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解救被困緬甸的中科院博士,過程“異常艱難”

2023-08-26 09:03:08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微信 作者:馮群星 王秦怡
大號 中號 小號

察覺不對時,

他已失去自由。

作者:馮群星 王秦怡

好消息,被騙至緬甸的中國科學院博士張川(化名),即將回國!

此前,張川友人發(fā)布的求助信息受到輿論關注。據(jù)友人說,張川“被騙至緬甸一年,每日被強迫工作18小時,同時被嚴密監(jiān)控”。

今天(25日)中午,環(huán)球人物從營救志愿者處了解到,張川已離開緬甸到達泰國,這兩天就將乘機回國,警方及張川家屬都會去接機。

高學歷的博士,為何也會落入詐騙圈套?

環(huán)球人物記者采訪了知情者和有相似遭遇的逃脫者。他們的講述,揭開了詐騙園區(qū)的黑暗內幕。


被困妙瓦底

參與解救的志愿者阿發(fā)(化名)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此次解救行動是在中國警方、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等多方力量的積極推動下進行的,他也參與其中,前后大約花了一周的時間。細節(jié)他不便多談,不過,張川目前身體狀況還不錯。


·阿發(fā)與張川家屬的溝通信息。

張川是怎么被困在緬甸的?

據(jù)媒體報道,張川2018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yè)后曾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員。同學、同事對他的普遍印象是:老實、聰明,就是不太愛說話。

張川的女友楊女士告訴媒體,張川家境普通,母親癱瘓臥床。

因為債務問題,張川跟中介聯(lián)系了數(shù)月,反復了解、核實后,決定去新加坡做“翻譯工作”——中介說,底薪1.5萬元,做得好,每月可拿到四五萬元。

2022年8月,張川踏上旅程,卻被輾轉帶到了泰國的湄索。這里與緬甸以河為界、隔河相望,河對岸就是臭名昭著的“詐騙大本營”妙瓦底。等張川反應過來,已經(jīng)失去自由。

張川的這些經(jīng)歷,簡直與阿水(化名)的遭遇如出一轍。

阿水是湖北人,今年40歲。他開過中餐館,做過生意,也去泰國、新加坡闖蕩過,從沒想過自己會被騙。

但這一次,他栽在了自己的心存僥幸上。

2022年9月,阿水在老撾辦理簽證,認識了同是中國人的 “高總”。 “高總”說想在妙瓦底開中餐店,邀請阿水過去做培訓。

想到妙瓦底特別亂,阿水有點擔心。但 “高總”承諾阿水:從中國到妙瓦底,一定是通過正規(guī)簽證;來妙瓦底3個月,不管是否培訓,都支付給阿水5萬塊錢,交通費和住宿費另行支付。

阿水決定去闖一闖,他是真的需要錢:家里的中餐館倒閉了,女兒生了病,每月的醫(yī)藥費至少要3000多元。

2023年3月,阿水按照“高總”的安排,從曼谷到了湄索。車子一路疾馳,越走越偏僻,最終停在了一條四五十米寬的河邊。

河上早已停好一條船,船身簡單,沒有座位,過河就是緬甸。

“這不成偷渡了嗎?”阿水給“高總”打電話,對方安撫他:想回去,現(xiàn)在就可以,但你已經(jīng)走到這兒了,為什么不去親眼看一看?

只猶豫了一下,阿水就上船了:“那時就回家,有點丟人,讓別人笑話。”

頭幾天,“高總”帶著他四處閑逛,說是要認真地考察店面。從阿水所住的大樓往北走兩三公里,就是臭名昭著的UK園區(qū),往南是“不相上下”的環(huán)亞園區(qū)和KK園區(qū),但那些似乎都不關他的事。

“我當時一心想著,我就是來做餐飲培訓的,其他都和我無關。”阿水回憶。


·媒體曝光的KK園區(qū)實拍圖。


親歷“殺豬盤”

阿水真正意識到不對勁是到妙瓦底大約10天后。“高總”開始頻繁提起,想創(chuàng)辦一家公司,帶客戶投資虛擬貨幣。

電腦和寬帶被拉到樓里,“公司”很快建立起來,又有幾個新人來到大樓里,有中國人,也有緬甸的華人。

每個人都收到一份學習資料,系統(tǒng)學習“殺豬盤”的話術,包括怎么聊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自己的人設,怎樣和對方聊感情,讓她心甘情愿地投資,等等。

那時,阿水還沒聽過“殺豬盤”這個詞,只以為這些人了解什么內幕,能獲得高額投資回報。結果,“主管”仔仔直接說,沒有什么“內幕”,公司就是要騙這些人的錢。

阿水慌了:這是犯罪行為!

“高總”問他:這不比開餐廳賺得多么?一月就能賺到一年的錢,你愿意做的話,我提高你的分成。

他才弄清楚這一套流程:先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軟件上篩選可能入套的“優(yōu)質”女性。

有一定經(jīng)濟能力、和老公感情不好,或者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炫富、訴苦的女性,是最容易被盯上的“豬仔”。

接下來就是聊感情了。詐騙人員運用戀愛技巧獲得女方的信任和依賴,之后便誘導她進行投資。


·警方曝光的詐騙賬號朋友圈。

“他們有很多話術,洗腦客戶卸載掉國家反詐APP。比如說我們投資平臺做的是國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卸載了國家反詐APP后才能成功避稅。”阿水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

為了防止女方發(fā)現(xiàn)受騙后報警,導致“投資”平臺被警方一窩端,“公司”甚至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可以實現(xiàn)“一個客戶使用一個網(wǎng)站”。

自由出入是不可能了,一樓有拿著槍的人日夜看守。每天上午11點,所有“推手”到辦公區(qū),開始一天的任務。

每個人都發(fā)了全新的工作機,嚴禁帶入私人手機。墻邊有一塊黑板,按排名寫著每個人的開單額,至于黑板上的名字,都是代號。

看著窗外陌生的天空,阿水感到害怕。他假裝在努力學習資料,但學習“成果”并不好。

“你知道在大公司,做不好怎么辦么?都是用電棍,或者關你幾天。”“高總”笑著向阿水說。


幸運的人

阿水沒受到體罰,是因為公司人手不足,還是要先把他籠絡住。不過他后來了解到,即使是大公司,也都是先來“軟的”,再上“硬的”,畢竟公司的目的還是讓人詐騙拉單。

他央求“高總”,自己年齡大了,真的做不來這一行。“高總”又回答:“可以,但你必須先邀請幾個年輕人過來。”

眼看著阿水沒有拉新人的意思,“高總”終于攤了牌,讓阿水交8萬元人民幣的“賠償費”,后來又談到4.2萬。

害怕失去利用價值后被賣到其他園區(qū),阿水抓緊時間聯(lián)系妻子,5月11日交了款。當天下午,“公司”拿走了阿水的私人手機,還說“這件事要重新處理”。

阿水直覺不太好:賠了錢,“公司”也不一定放自己回去,還可能被賣了!他決定當晚就逃跑。

園區(qū)是新建的,只有一棟樓,樓北面有持槍的門衛(wèi),西面有一架室外樓梯。

順著樓梯下到一樓,是阿水平時做飯的廚房。從樓梯往東走幾十米,繞過一個大化糞池,就是隔開湄索和妙瓦底的湄公河。

阿水在樓道里坐到凌晨兩點多,等其他人都睡了,才下到一樓,貓在樓梯旁,又待了30分鐘,試探有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跑了——這時被發(fā)現(xiàn),他還可以找借口,說廚房里有電器沒關好。

“結果沒人發(fā)現(xiàn),我就順著化糞池快步走,不敢跑啊,害怕驚動門衛(wèi)。我連鞋都沒穿,就穿了一件短褲。”阿水回憶,這幾十米路,他走得心驚膽戰(zhàn)。

走到河邊,南北方各有一個兵站,阿水不敢逗留,彎著腰走入水中。水底的石頭很滑,一不留神,他就被水沖倒了,腰狠狠地撞到岸邊的石頭上。

阿水來不及感受痛——萬一人被水沖到兵站附近,前邊的努力就白費了。他拼命地游向對岸,抓著野藤攀上近乎90度的堤岸。

“河對岸還有零零散散的園區(qū),我擔心遇到緬甸人,又把我賣過去,就順著亂草堆和泥巴路跑S形。跑了一個多小時,看到一個保安亭,感覺沒那么危險了,我就用手勢和他們比劃。”

反復溝通后,那名泰國人明白了阿水的處境,要把他帶到湄索移民局去。

摩托在小路上飛馳,騎過一個岔路口向西而去,阿水心驚膽戰(zhàn),讓他停下來。對方看出阿水的擔心,把工作牌掏給阿水看。說到這兒,阿水仍然感到后怕。

這之后,阿水就被帶到了湄索移民局,后移交曼谷移民局。因為沒有護照,阿水在曼谷移民局待到6月15日,被中國大使館確認身份,回到中國。

與那些被困者甚至失聯(lián)者相比,阿水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只要一步走錯就前功盡棄”。


·阿水逃跑期間留下的累累傷痕。


贖金背后

其他能回國的人,大多要交付贖金。

另一位志愿者阿龍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想說服詐騙公司放人,通常要找到當?shù)赜杏绊懥Φ娜俗鰮!?/p>

公司和園區(qū)背后的勢力盤根錯節(jié),一個園區(qū)內可能林立著數(shù)十家詐騙公司,只有獲得受困者的精確定位,才能找到合適的“中間人”出面。

偷渡費、住宿費、水電費,甚至是電腦使用費、地板磨損費、工作保密費、空氣呼吸費、老板精神損失費……詐騙公司會將買人、用人的成本都算到家屬頭上。

從找到說得上話的“中間人”到交付贖金,再到送被困者回國,營救過程往往多人參與、環(huán)環(huán)相扣,經(jīng)不起一點閃失。“每一步都需要一個特別誠信、靠得住的人。”

阿龍強調,如果沒有靠得住的“中間人”,絕不能輕易交錢給詐騙公司——詐騙公司發(fā)現(xiàn)家屬有求必應,勢必會扣住被困者當做籌碼,源源不斷地要錢。

一些被困者本就家境貧困,家屬砸鍋賣鐵才勉強湊齊贖金,這讓阿龍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兒:“一人被騙,全家返貧。”

阿龍還注意到,前往緬甸的人有年輕化趨勢,甚至出現(xiàn)了很多“05后”。他們的家庭大多不富裕,父母忙于生計,很少過問孩子的生活。

青少年們在社會上無所事事,受到煽動后很容易拉幫結派地偷渡出境。“我想呼吁一下,家長們還是要多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最忙時,阿龍要同時對接五六個被困者——手機到了半夜仍響個不停,每一條信息都可能牽涉到數(shù)十萬元和一條人命。

兩年多來,阿龍已協(xié)助警方救出上百人。熱映電影《孤注一擲》的片尾致謝名單里,就有他的名字。

他想提醒所有人:面對誘惑,一定要保持警惕。

(本文有刪節(jié),全文將刊載于9月1日出版的2023年第17期、總第500期《環(huán)球人物》雜志)

總監(jiān)制: 呂   鴻

監(jiān)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蔡曉慧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jīng)《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