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

他的“愁眉苦臉”,接住了“潑天富貴”

2024-10-14 10:25:16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微信 作者:尹潔??
大號 中號 小號

成為燙菜工之前,

他曾是一名軍人。

沾滿辣子的土豆片,裹滿醬汁的長粉條,看起來色澤油潤、聞起來香氣撲鼻、吃起來麻辣鮮香……

環(huán)球人物記者沒想到,在北京品嘗到了火爆全國的甘肅天水麻辣燙,而且是最火的那家店的店主親手煮的。

“我們這次來北京,是專門推介家鄉(xiāng)麻辣燙的。”納國平對記者說。他說的“我們”,還有他的表姐哈海英、表姐夫王大偉。


· 納國平(右)和姐姐哈海英、姐夫王大偉。

半年前,因為店里顧客太多,負責燙菜的納國平看著身后“烏泱泱”的人群,臉上露出了“痛苦”表情,結果被食客拍下發(fā)到網(wǎng)上,一下子火遍全國,他從此有了“麻辣燙表情包大叔”的稱號。

現(xiàn)在,他的“表情包”還在更新嗎?


“這么多人,咋做得完嘛”‍‍‍‍‍‍‍‍‍‍

“哈海英麻辣燙”餐館在天水市秦州區(qū)的一個四合院里,自打20多年前開張起,這家店的生意就一直不錯,但今年3月的客流量已經(jīng)有點讓哈海英夫婦招架不住了。

“自從去年旅游業(yè)復蘇,店里的客人就越來越多。其實我們那個四合院不是太好找,我問客人是怎么找到的,他們說是看大眾點評網(wǎng)、小紅書啥的,我家店在上面口碑不錯,就找來了。”哈海英回憶道。

到了去年暑假,大學生游客一撥接一撥地來,店門口開始排隊。

哈海英夫婦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起來備貨、打掃衛(wèi)生,本想暑假過去就能休息了,沒想到一直忙到年底。

今年春天,店門口的隊越排越長,有時門前已經(jīng)排不下了,拐來拐去,一直拐到了旁邊的步行街上。納國平露出“痛苦”表情那天,就是這種情況。

“那天我一看,門口的隊又快排到步行街去了,心想這么多人,咋做得完嘛,就有點煩躁,加上天氣也熱,爐灶下面還有火,表情就沒控制好。”納國平笑著對記者說。


· 納國平的“表情包”火遍全網(wǎng)。

當時哈海英的心情也很急,看著人頭攢動的場面,她擔心排在隊伍后面的客人掃興而歸。

哈海英自小喜歡烹飪,跟王大偉結婚后,兩人從1996年開始做麻辣燙生意。起初是擺地攤,夫婦倆經(jīng)常一起研究底料配方,生意越做越好,2003年有了自己的門店,2018年搬到了現(xiàn)在的四合院。

“我家的麻辣燙量大、料足,手工搟粉、搓洋芋丸子,上學的、上班的都愛吃。”哈海英說?;ヂ?lián)網(wǎng)不發(fā)達的時候,他們的顧客主要是當?shù)厝耍?ldquo;附近30歲以下的人,基本上從小就吃我家麻辣燙”。


“我的生活沒有太大變化”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自媒體興起后,美食博主、網(wǎng)紅主播慕名而來,拍了不少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進一步推高了餐館的口碑。

從去年8月開始,排隊幾小時才能進店成了常態(tài),最火的時候,有人在門外等了10多個小時。

“他們都是遠道而來的游客,從半夜12點開始排隊,早上6點多,我一到店里就看見那么長的隊,等開始營業(yè),已經(jīng)10點、11點了。”哈海英說,“到了傍晚,準備的食材快見底了,只能請后面的客人別等了,看著他們失望的表情,我特別難受。晚上八九點收攤時,我們也累得站不住了。”


· 哈海英麻辣燙的生意一直很紅火。

自從納國平的“表情包”火了,甚至有天南海北的食客專門為了這一碗麻辣燙趕到天水,有人坐飛機,有人乘高鐵,吃一頓幾十元、100多元的飯,滿意而去。

天水麻辣燙名店不止哈海英一家,她家對面的伊甸園麻辣燙也很火爆,此外還有和平、元女、荷琴等眾多網(wǎng)紅店。

店里店外,能聽到各地口音,新疆的、西藏的、黑龍江的……今年清明節(jié)假期,不少網(wǎng)紅店周圍的旅店全住滿了,一些自駕游游客只能睡在車上。

現(xiàn)在,顧客人數(shù)比半年前少了一些,但工作日還是要排隊1.5—2小時才能進店,周末則要等2.5小時以上。

“我不是什么網(wǎng)紅,就是個燙菜師傅,‘表情包’出圈后,我的生活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應邀參加了一些活動,主要是宣傳家鄉(xiāng)的。我們想把麻辣燙生意長久地做下去,讓品質(zhì)越來越好。”納國平說。

他為此注冊了短視頻平臺賬號,不時發(fā)一些短視頻或者做直播。


從汽車兵,到燙菜工

1981年出生的納國平,曾經(jīng)是一名軍人。1998年,他參軍入伍,當上汽車兵。

入伍第一年,部隊到昆侖山拉練,納國平被安排留守軍營。“我也想去,但部隊為了保護新兵,沒讓我們?nèi)?。老兵是要到雪域高原的邊境線上換防的,拉練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

從高原下來的老兵,臉都是青紅色的,因為高原缺氧,呼吸困難,加上紫外線太強,走路就像負重二三十斤,覺得身體很沉,還有人患上了高原病。

“雖然沒有駐守邊疆,但我感受到了邊防戰(zhàn)士的艱苦。”納國平說。


· 在部隊時的納國平。

參軍的頭3年,他一直跟著老兵當“學徒”,每次出車都坐在副駕駛的位置,跟著“師父”學技術,直到第四年才真正握上方向盤。

相比開車,最讓他難忘的經(jīng)歷還是到戈壁灘上進行外訓演習。

“站在戈壁灘上,看著一望無際、荒無人煙的遠方,有一種寂寞感,好像全世界沒人知道我在這里……那種感受,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戈壁灘溫差大,“白天曬死人,晚上凍死人”。演習期間,納國平臉上沒有做防護的地方,全部脫了皮。

即使是輕裝上陣,也要負重二十來斤。每次訓練下來,納國平和戰(zhàn)友們的作訓服都會被汗水濕透,等汗干了,整件衣服變得硬邦邦的。

在軍營,納國平度過了8年時光。2006年,他退伍回到老家,先到外地打了一段時間的零工,“在建筑工地啥的都干過,覺得不太適應”。

這時哈海英的麻辣燙店生意紅火,正需要人手,納國平便到表姐的店里幫忙,一直干到現(xiàn)在。


麻辣燙帶火一座城

如果沒有麻辣燙的火爆,天水可能不會受到這么多的關注。

這座位于甘肅東南部的小城,其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古代,這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文化古跡眾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麥積山石窟和伏羲廟。


· 麥積山石窟。

納國平告訴記者,隨著麻辣燙熱潮,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打卡”當?shù)責衢T景點。“因為吃飯用不了多少時間,很多人會再搜一搜周圍的景區(qū),本來不知道麥積山的人,去了之后都很震撼,覺得這一趟沒白來。”

為了吸引游客,天水市政府開通了“麻辣燙公交專線”,政府敞開大院、停車免費;當?shù)仄髽I(yè)、市民為外地游客送上飲料、礦泉水;街上隨處可見穿紅馬甲的志愿者……

連身在他鄉(xiāng)的天水人也隔空助力,一名在湖北武漢讀書的大學生,在發(fā)布了一條關于家鄉(xiāng)麻辣燙的視頻后說:“作為一個天水人,這是我應該做的,能有這樣一個契機,我也很自豪很驕傲。”

“這幾年,我們的客人從以本地人為主,逐漸擴展到周邊城市、省份,再到全國各地的游客,現(xiàn)在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了,這個變化還是挺明顯的。”納國平說,“我們的店面雖然不大,也算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作了一點小小的貢獻。接下來,希望繼續(xù)把咱家的麻辣燙做好,讓更多的游客到咱天水來旅游、做客。”

監(jiān)   制: 張建魁

編    審:蘇   睿

(文章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fā)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