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中期,陸元九成為第一批赴美公費留學生。當時,中國人在美國備受歧視,連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都還未被廢除。在去美國的輪船上,陸元九就曾遭受無端的辱罵和羞辱。但這非但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更堅定了他心中“學好科學救中國”的信念。
把學習作為一輩子的事!
選擇專業(yè)時,陸元九立志要學習一些祖國沒有的“新東西”。最終在專業(yè)名錄中選中了此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儀器學專業(yè),師從世界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C·S·德雷伯教授。
由于專業(yè)難度高,不僅需要學習新課程,完成論文前還要進行合格考試,連美國人都對這個專業(yè)望而卻步。最后整個專業(yè)只有兩名學生,除了陸元九,另一名也是中國人。
求學三年間,陸元九在宿舍和學校兩點一線,幾乎不去其他地方??恐炭嚆@研加上扎實的研究功底,最終他幾乎是靠著一己之力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慣性導航概念帶回了中國。
王寧:您為什么當時選慣性導航那個專業(yè)???
陸元九:我到麻省理工的時候還沒有慣性導航,當時在天上什么東西都沒有,完全靠慣性技術,你上天火箭在什么地方,朝什么方向,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那個導師德雷伯到過中國,他說中國人非常好,先前有錢學森,現(xiàn)在我們有陸元九。
王寧:當時您考他博士的時候,就您一個中國人嗎?
陸元九:外國人不肯讀,第一個是我,第二個還是一個中國人,第三個沒有了。
航天人的標準:99分都是不及格
1996年2月14日,長征三號乙因飛行姿態(tài)出現(xiàn)問題導致星箭俱毀。此后,中國航天整整十年都沒有進行過國際商業(yè)發(fā)射。作為慣性器件的負責人,陸元九第一時間趕到西昌調查事故原因,那一年,他已經76歲了。
三個月的時間里,陸元九為了找出事故原因幾乎廢寢忘食,每天吃的安眠藥比平時多4倍。最終,經過不斷分析研究,終于在無數(shù)復雜線索中將原因鎖定在一根小小的“金絲”——雙向可控硅上。
至此,才有了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上天的東西,99分都是不及格。”
王寧:這之后好像您提了,這上天的東西,99分都叫不及格,100分才算及格。
陸元九:之后發(fā)射火箭,尤其是載人的,是有生命危險。所以我提的要求99.9%,就稍微留一點余地,所以這個條例就是這么嚴格。
王寧:陸老,您覺得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科學精神?
陸元九:一定要認真,老老實實地干活,不能說任何假話。
七一勛章獲得者也曾是淘氣包
陸元九的父親是清朝最后一屆秀才。從小,他就被教導“做事不能馬虎”。然而這位日后的超級“學霸”小時候竟然是個語文常常不及格的淘氣包。
王寧:您小的時候是不是學習都特別好?
陸元九:我小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學習。
王寧:大家都覺得科學家肯定從小就是愛學習的學霸。
陸元九:不,頑皮,有唱京戲的人,就我跑去偷看。
王寧:您是數(shù)理化特別好,語文好不好?
陸元九:語文就是常常不及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