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北京到底有誰在”不只是玩梗

2024-06-28 11:35:3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付迎紅
大號 中號 小號

近日,熱播劇臺詞“北京到底有誰在啊”成為各地文旅剪輯的熱梗,花式轉場刷屏網(wǎng)絡。央視網(wǎng)文旅、文旅北京等眾多官方賬號參與其中,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官方賬號也紛紛借梗招生。(6月27日光明網(wǎng))

官方賬號“下場”玩梗,算是近幾年宣傳營銷的常用手段。分析這次的例子,再聯(lián)想到過往“爾濱”“淄博趕烤”之類的案例,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出圈”規(guī)律其實有跡可循。

親和力是其一。若要問這些案例的流量密碼是啥,我想它們會告訴你四個字,“別太端著”?;ㄊ?ldquo;整活”,意味著官方賬號不再“高高在上”“正襟危坐”,而是放下“架子”、主動與網(wǎng)友互動。這種“自降身段”的姿態(tài)反映出的理念轉變,無疑值得肯定。在這個過程中所釋放的松弛感、親和感,也讓網(wǎng)友們看到了友好互動的誠意。如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增強其認同感就不是什么難事。

有網(wǎng)感是其二。在互聯(lián)網(wǎng)深度嵌入社會生活的今天,營銷特別講究用戶思維。不管是文旅還是招生,要想破壁出圈,不妨去看看年輕人喜歡什么、網(wǎng)友們都在關注什么。比如這次“北京到底有誰在啊”的玩梗接力,各大高校、文旅部門可謂反應神速,將熱播劇梗主動嫁接融入文旅、招生工作的場景中,大大提升了網(wǎng)民的參與感,這才接住了這波流量。

當然了,巧妙的網(wǎng)絡營銷確實能在短期內產(chǎn)生流量效應,但要將新鮮感轉化為持久動力,相關部門還需在深化內功上下功夫,會“整活”而又不止于“整活”。 

責任編輯:高瑋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