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胡歌:40歲了,感覺自己還沒成熟

2023-09-21 10:05:57 來源:新京報 作者:周慧曉婉
大號 中號 小號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些年好像一直在跟自己打架,一直在跟自己撕,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似乎變得更有棱角了。但我甚至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式方法,走出自己的困境。”

電影《不虛此行》首映禮上,主創(chuàng)們正在準(zhǔn)備合影環(huán)節(jié),一位影迷大喊“胡歌我想和你合個影”,胡歌聽到后,朝對方揮了揮手,有禮貌地輕輕鞠躬。見其他主創(chuàng)都已準(zhǔn)備好,胡歌略帶歉意地告訴那位影迷“我先過去拍合影”,合影完畢,他向到場的每一位觀看電影并給予鼓勵的觀眾致以謝意。轉(zhuǎn)身向工作人員招招手,讓那位提出合影請求的觀眾來到臺前,兩人微笑、合影,“我真的好喜歡你”,他笑著雙手合十,并感謝影迷的支持。

這樣動人的畫面,在電影《不虛此行》的宣傳期中有過太多次。胡歌如大家口中所說,“真誠”“溫暖”,但在他本人看來,這樣的舉動是再應(yīng)當(dāng)不過的。出道至今,他一直覺得褪去“明星”這層身份后,回到最初的自己,就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他也會有煩惱、糾結(jié)和情緒。他說,在如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很難有自洽的時刻,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一直喜歡和自己撕扯的人。

這些都被他視為人生困境。而走出困境的方法,大概就是與飾演的角色相扶相依:“2019年母親的離開給我留下了很多遺憾、自責(zé)、內(nèi)疚,我沒有機會再彌補了?,F(xiàn)在遇到了《不虛此行》,我用影像的方式來彌補遺憾,就像飾演聞善(《不虛此行》中胡歌飾演的角色),他治愈了我,讓我放下了一些事情,也更有勇氣去感受、去面對。”

他認為,在人生的一次次選擇中拼湊出了如今的胡歌,到了不惑之年,他更注重自我內(nèi)在的情緒和生命的延續(xù)。他覺得,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不虛此行。

━━━━━

“聞善彌補了我的遺憾”

我不止一次地認為,他很像內(nèi)在的那個我。但我比他差了一些,他有勇氣、有魄力,他可以一直堅持,可以不妥協(xié),但我做不到。

導(dǎo)演曹保平找到胡歌時,給他看了一個劇本。劇本出自曹保平的學(xué)生——導(dǎo)演劉伽茵,對方等了很多年才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這是一部關(guān)于傾聽者的電影,通過落魄編劇聞善為幾位逝者寫悼詞的經(jīng)歷勾勒出普通人的生活、心理狀態(tài),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安靜、緩慢地娓娓道來,呈現(xiàn)人間百態(tài),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生死對立,又充滿希望的世界。曹保平告訴新京報記者,當(dāng)時他在心里琢磨,胡歌是出演聞善最合適的人選,但不確定胡歌能否答應(yīng),“他會喜歡嗎”“他會想一個理由婉拒嗎”。沒想到劇本遞過去沒多久,胡歌很快“積極響應(yīng)”,他想演,直觀感受是“想成為電影中的一個人”。

“當(dāng)我看到劇本的時候,能體會到那是我追求的。我也向往成為聞善這樣的人。我不止一次地認為,他很像內(nèi)在的那個我,和我的內(nèi)心很接近。但我比他差了一些,他有勇氣、有魄力,他可以一直堅持,可以不妥協(xié),但我做不到。我能感覺到我的內(nèi)在非??释蔀樗@個樣子。”胡歌說,聞善這個角色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盡管他很清楚自己很難徹底成為聞善,但他希望通過對這個角色的演繹,讓比較糾結(jié)的自己想明白一些問題。暫時沒辦法自洽的時候,也不強裝什么,會在情緒上有所反應(yīng)。

“我的困境大多來自遺憾,生活的、工作的。我40歲了,人到中年會面臨親人或朋友的離去,迎來送往越來越多,包括和自己關(guān)系很近的人。一旦離別,你會覺得他們在的時候有很多話沒來得及說,很多事沒來得及做,但再也沒有機會了。在這個層面上,演戲?qū)ξ襾碚f不只是一項工作,聞善這個角色也從另一種角度彌補了我的遺憾。”說到此時,胡歌停斷了半晌,“我可能沒有和自己的親人好好地告別。我覺得,冥冥之中讓我看到這個劇本,也是給了我一次彌補遺憾的機會。演戲真的不只是工作,演員很幸運,至少可以過幾輩子的人生,可以用角色和回不去的(過往)相連。”

━━━━━

“我沒有在演,而是成為他”

在看劇本的過程中胡歌被治愈了,而在成為聞善的兩個月里,他也相當(dāng)自在。

但導(dǎo)演劉伽茵真正見到胡歌時,已是半年后。開拍前,他們通過微信做了半年的網(wǎng)友,對人物角色和劇本進行了極為深入的討論。盡管與角色的底色和性格相似,但胡歌充滿了好奇,他疑惑現(xiàn)實生活中會不會有寫悼詞這份職業(yè),聞善究竟存不存在,這樣一個和外界格格不入的人,又是如何在他所處的境遇里生存下來的……他想了好久好久:“聞善作為一個編劇,可以說沒有寫過一部成功的作品,他始終得不到世俗定義里的認同。但聞善在任何境遇里還是會釋放善意給他人,正如他的名字,善于傾聽。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去接受向上的、好的東西,同時也會把這樣的治愈反饋給更多人。”

胡歌回憶,在看劇本的過程中他被治愈了,他發(fā)現(xiàn)不用再去糾結(jié)聞善存不存在,他相信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后會和他一樣,“也需要一個像聞善這樣的人”。他想過,如果聞善沒有遇見他的好朋友潘聰聰,如果沒有接觸到寫悼詞這份職業(yè)會怎樣?“這牽扯到一個生存問題,他如果連吃飯的錢都沒了,會干什么呢?但我有一點是確信的,他依然不會寫所謂的主流劇,因為他不喝酒、不喝飲料,不追求感官神經(jīng)上的刺激,他只喝水,是最純粹、普通的,正是因為看到了他身上的這股韌勁,讓人找到了堅持本心的答案。”

對于胡歌的疑慮,“網(wǎng)友”劉伽茵早有自己的篤信,她認為聞善就算沒有寫悼詞這份工作,也能“格格不入”地和自己處得很好,因為一個人只要認真執(zhí)著地努力,最終一定會被所做的事治愈。

而在《不虛此行》片場,胡歌看到了很多個聞善,“劉伽茵導(dǎo)演不用說了,她的內(nèi)在一定是聞善化的,這個角色身上也有很多導(dǎo)演本人的影子;攝影指導(dǎo)周文操、美術(shù)指導(dǎo)老范,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人,包括整個拍攝手法,視聽語言的呈現(xiàn),表達方式都很聞善,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氣場、調(diào)性這么統(tǒng)一的一次合作,所以在這樣的氛圍里,我非常自然地進入了角色,沒有任何無法逾越的坎兒,我也相信了和他的接近……”聊及聞善,胡歌總有說不完的熱情和興奮,“我相信我內(nèi)心隱藏的一部分非常接近他,所以這次我沒有在演,是成為他。那兩個月,我相當(dāng)自在。”

━━━━━

“40歲了,感覺自己還沒成熟”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些年好像一直在跟自己打架,一直在跟自己撕,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似乎變得更有棱角了。

胡歌把每次角色扮演當(dāng)成一次成長。不管是李逍遙(電視劇《仙劍奇?zhèn)b傳》),還是梅長蘇(電視劇《瑯琊榜》),明臺(電視劇《偽裝者》)或是梅曉歌(電視劇《縣委大院》),抑或是現(xiàn)在的聞善,因為飾演這些角色有了感悟和思考,胡歌把所知所感反哺到自己的人生中。

他選擇的每一個角色都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比如母親的離世,他沒有做到陪伴,內(nèi)心一直抱有歉意。“我是一個挺糾結(jié)的人,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尤其是這些年,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些年好像一直在跟自己打架,一直在跟自己撕,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似乎變得更有棱角了。但我甚至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式方法,走出自己的困境。”

劉伽茵在解釋為何隔了十多年才拍《不虛此行》時曾提到,那是源于很多時候人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有段距離,并且這段距離很難縮短。而胡歌至少對拍什么、不拍什么,有選擇權(quán)。但他依然有很多自我思考和質(zhì)疑,只能在做的過程中盡量不留遺憾,“所謂成功和失敗,評判的標(biāo)準(zhǔn)是大部分人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生活中需要和小尹(《不虛此行》中吳磊飾演的角色,相當(dāng)于聞善的內(nèi)心鏡面,用內(nèi)心對話找到治愈)對話,和自己相處是成年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和自己的理想目標(biāo)之間永遠會有距離。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是因為曾經(jīng)的很多次選擇所造就的。但在《不虛此行》的這段過程中,我可以成為理想中的我,成為我想成為的樣子。”

“與角色的這次互補,有沒有讓你更通透?”“哎呀,我挺慚愧的。”胡歌笑了笑,“我都40歲了,但感覺自己還是沒成熟。說實話,可能某一個階段通透了,但這以后好像又會回到曾經(jīng)的那個階段,回到了那個軌道我就會更糾結(jié),你知道嗎?”

━━━━━

“有人能理解你,是一種奢侈”

你不能想著時時刻刻都有人理解你,有人能真正走進你的內(nèi)心是一種奢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和自己相處的方式。

很多時候,聞善就像一面鏡子,不僅給了胡歌答案,也給了他參照。

“聞善身上有一種植物性。大多數(shù)人是動物,但聞善更像是植物,他能向上又能向下,比起動物更安定,對物質(zhì)需求會更少。一株植物只需要陽光、水和土壤,動物的欲望則比植物要強一點。植物更多的是在奉獻,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這種植物性既可以吸納別人的東西,也能釋放善意,相當(dāng)于一種交換,這是善意的,是好的。”

胡歌說,他希望自己也能依附在這種植物性上,從向下的東西獲取向上的能量,人生不可能要求生活完全順利,但在過程中要學(xué)會承受、堅持:“最終還是要成為自己,這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而是要慢慢習(xí)得??赡苌罾锬愫茈y找到時常傾聽你的人,這是一種奢求,也不能想著時時刻刻都有人理解你,有人能真正走進你的內(nèi)心是一種奢侈,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和自己相處的方式。”

這一年,胡歌成為了父親,喜悅、緊張、期待等情緒時刻縈繞著他。他說,有了孩子后,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更柔和了,也有了更多對生命的思考:“就是生命的延續(xù)吧,《不虛此行》里說的‘向死而生’‘向善而生’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一種循環(huán),沒有所謂的真正終點,它一直在往復(fù)地循環(huán)著。前幾年,我母親走了,現(xiàn)在又有了女兒,某些瞬間,我覺得我媽媽還在。她曾經(jīng)對我的教育方式,也成了我現(xiàn)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里真的有傳承在。并且做了父母后,才知道父母有多苦、多偉大,尤其是母親,她真的要付出很多,要犧牲很多,要吃很多的苦。”

電影路演過程中,胡歌在映后交流會上聽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困惑,生死的無常、親人離別的痛處,以及這部電影帶來的力量。如同他在整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演繹、拍攝和制作過程中得到的治愈。

轉(zhuǎn)眼又是人生新的一年。41歲的胡歌希望能自洽得更好,讓內(nèi)心住進一個小尹,走出所謂的“困境”。

━━━━━

對 話

胡歌:我是個比較糾結(jié)的人,讓大家操心了

新京報:你曾說《不虛此行》中吳磊扮演的小尹是一個很難演的角色,吳磊的這次出演為什么被你看作是“非他不可”?

胡歌:聞善和小尹的戲是最難拍的,幸好找了吳磊來演,因為我跟他很熟,當(dāng)我和他交流的時候甚至認為是在跟自己交流。生活中我經(jīng)常跟他開玩笑,“我們相差17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共同話題,是你成熟得早,還是我太幼稚了?”所以挺謝謝他的。

新京報:對于已經(jīng)很熟悉的吳磊,這次和他合作有什么變化?

胡歌:他的“變”和“不變”都非常明顯,更多是外在的變化,從一個小孩變成了一個成年人。還有專業(yè)上的進步,他是個非常職業(yè)的演員,和我上一次跟他演戲時的狀態(tài)完全不一樣了,非常敬業(yè),也很用功。但他內(nèi)心的部分始終沒變,很多人都說我們這行是個“大染缸”,但他始終保持內(nèi)心這份純真,這很不容易,我也相信他是這樣的人,會一直保持。


▲在胡歌看來,小尹這個角色非吳磊不可。他覺得吳磊始終保持著內(nèi)心的那份純真。

新京報:在外界看來,公眾人物是璀璨且不普通的,但聞善這個角色充滿煙火氣,如何去除觀眾眼中“不普通”的標(biāo)簽?

胡歌:我們絕對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不普通”。我們可能有了這個時代的機遇,在很多人的關(guān)注下把我們變成了大家現(xiàn)在眼中的樣子,其實脫了(藝人)這層衣服,我們和別人又有什么兩樣呢?甚至我們還不如別人吧。

新京報:當(dāng)代人或多或少都會焦慮、疲憊,電影是具有功能性的影像,你認為《不虛此行》可以給大家?guī)硎裁矗?/strong>

胡歌:我覺得再大的事也大不過生死,人有很多情緒需要自己消化,我不能說我們看完這部電影一定可以找到解壓的方式,或者喝了一碗心靈雞湯,就馬上可以得到人生的智慧。但我相信,在你看過這部電影后,看到大家能坦然面對生死這件事情后,你會有一些感悟的。

新京報:這幾年你的作品產(chǎn)量并不多,霸屏、曝光量、熱度似乎與你無關(guān),是因為你的性格嗎?

胡歌:你剛才說的那些詞,可能不是我所追求的。做演員,真正的幸福是戲劇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能夠產(chǎn)生連接,角色和演員之間可以互補。

新京報:你得過很多獎,也有很多代表作,這些都可以證明胡歌是一名優(yōu)秀的演員,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胡歌:我認為得獎有運氣的成分,包括《不虛此行》的這個獎(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其實是導(dǎo)演“送”給我的。這要看機緣巧合,也要看你是因為一部作品得了很多獎,還是因為很多部作品才得獎。非??陀^地講,我之前的某部電視劇得獎,也是因為一部作品、一個角色,所以我認為這些獎項不能作為評判,只是說我演某一個角色還比較成功。但表演不是十拿九穩(wěn)的,還需要不斷努力才行。

新京報:你提到的很多評判標(biāo)準(zhǔn)來自于他人,那你如何面對外界的評判和聲音?

胡歌:我早過了那個勁了,算算,我當(dāng)演員快二十年了吧,到現(xiàn)在這個階段還不能接受一些負面聲音的話,那也太不爭氣了(笑)。我確實是一個比較糾結(jié)的人,也讓大家操心了。可能現(xiàn)在整個環(huán)境跟以前不太一樣,大家生活壓力比較大,需要有一個釋放的出口,我們應(yīng)該更理解人和人相處這回事。

新京報:那你如何看待自己現(xiàn)在的表演?

胡歌:那真是還有很大空間,這條路還漫長著呢!

責(zé)任編輯:邱小宸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