾也曾遭受爭議。
作為大英博物館館長,他支持博物館繼續(xù)擁有埃爾金大理石浮雕。這些大理石浮雕于 1799 年至 1810 年間被埃爾金勛爵的代理人從希臘雅典衛(wèi)城移走。
2019 年1月,菲舍爾接受了一家希臘報紙的采訪,稱拆除這些大理石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行為”,重申了大英博物館不將它們借給其他博物館的立場,并表示它們歸博物館受托人所有,而不是雅典人民所有。
·哈特維格·菲舍爾。
當時,希臘文化和體育部長米爾西尼·佐爾巴回應稱,菲舍爾的言論“無視國際辯論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宣言”。
帕臺農(nóng)神廟雕塑統(tǒng)一國際協(xié)會秘書長喬治·瓦爾達斯則形容菲舍爾的觀點是“令人震驚的歷史修正主義和傲慢”。
2022年12月,英國媒體報道稱,大英博物館已與希臘政府就帕臺農(nóng)神廟大理石浮雕永久歸還雅典進行談判。
這次辭職后,菲舍爾在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極其嚴肅”的時刻。在他的領導下,博物館沒有對藏品失竊做出適當反應,最終責任必須由館長來承擔。
在菲舍爾辭職幾小時后,博物館宣布其副館長喬納森·威廉姆斯也“同意自愿辭去正常職務”,直到失竊事件調(diào)查結束。
嚴重失竊案
早在8月16日,大英博物館就發(fā)表聲明稱文物被盜竊。
·大英博物館發(fā)表聲明。
據(jù)英國媒體報道,丟失的藏品被認為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被人拿走,部分被盜文物于幾日后在電子商務網(wǎng)站上,以遠低于實際估價的價格出售。
其中,一件價值高達5萬英鎊(約合45萬元人民幣)的羅馬文物的售價,僅為40英鎊(約合360元人民幣)。
有英國媒體就此事件展開批評,稱盜竊事件讓人質(zhì)疑該博物館對文物的管理能力,表示“盜竊事件是國家的恥辱”,并要求博物館為此做出全面解釋。
經(jīng)調(diào)查后,大英博物館方解雇了一名員工并報警。
據(jù)《衛(wèi)報》消息,偷盜嫌疑人叫彼得·希格斯,今年 56 歲,畢業(yè)于利物浦大學考古學專業(yè),于1980年底加入大英博物館,已經(jīng)工作了35年,曾是大英博物館希臘館的館長。
·彼得·希格斯(左一)。
《每日電訊報》寫道,希格斯被懷疑多年來一直在作案而未被發(fā)現(xiàn),他將博物館藏品中未經(jīng)分類的物品偷走,然后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出售。
然而,希格斯的兒子則對媒體說:“父親什么都沒做。他失去了工作和名譽,我認為這不公平。不可能是(他)干的。父親已經(jīng)對博物館失去了信心。”
大英博物館發(fā)言人表示,由于警方正在進行調(diào)查,他們無法發(fā)表評論。
雖然博物館已經(jīng)開始追回一些被盜物品,但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追回失竊文物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這其中存在復雜的法律和鑒定問題,且許多被盜藏品似乎沒有得到適當?shù)姆诸惡陀涗洝?/p>
一位前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大英博物館安保極其糟糕,多年來讓盜賊偷走貴重物品。”
她表示,藏室有報警系統(tǒng),但是沒有其它監(jiān)控。一些可以進入藏室的專家在取出藏品時,會在抽屜里放上標簽,但對此沒有任何的監(jiān)督措施。
·大英博物館。
據(jù)媒體報道稱,大英博物館約有8萬件文物公開展出,其余大部分藏品都被存放至不同的地點,許多文物沒有進行建檔,編目錯漏百出。這或許也是導致盜竊頻發(fā)的原因。
多年來,大英博物館文物屢次丟失:
1993年,該館收藏的羅馬硬幣被盜;2002年,一尊有2500年歷史的古希臘雕像被盜;2004年,十余件中國銅鏡、盔甲和寶石被盜;2017年,一枚價值75萬英鎊的卡地亞戒指鉆石被曝失竊許久……
長期以來,大英博物館約有2000件文物被盜。博物館方面表示,正在努力尋求追回這些被盜藏品。
據(jù)悉,大英博物館在文物失竊后啟動了一項獨立的安全審查。
博物館的獨立審查由前董事會成員奈杰爾·博德曼爵士和英國交通警察局局長露西·多爾西領導,將對未來的安保安排進行調(diào)查并提出建議。
多國喊話
大英博物館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規(guī)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擁有 800 多萬件藏品,其中許多來自英國的前殖民地。
這里有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由于空間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希臘文化部長莉娜·門多尼在接受希臘媒體采訪時說,這起案件加強了希臘要求歸還帕臺農(nóng)神廟大理石浮雕的呼聲。
門多尼說,失竊事件引發(fā)了對“博物館所有展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質(zhì)疑。
近幾十年來,英國一直以法律障礙為由,拒絕歸還給希臘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與此同時,尼日利亞官員也重申了他們長期以來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被稱為貝寧青銅器的文物收藏的呼聲。這些文物是英國軍隊在1897 年掠奪的。
·大英博物館中的貝寧青銅器。
尼日利亞國家博物館和古跡委員會主任阿巴·蒂賈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令人震驚的是,有的國家和博物館一直告訴我們貝寧青銅器放在尼日利亞不安全,但現(xiàn)在,在他們那里卻發(fā)生了盜竊事件。”
此外,埃塞俄比亞希望大英博物館歸還1868年英國在軍事行動期間從該國北部馬克達拉奪取的十字架、武器、珠寶、圣壇牌匾等。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tǒng)計,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至少有164萬件,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目前,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000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余件。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中華文物交流協(xié)會相關專家在接受《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時表示,文物追索是一個復雜的國際法律難題,一是因為時間比較久遠,二是一些文物是他國博物館等購買所得,比如從交易公司或私人手中購買,如果買賣成立且手續(xù)齊全,那么是符合當?shù)胤傻模踔劣幸恍┻€是私人捐贈所得,所以追索文物需要雙方進行談判。從公理上講,如果博物館所得文物原始出處不明,就有可能使其陷入輿論漩渦中。
針對我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所做的努力,專家介紹說,我國已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武裝沖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chǎn)公約》《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1970年公約”)和國際統(tǒng)一私法協(xié)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
即便加入公約,也很難追索回全部文物。專家表示,條約僅約束締約國,締約國之外的國家不受條約約束,并且通常以簽訂時間開始執(zhí)行,以往丟失的文物很難找回。但按照公約要求,我國近二三十年已經(jīng)追索回部分寶貴文物。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