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22歲的最后一天,沒有等到一場雨。
作者:王源(歌手、演員、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每年11月之后,年紀(jì)和氣溫便會反向增長——越長大,我越熟稔這個規(guī)律。
那是一個幾乎滿課的星期二,離我真正的23歲還差十幾個小時。和往常一樣,我在鬧鐘聲響起的第二遍起床。電梯下降的時候,伴隨運送的還有我未被完全喚醒的困意。偶爾,我會在電梯門關(guān)上的剎那發(fā)現(xiàn)一撮翹起的頭發(fā)。來不及多想,把大衣最上面一顆紐扣系上,因為這個季節(jié)的波士頓,會用突然一陣風(fēng)徹底打消冬眠的想法,令人不自覺加快步伐。
近兩個月,這樣的“如常”開場幾乎每天重復(fù),只是沒有早課時,會額外多出一杯咖啡的時間。那天,第一節(jié)課剛上完,手機里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震動。我正匆匆趕往下個教室,坐定才掏出手機,原來在地球的另一端,我已經(jīng)23歲了;12個小時之后,我的新作品《叮叮貓兒》也將和大家見面。
在川渝方言中,叮叮貓兒是蜻蜓的昵稱?!抖6X垉骸愤@首歌,講的是孤獨的故事。晴天轉(zhuǎn)陰,陰轉(zhuǎn)多云,一場驟雨在云層的空隙里搖搖欲墜。叮叮貓兒開始低飛,孤獨的人更敏銳地察覺到,雨天將要來臨。他是喜歡雨天的,但也希望有人能與自己分享心情,只是始終沒有等到。后來,孤獨的人不再害怕面對失約,他變得輕盈,想象自己變成降落的雨滴,一遍一遍觀照無人知曉的日夜與大地。
這些都是我靈感的絮語,輕聲的,隱匿的,只說一次的。我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將這些絮語慢慢整理和收集的。也許是一個快要下雨的傍晚,我干涸的河床開始滲入雨滴。從那之后,天空就開始常有裂縫,不時抖落一些微風(fēng),降落一些細雨。
人們習(xí)慣探討永恒的命題,但也堅信“一生只活幾個瞬間”的道理。我覺得,相較于盛大慶典,有時“如常”更顯寶貴。因為懂得享受日常的人,才會成為敏感但不執(zhí)拗的人;懂得欣賞孤獨的人,才能真正看到自我的樣子、世界的樣子。
最后一節(jié)課結(jié)束后,我走在了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這是一條我已經(jīng)不再需要摸索的街道,依照慣性就能夠抵達。冷風(fēng)不斷跌倒,樹葉已經(jīng)簌簌地落在了腳下,我的心里淋淋漉漉,想起米蘭·昆德拉說:“往哪兒走,都是往前走。”
那是我22歲的最后一天,沒有等到一場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