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盧沙野,1964年10月出生,浙江樂清人,畢業(yè)于外交學院。2001年至2003年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參贊,曾任中國駐塞內加爾大使、中國駐加拿大大使,2019年7月任中國駐法國兼駐摩納哥大使。
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60年前,在東西方冷戰(zhàn)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以超凡的戰(zhàn)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從此,中法關系成為世界大國關系中的一對特殊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關系前列。日前,本刊就此專訪了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
《環(huán)球人物》:您出生于1964年,那正是中法建交之年?;仡欉@60年歷史,對于兩國的交往,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間?
盧沙野:60年來,兩國秉承“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精神,從第一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到開啟戰(zhàn)略對話,從率先互設文化中心到互辦文化年,從開通中西方間第一條民航航線到最早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再到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中法關系始終走在中西方關系前列。60年來,日臻成熟的中法關系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展現(xiàn)出獨特的內生動力和戰(zhàn)略價值,不斷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機遇福祉,不斷以其穩(wěn)定發(fā)展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
《環(huán)球人物》:中法關系為什么能始終走在中西方關系前列?未來還有怎樣的拓展空間?
盧沙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兩國作為東西方文明的代表,愿意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照亮。馬克龍總統(tǒng)2023年4月訪華時表示,法中兩國有著相同的“脾氣”。就像中國人愛茶而法國人愛酒一樣,中法之間既能“酒逢知己”,又能“茶敘友誼”,正以實際行動書寫文明交流互鑒的佳話。
對兩國人民來說,1萬多公里的距離并非不可逾越。波爾多紅酒、夏洛萊牛肉、種類繁多的奶酪等優(yōu)質法國產(chǎn)品借進博會的東風從法國農場來到中國餐桌。琳瑯滿目的日用品、智能手機等“中國制造”通過中歐班列進入法國尋常百姓家。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北京的長城、西安的兵馬俑,令兩國游客在對方國度流連忘返。“法式時尚”深受中國年輕人追捧,中國傳統(tǒng)服飾漢服、旗袍等不時成為裝點法國街頭的亮色。
展望未來,相信中法將更好發(fā)揮緊密的經(jīng)貿合作紐帶和深厚的人文民意基礎這兩塊“壓艙石”的作用,堅持穩(wěn)定、互惠、開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大方向,不斷開拓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經(jīng)濟、第三方市場合作等“增長點”,讓中法關系更加緊密、更加持久、更加特殊。
《環(huán)球人物》:中法關系的發(fā)展對中歐乃至中國和整個西方而言有何意義?
盧沙野:對中國來說,中法建交是中國走向世界、融入現(xiàn)行國際體系的重要一步。對法國而言,中法建交使法國可以與美蘇兩大陣營中的大國直接對話,賦予了法國更多的外交空間。兩國建交掀起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建交潮”,連時任美國國務卿臘斯克也不得不承認,中法建交“在密不透風的鐵板上撕開一道裂縫”。中法關系搞好了,將對中歐關系產(chǎn)生關鍵引領作用;中歐關系穩(wěn)定了,中西方關系就穩(wěn)定了一半;而中西方關系穩(wěn)定了,這個世界才能穩(wěn)定。
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tǒng)擘畫指引下,中法兩國日益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弄潮兒”。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歷史使命感的大國,中法超越集團對抗,堅持求同存異,無論是發(fā)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一致聲音,還是堅持解決巴以沖突的“兩國方案”,無論是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xié)定》,還是成功舉辦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都為不同歷史背景、文化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國家間交流合作樹立了典范。
2019年1月31日,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在江蘇無錫大劇院上演。
《環(huán)球人物》:2024年,兩國將如何共同舉辦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奧運會有何亮點?
盧沙野:近年來,中法人文交流保持高水平運行。2023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法國外交部長科隆納在北京共同主持召開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六次會議并發(fā)布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動清單。2024年,中方將在凡爾賽宮舉辦“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開幕音樂會”,“中國彩燈節(jié)”走進巴黎、昂內維爾和蒙托邦,舉辦中國陶瓷文化展、吉美博物館“中國唐代文物展”等展覽。法方將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jié)期間舉辦慶祝法中文化旅游年活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演出,組織話劇《悲慘世界》和波爾多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巡演等富有法國特色的活動。這些精彩紛呈的活動將把中法人文交流推向新高度,為中歐乃至全球文明交流發(fā)揮積極示范作用。
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將別具特色:一是,巴黎奧運會將在奧運史上第一次舉行開放的、大眾的開幕式,160多艘游船將載著各國代表團沿塞納河6公里長的路線行進,預計將吸引60萬名觀眾參與。二是,為增加奧運會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巴黎奧運會首次將霹靂舞納入正式比賽項目。除了精英馬拉松賽事外,還將舉行面向業(yè)余選手、旨在大眾參與的馬拉松賽事。三是,法國改造現(xiàn)有體育場館,充分利用城市場地空間,協(xié)和廣場、榮軍院、市政廳廣場等都將成為比賽場地,充分體現(xiàn)“城市就是露天體育場”理念。
值得期待的是,中國奧委會將在巴黎奧運會期間設立“中國之家”,配合舉辦體育成就展示、中國體育文化展示、運動員與中法體育界人士互動等系列活動,為巴黎奧運會增添更多精彩。
《環(huán)球人物》:在國際形勢正經(jīng)歷大變局的當下,如何推動中法、中歐關系行穩(wěn)致遠?
盧沙野:首先要有秉持初心的信念?;仡欀蟹P系歷程,什么時候建交精神得以秉持,兩國關系就發(fā)展得好,什么時候建交初心蒙塵,兩國關系就會遭遇挫折。當前,百年變局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兩國應以慶祝建交60周年為契機,對建交初心進行“再檢視”?;仡欉^去不是為了固步自封,而是為了總結經(jīng)驗教訓,更好地向未來出發(fā)。
其次要有求同存異的信任。中法、中歐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有廣泛共同利益和相近觀點。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但這不是主流。我們不能因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不能因出現(xiàn)競爭就減少合作,不能因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而應樹立正確認知,增進理解互信,堅持聚同化異,推動中法、中歐關系始終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最后要有共創(chuàng)未來的信心。中法、中歐合作能辦成大事。面對地緣政治回潮,我們要發(fā)出公平正義的聲音,而不是退回陣營對抗的窠臼。面對脫鉤斷鏈逆流,我們要發(fā)出開放合作的聲音,而不是任由“去風險”等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舉動毒化合作氣氛。面對治理赤字加深,我們要發(fā)出多邊主義的聲音,而不是轉向“各人自掃門前雪”的保守內顧。要以全人類未來為己任,共同展現(xiàn)大國責任擔當。
《環(huán)球人物》:您擔任駐法大使已有4年半時間,回顧駐法經(jīng)歷,您有何感想?
盧沙野:中法關系源浚而流長、根深而葉茂,前景光明,未來可期。但光明的前景不會自動到來,需要兩國共同去開創(chuàng)。習近平主席指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業(yè),路要去走才能開辟通途。面對日益動蕩的國際環(huán)境,特別是去全球化的逆流和冷戰(zhàn)思維的陰魂,中法關系存在不進則退的風險。中法應共同努力排除干擾,規(guī)劃好、落實好下階段兩國關系發(fā)展的航路圖。
兩國人民相知相親,是兩國友誼的根基和底氣所在,也是雙邊關系的希望和活力所在。4年半中,我走訪了不少法國地方省市。在盧瓦爾河谷,我看到了法國旅游、文博機構對中國游客重返法國的迫切期望。在博瓦勒動物園,我感受到了法國人民對旅法大熊貓“圓夢”的真誠喜愛。在比亞里茨和卡爾卡松,我體會到了中法地方合作的巨大潛力以及法國地方對進一步深化兩國經(jīng)貿、文化、旅游、節(jié)慶合作的熱情。在里昂和蒙塔爾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和里昂中法大學的歷史遺跡,讓我觸摸到中法百年人文交流的強勁脈搏。
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面對面的真誠交流才能刺破信息繭房,只有熱乎乎的實地探訪才能消融誤解隔閡。中方自2023年12月1日起對法國短期來華人員實施15天免簽政策,法方宣布中方有在法學習經(jīng)歷的碩士文憑持有者可獲5年簽證。我真誠期盼兩國民眾去對方的國度走走看看,感受中法友誼的溫度,領略異域文化的色彩。我們愿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同法方共同深化文化、教育、語言、影視、旅游、地方、青年、體育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為中法關系凝聚更多生機勃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