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線上演唱會如何從“新風口”駛入“快車道”

2022-09-05 19:36:1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線上演唱會如何從“新風口”駛入“快車道”

9月3日晚間,“天王”劉德華線上演唱會《把我唱給你聽》在萬眾期待中啟幕,不到半小時在線觀看人數(shù)破億,此后一路飆升。3.5億人狂追61歲劉德華,讓國人在感慨“這才是真正的頂流”的同時,再次聚焦線上演唱會本身。

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上演唱會方興未艾,但對平臺和明星而言,嘗到線上演唱會紅利的,目前只限于頭部藝人和老牌歌手。誰能讓線上狂歡“風一直吹”,如何讓線上演唱會從一時紅到一直旺,仍有不少問號有待拉直。

線上演唱會并非新鮮事物。2000年,麥當娜成為全球首個舉辦線上演唱會的歌手,王菲、汪峰、李宇春等一眾明星都曾嘗試過線上直播演唱會實況。在劉德華抖音演唱會前一天,李健在微信視頻號線上演出也反響不俗。稍早前,周杰倫《魔天倫2013演唱會》線上重映,孫燕姿舉行線上音樂會,包括梁靜茹、陳奕迅等輪番線上開唱,屢屢在引爆大江南北。與其說本輪線上演唱會風靡是疫情下的無奈之選,毋寧說是疫情催化了本就醞釀多時的市場。一方面,近年來日益發(fā)展的數(shù)字技術為線上演唱會的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撐,另一方面,穩(wěn)步增長的用戶基數(shù)為其興起提供了廣袤市場。

以情懷之風,吹開創(chuàng)新之花??v觀備受追捧的線上演唱會,不難總結出一個關鍵詞:情懷。劉若英、崔健、周杰倫、羅大佑……這些曾經的“天王”“天后”金嗓一開,金曲連連,歌手與歌迷如老友重逢,如情人再會,其中的深情繾綣非言語所能形容。然而,如果只是頻吹懷舊風,觀眾也難免審美疲勞。細究成功的線上演唱會,其中更是擁有很多創(chuàng)新的典范。

引領潮流唯新不破。中老年偶像集體回歸和中青年歌迷“爺青回”的背后,是線上演唱會層出不窮的新形式、新玩法、新體驗。五月天的藍色電子票根、后街男孩夢幻聯(lián)動西城男孩、Beyond和周杰倫的錄像“直播”、唱聊會上孫燕姿時而歌唱,時而回復留言、接受點歌……網絡消弭了物理隔閡,在另一維度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屏幕里一閃而過的表情、彈幕,只言片語的互動,都讓觀眾感覺到自己正與千萬“同類”緊密相連。加上VR、AR、MR等種種“黑科技”加盟,增強臨場感和交互性等,線上演唱會一再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

當然,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演唱會,內容好永遠是最重要的載體。除了“情懷”“IP”外,作品豐富、質量過硬是演唱會受認可的基本條件。是經典連連唱,是那些婦孺皆知的旋律,家喻戶曉的歌詞,引發(fā)了幾代人的同頻共振。而好歌是需要真情的,正如劉德華所說:“每一次我的演唱都不是一種表演,而是一種溝通”。

日前,《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shù)字化戰(zhàn)略的意見》發(fā)布。種種跡象昭示,線上演唱會生逢其時,市場孕育著蓬勃商機。不過,這一行業(yè)想叫好又叫座,還必須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商業(yè)模式,一面借鑒傳統(tǒng)演唱會品牌贊助、廣告植入、vip限定福利等手段,一面不斷探索新模式,引入新玩法。下一步,要從“新風口”駛入“快車道”,線上演唱會必須以更優(yōu)質、更大眾的原創(chuàng)內容作為支撐,吸引到創(chuàng)作者、演唱者更加深度的參與介入。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