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姜文英展示苗族剪紙技藝?!遣B 攝
中新網貴州劍河2月4日電 題:貴州苗族剪紙迎“立春” 巧手剪出幸福來
作者 吳昌連 吳玲 周燕玲
2月4日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立春”,苗族剪紙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姜文英戴著眼鏡,手持剪刀在一疊紅紙上靈活翻轉,花草、鳥獸等圖案便躍然紙上,方寸間,盡顯非遺技藝魅力。
苗族剪紙俗稱“苗族花紙”“剪花”,其紋樣以動物、花卉和人物為主,構圖飽滿、造型生動,多作為貴州省劍河縣苗族刺繡底樣和藍本。
“剪紙是祖上傳下來的,那時的規(guī)矩是傳女不傳男,我的姥姥和母親都熟練這門手藝。”與剪紙為伴30余載的姜文英說,2017年曾受邀請赴臺灣推廣苗族剪紙。
姜文英創(chuàng)作的“幸福虎”剪紙作品?!遣B 攝
為迎接虎年新春,姜文英很早就萌生了將虎元素和苗族剪紙藝術相融合,創(chuàng)作一系列虎年賀歲主題剪紙作品的想法。經姜文英千百次的剪磨后,一幅幅喜慶祥和、靈動可愛的虎形剪紙躍然呈現,盡顯傳統(tǒng)文化魅力,烘托出濃濃年味兒。
“作品分別叫‘吉祥虎’‘雞尾虎’,縈繞在虎圖騰周圍的蝴蝶是當下我們幸福生活的諧音,這個圓則代表著各民族團結一心。”姜文英一邊指著手中的苗族剪紙一邊高興地介紹著。
劍河苗族剪紙、苗繡等技藝源遠流長,匠人們在一描一剪、一針一線中,憑著從祖輩傳習下來的技藝連通古今,可比做記錄苗族歷史和當地民眾生活風俗習慣的“無字史詩”。
圖為苗族服飾上的虎元素?!橇?攝
“苗族剪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我要將這份事業(yè)繼續(xù)傳承下去,帶動更多的苗族姐妹們致富增收。”姜文英笑著說,經過繡娘巧手加工后,苗族剪紙在苗繡中得到了豐富和延伸。
姜文英還成立了劍河縣苗族剪紙藝術苑,與40余名繡娘聯手創(chuàng)業(yè),目前帶動當地200多人就業(yè),產品已賣到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地。
“訂單一來,我先剪出花紋樣板,然后交給繡娘依樣刺繡。”姜文英說,除苗族剪紙外,虎形圖騰經常被融入苗族孩童服飾刺繡創(chuàng)作中,取意虎威震四方,護佑孩童平安康健。
苗族服飾上的虎圖樣?!遣B 攝
除接訂單外,姜文英和繡娘們也會把產品放到集市上去賣,甚至拿去參加各種展覽活動,“最大的心愿是能帶動更多農村繡娘,將她們的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談及未來,姜文英希望依托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剪紙傳習所,讓苗族剪紙技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并在繡娘們精湛技藝加持下,錦繡事業(yè)如虎添翼,用一雙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