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藝術細胞的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廣播電視總局主編古利法麗扎·拉馬扎諾娃不放過任何一個能拍出美照的地方,她在中國酒文化城古色古香的景色里定格(周斌 攝)
茅臺酒無疑是中國符號之一。
“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歐亞媒體考察團成員,無人不識茅臺酒。“李白飲酒寫出《將進酒》,武松酒后打老虎。”“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鐵木爾·庫瓦托夫,脫口而出中國“酒故事”。
一字一典故,字字和酒相關。“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鐵木爾·庫瓦托夫說:“記錄下來,慢慢消化。”(溫素威 攝)
9月3日上午,參加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歐亞媒體考察團,來到貴州省仁懷市的中國酒文化城,體驗中國名酒茅臺的文化魅力。
中國酒文化城位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酒廠內,占地3萬平方米,包含漢、唐、宋、元、明、清、現(xiàn)代等不同時代建筑的七個館,分別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國酒業(yè)的發(fā)展和與酒有關的政治、經(jīng)濟、 軍事、文化及民俗等;展示了酒類生產(chǎn)的發(fā)展延革、釀造工藝,是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認證的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館。
歐亞媒體考察團成員對中國的“詩仙”李白都很感興趣(陳斌 攝)
如果說酒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那么中國茅臺酒一定是最醉人的語言。
到達中國酒文化城,茅臺酒特有的醬香撲鼻而來?!豆_克斯坦實業(yè)報》總編輯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對中國的酒文化很感興趣,不但挨個展位參觀,還給其他國家同行當起了俄語講解員。
謝里克•科爾茹姆巴耶夫在閱讀《申報》對茅臺酒的報道(周斌 攝)
愛和中國雕塑合影的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晚報》第一副總編輯妮娜·尼奇博洛娃說,她之前就知道中國茅臺酒,并且品嘗過。在他們的國家,現(xiàn)在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圖書館里也有很多中文書籍。她說,“中國語言、中國酒、中國書,都是熱門。”
喝過茅臺酒的妮娜·尼奇博洛娃在中國酒文化城里留影(周斌 攝)
摩爾多瓦“信息標簽”通訊社社長亞歷山大•塔納斯笑稱,他的國家素有“葡萄酒之鄉(xiāng)”美譽,雖然他平常主要喝低度的葡萄酒,但是高度的白酒會“讓自己感覺更幸福”。他對比了摩爾多瓦和中國的做法。他說,“我的國家常用舉辦紅酒節(jié)日的方式傳播酒文化,而中國政府為保護文化遺產(chǎn)做了更大努力,會把酒文化歷史梳理出來,不光有珍貴的文物,還想方設法鼓勵人們參觀。”
穿過歷史的厚重,行至中國酒文化城的深處,參天古樹旁有一座現(xiàn)代的建筑,陳列有各種樣式的茅臺酒,還有走創(chuàng)意混搭風的茅臺雞尾酒和茅臺冰淇淋。果然懂創(chuàng)意的茅臺更加光芒四射,來自歐亞各國的考察團成員都迫不及待地來上一杯,挖上一勺,用喝慣了伏特加、葡萄酒的味蕾感受來自東方特有的醬香風味。
創(chuàng)意混搭風的茅臺雞尾酒和茅臺冰淇淋很受歡迎,外媒記者不停問“還有嗎?”(左一為亞歷山大•塔納斯 溫素威 攝)
淺酌之間,格魯吉亞“經(jīng)濟中心網(wǎng)”總編輯莉安娜·喬爾喬利亞尼可能是收獲最大的一位,中國茅臺酒與冰淇淋的結合讓她印象深刻,她感嘆“這種奇妙的結合是一種中國創(chuàng)造”,味道好極了。
莉安娜·喬爾喬利亞尼在品嘗茅臺雞尾酒后收獲了自己的生日蛋糕,許愿前先干了一杯茅臺酒(陳斌 攝)
這一天,正巧是莉安娜·喬爾喬利亞尼的生日。她說,可以和這么多來自各個國家的朋友,在中國名酒發(fā)源地,用茅臺雞尾酒來慶祝生日,“是一次難忘的奇妙旅程”。
“干杯!生日快樂,友誼長存。”
漢語、俄語、英語,媒體同行們舉起酒杯,高聲祝福。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