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五指山孩子,何以登上巴黎舞臺?

2024-05-07 08:56:05來源:??驼?/span>作者:謝凱
↑↑↑點擊觀看視頻《大山小孩唱到巴黎》↑↑↑
(拍攝 李天平 王詩童 剪輯 王詩童 封面設(shè)計 肖迪)

“我有一個愿望,要去全世界歌唱,給我一雙翅膀,我想帶著和平鴿,飛到小王子美麗的故鄉(xiāng)。”甜美的童聲,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回蕩。

5月3日,為獻禮中法建交60周年,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攜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黎族苗族文藝工作者赴法國巴黎展開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以音樂為切口,弘揚海南黎族苗族傳統(tǒng)文化,用歌聲傳遞中法友誼。

這群平均年齡約10歲的孩子,為何能到如此重要的國際性舞臺表演?他們的表演,又將給這場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活動帶來什么?

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音樂指揮家劉旻彈奏鋼琴時,孩子們圍在一旁跟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01

為何是他們?

歌聲與舞蹈的故鄉(xiāng)

培養(yǎng)出獨具特色的童聲合唱團

法國巴黎當?shù)貢r間5月4日下午,巴黎13區(qū)劇場,一場中法青少年音樂交流會正在舉行。18名黎族苗族孩子穿著改良過的民族服飾,從觀眾席走到舞臺中央,用法語演唱起了專門為法國兒童創(chuàng)作的《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這首歌。

參加演出的18名孩子全部來自五指山市水滿鄉(xiāng)。他們平均年齡約為10歲,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的僅7歲。

純真質(zhì)樸的童聲感染著在場觀眾,他們以熱烈掌聲歡迎這群異國的孩子。

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合唱時即興舞蹈。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一個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為何會有這樣一個獨具特色的童聲合唱團?

海南自古是歌謠之鄉(xiāng),中部山區(qū)民歌尤為盛行。生活在水滿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平常就處處有歌聲與舞蹈。著名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就出自這里。

2022年8月,在省級、市級多單位扶持下,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成立。合唱團常設(shè)水滿鄉(xiāng)中心學校。已在海南合唱界小有名氣的劉旻被邀請到水滿鄉(xiāng)教孩子們唱歌,與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另一名專業(yè)的聲樂指導老師楊純。

合唱團不占用正常教學課程時間,主要利用下午課余時間及周末進行常態(tài)化訓練,培養(yǎng)孩子們掌握識譜、聲部對位、演唱音色等音樂基本功。在老師們的耐心指導和專業(yè)培訓下,這群山里的孩子唱歌越來越好。

當?shù)貢r間5月5日,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在盧浮宮前合唱。(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供圖)

合唱團還推出了《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等多首原創(chuàng)歌曲,并改編《久久不見久久見》《我是五指山人》等耳熟能詳?shù)漠數(shù)孛窀?。古典的合唱形式與現(xiàn)代化的音樂編曲技術(shù)結(jié)合,再輔以黎苗文化的元素、孩子們童真稚嫩的臉龐和較強的綜合歌唱能力,使合唱團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guān)注。

兩年來,合唱團登上過博鰲亞洲論壇等多個大型表演活動現(xiàn)場,感受著大山之外的廣闊天地。

如今,這個從海南歌謠之鄉(xiāng)走出來的合唱團,首次登上了中法文化交流活動這個國際性舞臺,用他們溫暖而甜美的歌聲傳遞中法兩國的友誼。

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鄉(xiāng)方龍村,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訓練后回到家里玩耍。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02

因何受邀請?

一首歌把他們推上了國際舞臺

童聲合唱團很多,為何是這群五指山的孩子受到邀請去法國?這就要從一首歌談起。

“我們這次演出要唱7首歌曲,其中有兩首是用法語演唱。”劉旻介紹,這對孩子們的記憶力、理解力等都是一次考驗。

其中,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是合唱團這次法國之行的重頭戲。據(jù)詞曲作者劉旻介紹,他是受法語歌曲《如果我去中國》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這首法語歌在去年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華后迅速成為熱門歌曲。

2023年8月,看到這個歌在中國廣泛傳播后,劉旻在訓練中也嗅到了孩子們想去法國的愿望,“想著我們能不能讓中國的孩子也用一首歌隔空回應法國孩子,歌曲《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創(chuàng)作。”

4月20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正在排練歌曲《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劉旻介紹,《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把五指山少數(shù)民族文化特色和法國元素結(jié)合起來,既有海南黎苗民歌風格,又融入了法國元素,寄予中國孩子對中法兩國友誼長存的美好愿望。12月底,經(jīng)過3次仔細修改,2次音棚錄制后,這首歌最終定版。

2024年1月,在中法建交60周年紀念日前夕,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盛裝演唱錄制MV《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被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用法語推薦和點贊;25日這首歌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的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會上播出;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法語頻道全網(wǎng)推送該MV,人民日報《俠客島》公眾號轉(zhuǎn)發(fā),合唱團也開始“火”了起來。

上圖: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放聲歌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下圖: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穿上民族服裝后梳理頭發(fā)。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今年3月,巴黎舉辦的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活動——“你好!中國 陽光海南”海南旅游推介會上也現(xiàn)場播放了孩子們合唱的視頻MV。

法國巴黎法中友好協(xié)會副主席利亞齊德·本哈米說:“孩子們唱的大山,是象征中法兩座文化相望的山。這是兩種文化通過兒童的視角在互相了解,讓我們深受感動。”

今年4月,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分別向五指山市發(fā)出邀約,邀請合唱團于5月初赴法參加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動,并與《如果我去中國》的原唱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同臺獻藝,共同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

上圖:當?shù)貢r間5月4日,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在巴黎2024年“中法美食嘉年華”活動現(xiàn)場合唱。(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供圖)

下圖:當?shù)貢r間5月6日,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與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現(xiàn)場交流。(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供圖)

03

帶來了什么?

找到文化交融的共鳴

續(xù)唱中法“知音”情緣

文化藝術(shù)是無國界的,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可以相互吸引、交融互鑒。

這次到法國,18名孩子還會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法建交60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和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等多名法國孩子們一同開展合唱訓練和同臺獻藝、共跳舞蹈等活動,在巴黎這座城市浪漫的氛圍中,以音樂等藝術(shù)形式,找到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共鳴,續(xù)唱中法“知音”情緣。

當?shù)貢r間5月5日,在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18名孩子與巴黎寶麗聲童聲合唱團首次見面并進行合唱訓練過程中,在場法國小朋友情緒高漲。

當?shù)貢r間5月4日,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在巴黎一家劇場內(nèi)舉行的中法青少年音樂交流會上首次登臺演出。(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供圖)

寶麗聲童聲合唱團成員Ferrari angelina說道:“中國小朋友跨國來與我們合唱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我們特別幸運,希望中法兩國的友誼能繼續(xù)保持下去。”

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音樂指揮家劉旻指導孩子們歌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寶麗聲童聲合唱團團長特里戈·伊麗莎白表示,能在萬里之遙的法國見到中國的小伙伴非常驚喜,這能加深我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兩國小伙伴一起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

當?shù)貢r間5月5日下午,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18名孩子與五指山當?shù)乩枳迕缱逦乃嚬ぷ髡邅淼奖R浮宮、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等巴黎著名地標,帶去了黎族苗族服裝、黎族竹木器樂、黎族民歌等海南本土文化的展示,吸引了眾多外國朋友的駐足觀看,讓他們在非遺技藝中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與活力。

參加代表團的五指山“昆賽組合”成員黃志龍說,他在巴黎的地標唱起了黎族民歌,展示了豐富的中國元素,“我想讓世界看到,這是我們的中華文化。”

另外,代表團后續(xù)還將參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gòu)。從青少年的對話交流到文化路演,雙方以豐富鮮活的方式呈現(xiàn)兩國優(yōu)秀文化精華,積極探尋人文交流的新途徑新方式,以此深化民眾間的相互認知和理解。

4月26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一名隊員穿上苗族服裝后,高興地跳舞。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合唱表演帶給孩子們的,更是脫胎換骨般的變化,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鄉(xiāng)村孩子的精神面貌。

合唱團帶隊老師、水滿鄉(xiāng)中心學校教師陳慧從合唱團成立起就一直陪伴著這些孩子,見證他們蛻變的過程。

“孩子們下午放學后,都在家主動練習。”陳慧告訴記者,合唱團從3月中后旬開始正式訓練,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孩子們每周都要進行5個多小時的練習,每一位孩子都很投入,非常珍惜這次出國演出的機會。

王燕琳在水滿鄉(xiāng)中心學校讀四年級,她從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始就主動申請加入這個合唱團學習音樂,在此之前,她幾乎沒有任何音樂基礎(chǔ),不止是她,合唱團的多數(shù)成員也是如此。

“我就是喜歡唱歌,也想唱歌。”面對采訪,王燕琳的言語間還藏有山里孩子的靦腆。

上圖:4月20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老師提醒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注意表情管理。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下圖:4月27日,在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坐著練習歌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從沒有音樂基礎(chǔ)、欠缺表達能力、怯場怕生的孩子變成舉止大方、樂于表達的積極向上的學生,這種學習經(jīng)歷對他們畢生都會有積極的影響。”劉旻說,合唱音樂的影響對于大山里的孩子們而言,是可塑造他們未來的一切可能性,除了開闊眼界外,也讓他們真正在內(nèi)心建立起一種自信。

5月3日下午出發(fā)時,王燕琳跟記者說,她最喜歡的歌曲是旋律優(yōu)美的《久久不見久久見》,這次去法國會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唱這首歌,“讓他們從這首來自五指山的歌中看到不一樣的我們”。

當?shù)貢r間5月6日,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在“璀璨甲子 中法情緣”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人文交流活動中獻唱《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五指山市中法文化交流代表團供圖)

孩子們帶去法國的不止有歌聲,還有一系列精心準備的海南禮物。在啟程前,合唱團的成員們大包小包裝著熊貓玩偶、海南坡鹿徽章、海南長臂猿背包,他們將把這些具有中國特色海南特色的小禮物贈給法國的小朋友,讓它們成為見證中法友誼的珍貴回憶。

《如果我去中國》與《把五指山唱給法蘭西》的隔空呼應,歌謠之鄉(xiāng)與世界藝術(shù)之都的溫暖互動,這群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中法文化小使者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文化交流的力量,也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海南。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奔向中法友好的下一個甲子,還會有更多像五指山黎苗童聲合唱團一樣的未來力量接續(xù)前行。

責任編輯:高瑋怡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