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浙江杭州八堡農貿集市一家五金百貨店的老板劉洪海又開始了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張羅生意間隙,他時不時拿起手機,瀏覽各社交平臺上由尋人志愿者創(chuàng)建的十五六個不同地區(qū)的尋人群,然后開始與志愿者溝通、給家屬打電話核實確認尋親信息,再將尋人信息通過剪輯軟件制作成視頻,發(fā)布在社交平臺上。
劉洪海從2020年開始著手做這件事,四年來共發(fā)布了上萬條尋人視頻,其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的粉絲數(shù)累計已超過20萬,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尋人博主”。他的社交賬號主頁上寫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失蹤者早日平安回家”“尋人志愿者,幫助對象:走失老人、未成年人、殘障人士、烈士,如需幫助,可以在后臺私信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幫助下,您能早日找到家人!”
今年46歲的劉洪海是安徽人,2011年來到杭州。起初他只是幫助公益組織、尋人志愿者轉發(fā)一些尋人信息,但為了讓視頻被更多人看到,四年前,他決定自己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布尋人視頻。劉洪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想自己制作視頻的初心很簡單,因為“經常在網絡上看到小孩走失的新聞,自己也有小孩,每次看到這些尋人的消息都很痛心,不愿看到這些悲劇重演”,所以就下定決心要幫助走失兒童回家。
然而,做“尋人博主”也會面對困難和挫折。劉洪海坦言,剛開始制作視頻時,由于沒有任何經驗,很多東西都要從頭學起,也對生意、生活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網絡上有些‘黑粉’會歪曲事實,說我是為了販賣小孩的器官而做視頻。我愛人最初也不理解,覺得我整天抱著一部手機,影響了店里的生意,但后來我接到了不少家屬的感謝電話,愛人也越來越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他笑著說。
2021年,劉洪海加入了免費幫助失散家庭發(fā)布尋親信息的公益性網站“讓愛回家”和緣夢尋人工作站的志愿者隊伍,每天都會與組織里其他志愿者交流分享尋人信息,“借助互聯(lián)網強大的力量,到目前為止,我們成功找到的走失者大概占了六至七成,確認找到后我們會刪除相關視頻”。
其中一個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成功案例是,一個14歲男孩在家里玩手機時被爺爺奶奶責備,便賭氣離家出走,“他的家人報警后,有人聯(lián)系我們發(fā)布視頻。視頻發(fā)布不到三小時,就有志愿者在火車站找到了他”。
4年的“尋人博主”生涯,讓劉洪海有過“找到”的喜悅和自豪,也經歷過“找不到”以及“找到了卻已失去生命”的悲傷與沮喪。對此,他最想呼吁的是“父母要多關心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失蹤的這些小孩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對他們的關心也不多”。
如今,劉洪海已經帶動了身邊的八九個人共同參與尋人這項公益事業(yè),其中有他十幾年的鄰居、隔壁肉食店女老板劉盛蓮,也有通過這個組織找到自己家人的親歷者。
“他真的是一個很善良、樂于助人的人。”劉盛蓮對澎湃新聞說,“因為尋人每天都很忙碌,一邊要和家屬聯(lián)系核實丟失者的身份信息,一邊還要制作視頻,同時要照顧自己店里的生意。在平時,如果周圍的人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助,他也是一個電話就馬上就跑過去了。”
對于自己被劉洪海帶動一起參與,劉盛蓮說,劉洪海的堅持讓她覺得做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
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劉洪海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這項公益活動,因為參與者越多,找到失蹤孩子的幾率越大、速度越快,“我們動動手指,走散的家人也許就可以團圓,也可以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劉洪海的抖音和快手主頁。史曉西 圖
“成功找到的人大概占六至七成”
澎湃新聞: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制作尋人視頻的?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劉洪海:我開始制作尋人視頻是在2020年,最初的動機是想盡量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起初,我主要幫忙轉發(fā)公益組織的尋人視頻,但是流量并不大,后來我就想利用短視頻平臺的流量自己制作視頻。
現(xiàn)在一些小孩容易在受刺激后離家出走,走失了,家屬非常著急,所以就想盡力讓他們家人相聚。如今網絡發(fā)達,很多人都會刷短視頻,我們發(fā)布尋人視頻后,許多好心人看到都會幫忙轉發(fā),幫助我們及時找到他們,從而避免一些極端情況發(fā)生,因此通過互聯(lián)網找到走失兒童的概率很高。
澎湃新聞:你的尋人信息來自哪里?如何核實信息,確保信息真實、準確?
劉洪海:我個人共有三個社交賬號用來發(fā)布尋人視頻。尋人信息來源大致有四種:第一個是字節(jié)跳動旗下的公益尋人項目“抖音尋人”;第二個是由中國兒童安全中心提供的尋人信息;第三個是各地的救援隊提供的尋人信息;第四個是由家屬直接提供。
因為我現(xiàn)在也是“讓愛回家”的志愿者,我們志愿者之間會互相分享一些尋人信息,包括走失者的照片、資料等,并聯(lián)系家屬確認。我們在不同的地區(qū)都創(chuàng)建了群聊,包括浙江、江西、安徽、重慶等。在收到走失消息后,我們會首先確定走失地區(qū),再發(fā)布到該地區(qū)的群聊,由該地區(qū)的志愿者進行核實以后,才會發(fā)布視頻。另外,我們發(fā)布視頻時是按照老、弱、病、殘優(yōu)先的原則。
澎湃新聞:四年發(fā)布了上萬條視頻,有沒有人通過你的視頻找到自己的親人?找到的比例占多少?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案例?
劉洪海:到目前為止,成功找到的人大概占六至七成,確認找到后我們會刪除相關視頻。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今年3月21日找到的一名河南駐馬店走失者。他是去年十二月離家出走的,我們的地區(qū)志愿者發(fā)布尋人視頻后,剛好有一位餐館老板看到了,感覺很像他們餐館的服務員,于是聯(lián)系了我們。我們把相關信息提供給家屬確認,發(fā)現(xiàn)走失者確實是他們的兒子。家屬之后還對餐館老板以及我們表示了感謝。
還記得一個成功案例是,義烏一個14歲男孩在家里玩手機時被爺爺奶奶責備,便賭氣離家出走。他的家人報警后,有人聯(lián)系我們發(fā)視頻,視頻發(fā)布不到三小時,就有志愿者在火車站找到了他。
澎湃新聞:你的尋人視頻有了一定影響力后,有沒有人專門找你幫他發(fā)布尋人信息?
劉洪海:會有人通過抖音或者微信聯(lián)系我們。我的抖音賬號上留有我的電話號碼,方便他們聯(lián)系。去年杭州臨平喬司那邊有人走失,尋人者就是通過抖音私信聯(lián)系我們,我們幫他們聯(lián)系了救援隊,但很遺憾,救援隊找到的時候走失者已經溺水身亡了。
“從事這份工作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澎湃新聞:你在尋人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劉洪海:首先,肯定會有一些不理解的人,比如網絡上有一些“黑粉”或者“鍵盤俠”歪曲事實,說我是為了小孩的器官之類,但我會屏蔽這些言論。
其次,因為浙江地區(qū)監(jiān)控覆蓋面較廣,所以走失兒童的尋找難度相對沒有那么大,真正有難度的是貴州、廣西、云南等地的山區(qū),監(jiān)控等硬件設施條件相對較差,給尋找走失兒童帶來了一定難度,再加上這些地區(qū)很多家庭的父母在外打工,小孩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他們有的叛逆心很強,發(fā)生類似離家出走的事件比較多,相對來講尋人難度較大。
最后,從事這份工作其實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被找到,有的就算找到了可能也已經失去生命了,我們有時因此很受打擊,可能很久都走不出沮喪的狀態(tài),所以對心理素質的要求是很高的。
澎湃新聞:你的行為有沒有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尋人隊伍當中?
劉洪海:目前帶動了八九個人參與尋人行動,為此我還專門創(chuàng)建了一個愛心志愿者的群聊,他們的賬號也都有十幾萬粉絲。隔壁店的老板,也是我的鄰居,就是其中之一。還有我們集市外的藍鳥救援隊也被我拉到了群聊里,有什么事情方便立刻出動。另外,因為救援隊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還可以動員其他地區(qū)的救援隊一起參與,消息更新也比較及時。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我們現(xiàn)在志愿者組織里的一個人,他的姐姐走失了31年,最后通過我們找到了,這個人加入了我們志愿者組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澎湃新聞:長期投入這項公益事業(yè),對你的個人生活、家庭以及五金店的生意有影響嗎?
劉洪海:剛開始做時肯定會有影響,而且影響比較大。因為一開始我也不明白視頻制作的具體操作,只能慢慢地學,慢慢地做。起初我剪輯一個視頻可能要花費一兩個小時,比較耗費精力,所以會耽誤店里做生意。當時我的愛人不太理解我,覺得我每天都抱著手機,有人來買東西都顧不過來。但是后來找到的人多了,接到的感謝電話、收到的短信也多了,她跟我一樣有了成就感,在外面和人說起來覺得很自豪。
劉洪海收到的志愿者證書。史曉西 圖
“我們動動手指,走散的家人也許就可以團圓”
澎湃新聞:是什么讓你堅持四年不間斷地發(fā)布尋人視頻?
劉洪海:因為我自己也是有家庭、有小孩的,看到社會上發(fā)布的一些走失兒童的信息會很心痛,所以主要動力就是想看到每一個小孩都能回歸到自己的家庭,一家人能夠團聚,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澎湃新聞:作為尋人博主,你有什么向公眾呼吁的嗎?你覺得,如何增強公眾對失蹤人口問題的關注和理解?
劉洪海:我最想呼吁父母多關心自己的小孩,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失蹤的這些小孩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對他們的關心也不多。
另外,我也想呼吁更多人加入這項公益活動,參與者越多,找到失蹤小孩的幾率越大、速度越快。之前有一個小孩失蹤,我們收到消息以后立刻出動了,最后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好在橋上,可能再晚一步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嚴重。我們動動手指,走散的家人也許就可以團圓,也可以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
專訪完劉洪海后,我們又采訪了被帶動參與這項公益事業(yè)的劉洪海鄰居——隔壁肉食店的女老板劉盛蓮。
澎湃新聞:你當時是怎么被帶動參與到這份公益事業(yè)中的?
劉盛蓮:我開始做尋人視頻是在兩年前。劉先生開始得比較早,有的小孩子找到了以后會有家屬聯(lián)系他,他也會跟我們分享這些故事,在他喜悅情緒的感染下,我也開始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希望,所以也加入了這項活動。當時決定加入后,視頻如何剪輯、信息怎么核實,都是劉先生教我的,所以他也算是我的師傅了。
澎湃新聞:你對劉洪海有什么樣的評價?
劉盛蓮:劉先生人真的很善良,是一個很好的人。他其實比我們要辛苦,每天都要去聯(lián)系家屬核實、補充信息,有消息的話要打電話給家屬確認孩子是否已經找到,找到了就要加速聯(lián)系我們刪除相關視頻。我來這個社區(qū)比他要早一點,我們兩家也是鄰居,平時周圍的人有什么事情,他也會主動幫忙,很樂于助人,和市場里的每個人相處得都很好。
(澎湃新聞記者 楊佳吟 實習生 史曉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