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到底有誰在?。?rdquo;這句梗今天“舞到了正主面前”。
9月10日,作為博士研究生新生,演員林更新出現(xiàn)在上海戲劇學院2024級學生開學典禮現(xiàn)場,引起騷動,不少新生以“上戲到底有誰在啊?”表達了偶遇林更新的激動。
9月10日,林更新出現(xiàn)在上戲2024級開學典禮現(xiàn)場,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上戲到底有誰在啊”。這是林更新主演《玫瑰的故事》時的一個“梗”。本文圖片均為 網(wǎng)絡(luò)截圖
同日,演員楊皓宇作為新生代表發(fā)言,重現(xiàn)了50歲的自己作為“最老新生”考試時的情景,并“解釋”了自己為何重回校園;演員王陽則作為校友代表發(fā)言,作為如今的“叔圈頂流”之一,他鼓勵同學們“每個人的花期各不相同”,并將大學四年比作遠足前的裝包階段,裝得越多、走得越遠。
林更新現(xiàn)身開學典禮,楊皓宇作為新生代表發(fā)言
今年6月,據(jù)2024年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研究生錄取名單,演員林更新被錄取到上戲“戲劇影視表演創(chuàng)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專業(yè)學位,總成績277.05分,位居錄取名單第二。
9月10日上午,在上戲新生典禮現(xiàn)場,不少師生偶遇了前來“新生開學”的林更新。網(wǎng)傳圖片顯示,他身著印有“上海戲劇學院”的T恤,佩戴學校?;眨谟^眾席上。
當日,與林更新同專業(yè)并第一名錄取的楊建平也來到了現(xiàn)場。事實上,楊建平為演員楊皓宇的本名,他當日還作為新生代表發(fā)了言。
發(fā)言一開始,楊皓宇自嘲為“最老新生”——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1974年9月出生的楊皓宇快要迎來50周歲生日,是上海戲劇學院1997級表演系本科生。
楊皓宇回憶了自己參加此次上戲考試時的場面。“考試的時候,考場中的一個聲音對我說‘考官,這邊請’,我說‘我是考生’,然后一雙不可置信的眼睛看著我,我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看著他,空氣凝固了,腦海當中盤旋了無數(shù)的詞想化解這種害羞和尷尬。最后六個字脫口而出‘活到老,學到老’。”楊皓宇的開場引來現(xiàn)場笑聲,他接著說,“今天站在這里,我更加確定,我還是需要繼續(xù)學習。”
9月10日,演員楊皓宇作為上戲新生代表發(fā)言。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楊皓宇說,俗話說得或許不對,“機會不會留,也不會給,需要我們自己去抓。從《龍門鏢局》到《繁花》,從《流浪地球》到《宇宙探索編輯部》,我在大大的世界里面抓呀抓呀抓。”楊皓宇說,抓到“溫良恭”這個角色,離開學校后他用了十年,抓到“唐志軍”這個角色,他用了25年,“努力地抓呀抓呀抓,有時候會抓到香餑餑,有時候會抓到臭豆子”。
他聊起自己十年前接觸的話劇《每一件美妙的小事》。2016年開始演,今年年初,又在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復演,票房成績很好。這部話劇讓他感受很深,起初在最差的排練廳排演、與導演有過爭執(zhí)、經(jīng)歷過換角、自身也經(jīng)歷過是演話劇還是出去演影視劇的動搖,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回去”。“因為自己的熱愛和堅持,這10年,我才給自己撐起了一把遮風擋雨的傘。”但他坦言,自己在表演和臺詞方面有些東西沒有向當年的老師交上最好的作業(yè),“我知道我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謝謝親愛的老師們,時至今日依然在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正逢教師節(jié),楊皓宇在演講的最后,也不忘用互動的形式向老師們送上祝福。他帶著全場同學,大聲地喊出“祝我們的老師教師節(jié)快樂”“祝我們所有的老師教師節(jié)快樂”“祝我們所有敬愛的老師教師節(jié)快樂”三句,現(xiàn)場歡呼不斷。
王陽:看別人成功時能放平心態(tài),每個人的花期各不相同
當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98級畢業(yè)生王陽,則作為校友代表發(fā)言。2019年,他曾因出演《慶余年》中滕梓荊一角而受到廣泛關(guān)注。
9月10日,演員王陽作為上戲校友代表發(fā)言。
王陽說,上一次站在上戲?qū)嶒瀯≡海€是22年前他演畢業(yè)大戲的時候,時隔22年再回到這里和大家做交流,倍感榮幸。“我想從一個穿越的視角來開始今天的發(fā)言。如果是26年前,同樣是新生的王陽,此時此刻像大家一樣坐在這兒,我想聽到一些什么樣的話?”
他將這四年比作“遠足前的裝包階段”,希望無論是表演系還是其他系的同學們,不必急于在這幾年拿出更多時間參與社會實踐或者影視表演,“因為這四年對于你們每個人來說,更像是遠足之前要做的準備”。
王陽進一步說,“你們要開始往自己的背包里裝必要的東西,裝得越多、包會越沉,你們此刻的感受不一定好。但是上了這個征程,你可以比別人走得更遠,也會越走越輕松。因為有些人,開始時沒帶那么多東西,但慢慢會被你拋在身后。所以,好好利用這四年學習。”
他也談到了“取舍”。2002年,他考取了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踏踏實實在舞臺上演了三年話劇。他坦言在那個階段,對于一個剛畢業(yè)的表演系學生,也會渴求更多影視表演機會。眼見著身邊的師哥甚至有些師弟,都更早成名了,他也有過不甘心、懷疑、彷徨。“可實際上呢,當此時此刻我站在這兒,回看那段在舞臺上的經(jīng)歷,我才發(fā)現(xiàn),它是如此的珍貴和無法替代。我在上戲所學的技能,在人藝的舞臺上,通過那幾年,深深地加固。同時,我也有了新的蛻變,這種蛻變讓我變得更堅實。”他鼓勵師弟師妹們,好好感受當下,“你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變成一種不自知的財富,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大。”
他希望學弟學妹在看別人成功時,能放平心態(tài),不必要“局限于別人”, “每個人的花期各不相同。有些人的花期是盛放時,有些人應該是像臘梅一樣,經(jīng)歷寒冬才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雋永,才能在寒風中讓人感受到那一份淡淡的、悠長的幽香”。
王陽聊到,很多人對于他所在行業(yè)會有一些看法,“會覺得比較浮躁、甚至淺薄”,但他不這樣認為,從業(yè)多年,他的經(jīng)歷與所見的不少人帶給他的感受,是“堅持、正義、執(zhí)著、有才華、從不放棄”,是只想做好自己眼前的表演的這件事兒。“所以不想被低估、不想被別人定義,那就要自己強大,就要讓自己變得特別不一樣,變得不可替代。當你變得足夠強大、不可替代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定義你,能定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話至此,臺下掌聲雷動。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