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大學生涌入小學生口算App,只是“搞笑”嗎?

2024-10-16 10:15:59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作者:汪燦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光明時評:大學生涌入小學生口算App,只是“搞笑”嗎?

近日,一款給小學生練習口算、檢查作業(yè)的學習類App走紅。原因是其上線后,吸引了不少成年人使用,其中大部分是大學生。大學生們不僅自己玩,還通過系統(tǒng)的隨機匹配機制,與小學生“對線”,憑借實力“狂虐”小學生。有家長擔心,來自大學生實力懸殊的“炸魚”,會打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是一則“搞笑”與“嚴肅”并存的新聞。一方面,本是面向小學生、訓練口算的App,卻涌入了大量“非目標用戶”的大學生,這讓人有些意外,只怕也超出了App運營方的預想;大學生對小學生的“完虐”,也頗有些喜劇效果,尤其是對大學生一方而言。這讓人想起,某款游戲大火時,出現(xiàn)過大學生被小學生“虐哭”的場面。

另一方面,對于小學生而言,大學生使用口算App時表現(xiàn)出的絕對優(yōu)勢,難免會帶來壓迫感。家長們擔心這會轉(zhuǎn)化為對小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而挫敗其學習積極性,這種擔憂也絕非多余。

造成這種分裂觀感的本質(zhì)原因,在于這類App的定位不清晰,既想要學習屬性,又想要娛樂屬性,這就會導致目標群體的模糊不清。誠然,學習性和娛樂性并非完全沖突的,作為一款面向市場的App,開發(fā)運營方想最大化“兼容”目標用戶的心思也可以理解。但最起碼,App的主流屬性是什么、主要目標用戶是誰,需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謀劃布局,且要通過具體的規(guī)則設計予以落實。

該App已經(jīng)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其發(fā)布的功能升級公告中稱,App已經(jīng)采取應對措施,優(yōu)化了口算PK的匹配機制,增加了“巔峰對決”比賽模塊。“希望大朋友們可以到同等實力賽道中PK,減輕小朋友們的壓力哦。”這種對于用戶感受和訴求的迅速反應,值得肯定。

不過,有用戶反映,自己在注冊使用口算PK時,發(fā)現(xiàn)平臺對于注冊者的年齡、身份審核和認證缺乏實際約束力,成年人、大學生可以注冊成為小學生用戶,與任意年級的小學生PK。換句話說,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輕松避開App針對用戶的分類機制。有人由此表示,平臺應當更嚴格審核流程,加強用戶管理。這種說法不能說毫無道理。

但問題是,哪怕是標榜學習類App,只要是面向市場,為了吸引用戶,就難免在設計和使用過程中被賦予娛樂性、趣味性,指望完全通過嚴格的監(jiān)管來將用戶分成涇渭分明的群體,希望不同群體之間“井水不犯河水”,恐怕是不現(xiàn)實的。平臺能做的,更多是明確規(guī)則,但這種規(guī)則更多是引導性的、建議性的,而非強制性的。

還有人指責熱衷于小學生PK的大學生“幼稚”“秀優(yōu)越感”,這也大可不必。大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考試、實習、求職之余,練練相對簡單輕松的口算,無傷大雅,不應該被過多指責。很多人在戰(zhàn)勝小學生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更多也是站在自身角度而言,看到了口算PK的娛樂性,而忽視了給小學生及其家長帶來的心理負擔。顯然,這種忽視主要是雙方立場、身份和心理差異造成的,而非故意,更非惡意的。因此,還是那句話,可以勸導成人用戶、大學生們更多考慮未成年人感受,遵守游戲規(guī)則,找同齡人PK,但不能隨意搞道德綁架。

盡量讓不同“賽道”的用戶滿意,讓小學生們在游戲中鍛煉口算能力、提高口算水平,讓大學生們在PK中釋放壓力、獲得樂趣,平臺需要不斷琢磨、精進管理,也需要所有用戶的配合。關鍵在于,人人都遵守規(guī)則、守好邊界,并對他人更多點同理心。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