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

一封給復旦的感謝信,牽出“少年與橋”11年的情誼

2022-01-07 06:0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周洪
大號 中號 小號

“我們深深感謝復旦大學

培養(yǎng)了有家國情懷、‘立心為民’的好學生

——王麒淦同學”

日前,復旦大學黨委收到一封

來自四川阿壩松潘縣漳臘村的感謝信

隨信牽出的,是一段延續(xù)了11年的

“少年與橋”的情誼

△王麒淦

不忍村民冬天趟水過河 8歲的他捐出壓歲錢修橋

王麒淦是復旦大學

2019級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專業(yè)本科生

2010年冬天

當時年僅8歲的王麒淦與父母一起

從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松潘縣進安鎮(zhèn)的家出發(fā)

去附近的川主寺鎮(zhèn)游玩

途經(jīng)漳臘村時

他偶然間看到一位母親

背著竹簍,牽著孩子蹚水過河

過河時她幾次摔倒,又掙扎起身

到達對岸時已是一身泥水

這一幕,深深印在了

王麒淦年幼的腦海里

當時,漳臘村村頭河上沒有橋

村民過河種莊稼都是踩著河中鵝卵石

或光腳蹚過河水,非常危險

村干部表示,村里非常困難

老百姓只能維持基本收入,修不起橋

了解情況之后,王麒淦和父母商量

將自己的壓歲錢和參加比賽所得的

共計3000元現(xiàn)金

全部交給漳臘村建橋

△王麒淦捐錢為漳臘村修的橋

王麒淦的父親是人民警察

母親是人民教師

得知他的想法后,父母非常支持

不久后,一座水泥橋建成了

當天,王麒淦興奮地在橋上

來回走了好幾遍

“大家都有橋過,我很開心”

11年累計捐款3萬余元 他見證著村莊的脫胎換骨

從2010年捐款建橋開始

王麒淦每年寒暑假都會特意到漳臘村看看

一旦發(fā)現(xiàn)橋體有損壞便捐款修整

2018年,由于漲洪水、淤泥常年堆積

水泥橋塌陷到泥里,無法繼續(xù)使用

王麒淦又捐出自己的獎學金

給村里修建了一座鋼架橋

為了表達希望漳臘村早日脫貧的心愿

村民們給這座橋取名“隆昌橋”

△王麒淦與隆昌橋

2021年暑假

王麒淦發(fā)現(xiàn)雨水使鋼材生銹了

就捐出了在復旦大學獲得的獎學金

給橋換了鋼材、刷了漆

從2010年至今,他一捐就是11年

前后捐出了3萬元左右

漳臘村曾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qū)

20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

村里的年輕人常年外出務工

王麒淦每次回去還總會帶些書或衣物

看望那里的留守老人和兒童

與村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王麒淦與漳臘村的兒童

11年間,王麒淦從稚童變?yōu)樯倌?/p>

而漳臘村也在脫胎換骨

曾經(jīng),往返漳臘村30公里的路

要開三、四個小時,如今只要40分鐘

路也從顛簸變得平坦

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的漳臘村已經(jīng)脫貧摘帽

沿路村民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土房子

也變成了水泥房

旅游業(yè)也起步了

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他果然是‘干大事’”

自己捐款十多年的事情

王麒淦從沒和老師同學提起過

當聽說有這樣一封感謝信時

大家感到驚訝,又覺得在意料之中

一位室友說

“他平時就很樂觀開朗,愛幫助別人

我們一起參加過很多志愿者活動”

△王麒淦(右一)做無償獻血活動志愿者

關系很好的室友

還給王麒淦起了個綽號

“干大事(淦大事)”

對此,王麒淦笑著搖頭:

“我覺得這些事不是大事

是我個人所能做到的事而已

是值得做的,我也很開心”

這段“少年與橋”的情誼

打動了無數(shù)人

“用實際行動為家鄉(xiāng)做貢獻”

“為了鄉(xiāng)親們”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