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去重溫年輕時的風采,因為我一直有風采。”56歲的張山如是說,“很多人說特別喜歡看我的比賽,我特別得意,因為大家說我比賽的時候打槍的樣子很美?,F(xiàn)在以及原來帶青年隊的時候,我很少去拿槍,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需要讓孩子們自己去悟。但是,我一旦拿起槍,依然會讓他們目瞪口呆。”
32年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張山上演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好戲,勇奪男女混合參賽的射擊雙向飛碟項目冠軍。在賽后的頒獎儀式上,當時獲得亞軍、季軍的兩位男子選手聯(lián)手將她舉起致敬,堪稱奧運史上的名場面。
1992年7月28日,冠軍張山(中)與亞軍吉阿(左,秘魯)、季軍伯·羅瑟蒂(右,意大利)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女混合項目雙向飛碟射擊比賽的領(lǐng)獎臺上合影。 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7月24日晚,短片《永不失色的她》首映式在巴黎舉行,張山是這部片子的主角之一。她身著一襲紫衣出席了首映式,臉上化著精致的淡妝,看起來優(yōu)雅得體又充滿活力。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表示,《永不失色的她》突出展現(xiàn)了歷史上女性在體育領(lǐng)域的巨大進步,“我由衷感謝我們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團,運用AI技術(shù)讓這些女性運動員的成就綻放光彩”。
“我不是想去打敗任何一個男運動員,而只是因為我喜歡射擊。”這是影片中張山在回顧那段歷史時講的一句話。她告訴記者,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這句話是“90后”“00后”的拍攝團隊成員根據(jù)她的感悟歸納而成的。令她感動的是,這些比她小了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能夠想到這句話,能夠跟當年的她有這樣深度的共鳴。
“看了這個片子,我非常喜歡。從一個觀眾的角度,這部片子真的可以打動我、激勵我。它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把里面的人展現(xiàn)出來,給予了我巨大的力量,讓我想繼續(xù)做那個心懷當初夢想的人。”張山說。
張山(左一)在短片《永不失色的她》首映式上。
在100多年前現(xiàn)代奧運會初創(chuàng)之時,女性運動員無緣參賽。而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男女參賽運動員比例將歷史性地達到1:1。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3位女性運動員的故事。除張山之外,另外兩位分別是法國網(wǎng)球史上最傳奇的運動員之一蘇珊·朗格倫和推動女子馬拉松正式入奧的重要人物、“永遠的261號”凱瑟琳·斯威策。紀錄片中所展現(xiàn)的奧運歷史人物的老照片和視頻影像,由阿里云的AI技術(shù)修復上色,讓這些歷史上的珍貴瞬間能被更多人更真切地看見。
張山說:“(男女參賽比例達到1:1)我覺得這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不管在什么樣的社會里,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可少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發(fā)展,不同性別之間的這種平等可能展現(xiàn)得更加明顯一些。在奧運會的歷史上,有很多體育項目在過去被認為它不適合女性,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隨著很多女性不停地挑戰(zhàn)和嘗試,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女性在各個方面展現(xiàn)出自己的能力,因性別劃分而帶來的阻擋會越來越少。所以,我覺得不光是說我們在尋求一種公平,更多的是我看到它是人類的一種進步。”
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冠對張山的生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她說:“那一年我才24歲,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前一段時間我還跟人說,這一輩子我一直躺在這塊金牌上面生活。真的,從我自己來說,因為有了這么一塊金牌,在1992年以后的訓練和比賽中,我更加自律,一點不敢怠慢,因為我覺得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年輕的一代。我覺得年輕人都在看著我,我希望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和標桿。”
2023年7月20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火炬?zhèn)鬟f成都站第四個傳遞日活動舉行,火炬手張山在火炬?zhèn)鬟f中。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退役之后,張山做過射擊教練員、領(lǐng)隊,前兩年退休了。如今,張山擔任四川省慈善聯(lián)合總會副會長,依托自己的俱樂部在青少年和學校中推廣光電射擊,還組織了一支隊員平均年齡60歲的龍舟隊,體育在她的生活中仍然占據(jù)著重要位置。
在張山看來,生活的要義就是“做好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每個人如果都把自己做得很好,那么我們肯定都會很好了。”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