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秋意漸濃,品味古詩詞里秋水漾

2023-09-11 09:58:07 來源:榆林日報 作者:墨蘭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古詩詞里秋水漾

立秋過后,秋意漸濃,萬物漸漸都染上了“秋”的氣息。而秋水亦別具特色。“望穿秋水”“暗送秋波”,古人用“秋水”以及“秋波”來描述生輝的眼神,可見秋水是很美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提到秋水,不得不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的這句千古名句。深秋九月,云消雨停,夕陽西下,漫天霞光,絢爛耀眼,孤鶩在空中飛翔。雨后的江水平緩,江面寬闊,染上了絢麗的霞光。江面無限延伸,和遼闊的天空相接,天上與空中的畫卷倒映在水里,上下渾然一色。一江秋水,浩浩湯湯,一望無垠,與天空、夕陽、落霞、孤鶩,構(gòu)造了一個壯闊、曠遠、有層次的畫面,美不勝收。難怪詩人看到,都不禁“遙襟甫暢,逸興遄飛”,胸襟感到舒暢,詩興大發(fā),寫下《滕王閣序》這千古名篇。據(jù)傳,當時的洪州都督閻伯嶼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大驚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所寫的“秋水”又有別樣的韻味?;椟S的落日霞光中,枯藤與老樹交纏,烏鴉歸巢,構(gòu)成了一幅略顯蕭瑟衰頹的畫面,觸動了深秋遠行游子的心靈。小橋之下,流水緩緩,橋邊人家炊煙裊裊。這一溪秋水,與小橋、人家共同組成尋常煙火,那么靜謐、溫馨、和諧,讓飄零天涯、騎著瘦馬的游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想到家鄉(xiāng)的親人朋友,他們還好嗎?這一溪秋水是詩意的、是平靜的、是溫馨的,卻勾起了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凄愁苦之情。

秋水勾起的還有李商隱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婚前對妻子傾慕已久,婚后迫于生計,他輾轉(zhuǎn)于遙遠的幕府之中,與妻子聚少離多,他的內(nèi)心愁苦憂慮。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可惜自己卻無法給出明確的答復(fù)。黑夜中,秋雨滂沱不停,每一聲都像打在詩人的心頭,加重了詩人的蕭瑟與孤獨之感。秋雨淋淋,一池秋水滿溢而出,讓詩人心間綿綿無盡的相思之情洶涌難平。思念如此之深,以至于詩人仿佛看到漫長離別后,夫妻終于相聚,在燭光下共剪燭芯,說起今日的巴山夜雨,以及盈盈的一池秋水。詩人暢想相聚的溫暖依戀、相依相伴的幸福,乃是今日思念之深重、期待相見之迫切的體現(xiàn)。

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描寫的“秋水圖”又是另一番景致。“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樹木繁茂的深山,人跡罕至,新雨初歇,萬物被洗刷一新,山中寂靜明澈,山間的流水也充盈了。皓月當空,清冽的泉水緩緩流瀉于山石之上,潺潺水聲在靜謐的山間仿若一首清脆的樂曲。皎潔的月光穿過如蓋的青松灑在這淙淙泉水之上,讓這流動的泉水閃閃發(fā)光。秋水,月光與青松在這靜謐的山林里共同營造出了幽清、空靈、優(yōu)美的意境,置身于其間,仿若置身于世外之境,難怪王維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國維曾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論是一江秋水、一池秋水,還是一溪秋水、一山清泉,從不同的詩人筆下流出,都已印上他們生命的痕跡,融入了他們經(jīng)歷生命中悲歡離合后的體味感悟,值得我們用心欣賞。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