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雜志文章

“當代愚公”,7年鑿出絕壁天路

2021-10-29 11:40:04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楊學(xué)義
大號 中號 小號
   毛相林是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他說:下莊精神,就是不怕死,死不怕!

毛相林站在險象環(huán)生的雞冠梁上,他身后這條掛在懸崖絕壁的下莊天路,傾注了他和下莊村民們的大量心血。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四面群峰聳立。村民世世代代傳唱著這首山歌。過去村民要出村,得向后山攀爬,繞過108道“之”字拐,越過三個巨大的山墩子,才能翻過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爬到最高的三墩子上,會看到一派壁立千仞之景,煞是驚人。其中最高的一座孤峰狀如龍頭,恰似仰天長嘯,是為“笑天龍”。
  傳說“笑天龍”因觸犯天條,被天庭鎖至下莊。困龍猶斗,一躍而起,以山墩為階,躍至山巔。行至三墩子,江山盡覽,困龍不禁豪情萬丈,倚石仰面狂笑:“天庭,你把我如之奈何?”天庭震怒,厲聲呵斥:“困龍豈可笑天?”霎時,晴空霹靂,正中困龍下顎,血流三日不止。困龍由此化為山巔巨石,以示天庭懲戒。
  驚心動魄的神話傳說向世代村民傳遞著一種宿命:下莊村是一個連巨龍都爬不出去的地方。而如今,一條蜿蜒8公里的公路懸掛在巨石嶙峋的山崖邊,從高空俯瞰,竟也恰似一條纏繞在群山之中的臥龍,顛覆了祖先的神話。如果天氣晴朗,站在路途最險處的“私錢洞”觀景臺眺望,讓人不禁慨嘆:有誰會想到,這竟是下莊村民用雙手硬生生鑿出來的天路!
  帶領(lǐng)村民鑿出這條天路的,就是在2月25日剛剛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jié)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xí)近平總書記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毛相林頒獎。
  被時代消解的世外桃源
  當《環(huán)球人物》記者沿著絕壁之路行進在下莊村的途中,正值大霧。沒了遠方景色的參照,雖體會不到壯觀,卻恍若身處仙境。當終于走到山溝的下莊村,就能體會到這里一派其樂融融的世外桃源之景。
  “這個村子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最初張姓人家為大戶,從他們最初的選址來看,應(yīng)是看中了這里肥沃的土壤。”毛相林向記者娓娓道來,在農(nóng)耕時代,這里真的可以媲美桃花源。從自然條件來看,下莊村在農(nóng)業(yè)種植上得天獨厚。毛相林說,即便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這里的村民一年也能殺兩頭豬,種兩季苞米,“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很多住在山外、山上的女子都會嫁過來”。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發(fā)生了變化。全村人察覺到,越來越多的下莊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來,外村的姑娘也不嫁到這里來了。村民看到“光棍”越來越多,開始著急了:斷了香火怎么辦?此前,在村里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的毛相林經(jīng)常要翻過后山,去外面采購肥料,在80多公里外的村子,他看到村民家中擺了一些新鮮“玩意”,好奇不已。詢問后才知道,這些東西是電視、冰箱,“他們還告訴我,冰箱可以凍肉、凍菜,可以保鮮”。毛相林感到很羞愧,幾百年來,下莊人享受著豐饒的物產(chǎn),與生俱來的驕傲氣質(zhì),瞬間被外面那些他們不了解的現(xiàn)實摧毀了。
  1997年,有一組修路前的數(shù)據(jù)讓人觸目驚心。在下莊村的96戶、397人中,有100多人沒去過縣城,也沒見過公路、汽車和高樓;有300多人沒見過電視;有100多人從未看過電影。好幾戶下莊村民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在他們的印象里,村里好幾個老太太不到20歲就嫁到了這里,但至死再未出過山,“她們出嫁之時,和娘家就是永別”。
  再高的山,都擋不住時代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村里一個女人和丈夫吵了幾句嘴,越想越虧,認為嫁到這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和后代,竟喝毒藥自殺了。還有一次,村里來了幾個穿著另類,染黃毛、有紋身的社會青年,看到村里水靈靈的姑娘,竟誘騙招工,欲行拐賣之事。當毛相林處理這些問題時,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下莊村的閉塞與時代的巨變越來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見世面,下莊人就難以生存下去了。
  不顧一切,鑿出去!
  遇到晴朗的天氣,汽車行進在下莊村陡峭的絕壁上,一路都能感受險象環(huán)生。尤其在雞冠梁、私錢洞、魚兒溪等關(guān)鍵路段,更讓人心有余悸。而當時修路的村民,要遭遇怎樣的險境呢?
  1997年,剛剛擔(dān)任村黨支部書記不久的毛相林與駐村干部一拍即合,鐵了心要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路來。“毛相林是不是瘋了?”有的村民質(zhì)疑他異想天開,有的則質(zhì)疑他會因缺乏資金半途而廢。但也有迫切想修路的村民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家每戶喂一頭豬,每頭豬100公斤,賣400元,全村一年就可以賣將近4萬元,10年就是40萬元,可以買40噸的炸藥、雷管、導(dǎo)火線等修路物資。而只要3噸的物資就足以支撐修兩個月的路,剩下的時間,村民可以外出打工,養(yǎng)家的同時繼續(xù)攢錢修路。毛相林在當時就對村民們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他這句話也被習(xí)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引用了。

年輕的毛相林(右二)同干部、村民實地研究部署下莊村道路建設(shè)。
  村民動容了,短短的5天內(nèi),就籌集了3960元,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毛相林找到了母親,他的母親是位老黨員,將省吃儉用的700塊養(yǎng)老錢借給他。毛相林還將房子抵押出去,貸款修路。“如果這個時候我不沖在前面,不帶這個頭,老百姓怎么會服你?”
  讓村民最擔(dān)心的,還是人命。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怎會不死人呢?毛相林說:“從我記事至今,由于爬后山墜崖摔死的,就已經(jīng)有27個人了!我們怎樣都會有犧牲的,但這樣的犧牲卻能讓子孫后代獲益!”就是這20多人,也還不是死亡人數(shù)的全部。在下莊村,由于煤炭運不進來,村民只能靠劈柴取暖,而樹木多長在高山懸崖,數(shù)年來有很多村民都因砍柴墜崖身亡。
  村民們被說服了,紛紛簽訂生死狀。1997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體奔赴懸崖之上的魚兒溪畔的龍水井,并在附近懸崖安裝了炸藥。隨著毛相林一聲令下,轟隆隆……下莊村的希望之路開鑿了。
  每一戶下莊村民都能回憶很多親歷的修路細節(jié)。當時,村里每戶都要派人修路,如果不派,就要出錢。除了極特殊情況,每家無論男女,都有人奔赴施工現(xiàn)場。由于回村不易,修路村民經(jīng)常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到了晚上施工現(xiàn)場的村民就擠在懸崖上,席地而臥,女人睡的靠里一些,男人們擠在外面。無論吃喝拉撒,全在懸崖解決。這里的艱苦條件可想而知,有時還會有山上的蛇和老鼠掉下來,專門往村民被窩里鉆。
  村民張國香在最險要的雞冠梁背水煮飯。她當時已經(jīng)52歲了,丈夫長期生病臥床,孩子還在讀初中,只好親自上陣。她每天要到山下的魚兒溪背兩趟水,背后的塑料水壺有52公斤重,兩手還要各提一只5公斤重的水壺,每天往返十多公里。在雞冠梁,道路尚未修通,村民用野藤捆上圓木棒,搭上一個簡易的施工“天橋”,而橋下就是萬丈深淵,張國香每天要在這里走上4趟。
  幾乎每一個村民都有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jīng)歷。村醫(yī)楊亨華高大魁梧,人稱“大力士”,能夠搬動350公斤重的鐵管,行走近百米。“有一次安裝了三個炸藥包,前兩個都響了,第三個就是不響”,于是他走近看,距離快兩米時,炸藥突然爆炸,“如果再走近一點,就沒命了”。還有一次,山澗放炮過程中,碎石飛到了對面崖壁上,反彈回來,“嗖”的一聲,順著楊亨華腰間劃過去了,“皮帶被擊碎了,如果再正一點,我也死了”。楊亨華還見過一位村民在懸崖上往下踹石頭,但順著一同滑了下去,“幸虧邊上有一個石頭卡住了他,否則就是500米的懸崖,必死無疑”。而這位村民,在巨大的驚恐之后,平復(fù)了心情,繼續(xù)干活。

左上圖:奮戰(zhàn)在崖邊的下莊人將石頭推下懸崖。
左下圖:上世紀90年代,進村采訪的記者要從后山崖壁上由村民送下來。
中圖:下莊村民吊在繩索上,艱難開鑿山路。
右上圖:修路時,毛相林在用鋼釬撬動巨石 。
右下圖:下莊村民把“廚房”搬到了施工現(xiàn)場。(本版圖片均為駱勇攝)
  還有更加極端的情況。一位村民回憶,有天一組施工隊回到村里休整,將生活用品都留在了巖壁工地上。而其他施工段的村民在深夜聽到一聲驚天巨響,大家都被震醒了。等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施工隊頭頂上方的整片巖石都塌了,如果那組施工隊當天不是恰巧離開,所有人都會斃命。
  真正的犧牲畢竟在所難免。從1997年開工到2004年貫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犧牲了6名村民。1999年8月的一天,村民沈慶富被山上掉下來的巨石砸中腦袋,墜崖身亡,年僅26歲。那一天,他剛剛請了兩天假,準備下山與半年未見的妻子和不滿3歲的孩子團聚。而墜崖前,他正趁著黃昏,往前趕工。50多天后的9月30日,36歲的黃會元也被石頭砸中了腦袋,墜崖身亡。“想脫貧致富嘛!其實修這條路,我們這代人也享受不到什么,主要是為子孫后代造點福。”犧牲的前一天,恰有記者到一線采訪,面對攝像機,他說出了這句話,留下生前唯一影像。
  20多年過去了,毛相林對黃會元至今心存愧疚。黃會元本來在1995年已經(jīng)舉家遷往湖北省荊門縣,他在當?shù)夭墒瘓?,學(xué)會了鑿巖機技術(shù)。是毛相林說服黃會元回來的,而黃會元跟妻子軟磨硬泡,最終才決定帶著三個孩子回鄉(xiāng)。村民沖到崖底,將黃會元的尸首抬回了村,交給他父親黃益坤。“我們晚輩都叫他坤爺,這個人脾氣古怪,性格比較孤僻,我們從小就怕他”,毛相林做好了挨打挨罵的準備,下決心負荊請罪。但沒想到黃益坤并未責(zé)怪誰,反而對他們說“沒想到你們還能把他尸首抬回來”,還囑咐將原本為自己準備的那口棺材給兒子用。
  10月1日晚上,全村為黃會元舉行了葬禮,毛相林的心理防線崩潰了。面對以往村民的質(zhì)疑,甚至攻擊,他絲毫沒有動搖、退縮過,但短短50多天內(nèi)連死兩名鄉(xiāng)親,他有了放棄修路的念頭,整村村民也陷入了巨大悲痛中。就在這時,誰也沒有想到,黃益坤在葬禮上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兒犧牲了,我還要動員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火,把這條路修通。只要把路修通了,子孫后代就可以擺脫貧困!”
  全村震驚了,沒想到這個怪老頭竟深明大義!毛相林被點醒了:鄉(xiāng)親不能白死?。∮谑撬麑λ性趫龅拇迕窀吆埃和饫^續(xù)修路的請舉手!此時,所有村民都舉起手,自發(fā)喊出“我們同意!”可以說,從黃益坤說出這句話開始,下莊的這條天路就注定要修通了!后來,又有4名村民犧牲,也有人受傷,但毛相林和村民們再也沒有動搖過。
  修“天路”難,走致富路更難
  2004年4月,這條8公里的“天路”終于鑿?fù)恕C嗔终伊艘惠v車開進村,全村男女老少跟在后面,嘖嘖稱奇,“真是菩薩顯靈!”對不少老人來說,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汽車。毛相林更加深刻意識到,修路只是讓村民擺脫貧困的開始。
  在修路的7年時間里,除了犧牲,下莊村民還經(jīng)歷了很多挫折。在如今的私錢洞觀景臺,有一段半途而廢的修路痕跡,就是由于當時測量不精確,走了彎路導(dǎo)致的。而在后來尋找下莊村脫貧產(chǎn)業(yè)的探索之路上,毛相林甚至走了更多的彎路。
  下莊村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以選擇種植的農(nóng)作物種類很多。但常年與外界隔絕,村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量吃不掉的糧食、水果爛在地里,或者喂豬。所以村民雖然有大把肥沃土地,人均收入?yún)s不高。
  路修好后不久,毛相林開始規(guī)劃村中產(chǎn)業(yè),他看中了利潤最高的漆樹。“種這個樹基本不會有什么成本,冬天埋下來,第二年春天就能長高了,利潤也高。”不過意想不到的是,“老百姓一沾到生漆,皮膚就會爛,尤其是夏天,我們這里氣溫高達40多度。”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漆樹怕高溫,到了第二年夏天,全部死掉了。
  2008年,種植漆樹失敗后,毛相林將目光投向養(yǎng)蠶。但是由于種植桑葉的方法不當,蠶吃完后營養(yǎng)不良,也都死掉了。2010年,不少村民又看到村里其他戶養(yǎng)起山羊增收顯著,于是自發(fā)購買山羊,在山地放牧。這一次,毛相林因為受前幾次的嘗試打擊,沒有號召村民。“但山羊一多,問題就來了,以前只有六七家村民養(yǎng)二三十只山羊,現(xiàn)在一下多了兩三倍,山羊又不能圈養(yǎng),沒得歸宿。”漫山遍野的山羊跑在下莊村,最要命的是吃村民田里的莊稼,“那段時間,老百姓之間糾紛很多,每天都有兩三起,山羊特別愛吃洋芋、麥子、苞谷,特別是苞谷,快被山羊吃光嘍。”許多被吃了莊稼的村民要求羊主人以山羊作賠,打得不可開交。最后,村里統(tǒng)一安排將山羊賣掉,才最終解決了糾紛。
  從2010年到2013年,毛相林經(jīng)歷了脫貧之路的“至暗時刻”。“那段時間,村民經(jīng)常埋怨我,說好幾次聽我的都失敗了,沒得成功。閑言碎語也很多,我當時賭氣,不想搞了”,毛相林在村里面臨著信任危機?,F(xiàn)在再回想那段歲月,他說:“修路難,發(fā)展更難。修路還可以靠一股蠻干勁兒,但發(fā)展不行,要靠科學(xué)。”付出了好幾年的代價之后,毛相林才意識到這一點,于是開始向外界求助。
  他遍訪縣里的農(nóng)業(yè)專家,還到周邊各地求人指導(dǎo)。“在外到處求人,回村還要受冷嘲熱諷,面對這種情況不委屈嗎?”《環(huán)球人物》記者問。“其實只要黨員干部做了一點好事,老百姓就能記住,我還是沒有做好。我這個黨支部書記,不是給個人當?shù)?,是給大家、給老百姓當?shù)?,就是要給老百姓謀福利。如果老百姓有怨言,要怪你不善于總結(jié),要有勇氣將事情一件件給老百姓解釋清楚,讓他們心服口服地重新信任你、擁護你!”毛相林說。
  2013年,經(jīng)過深思熟慮,毛相林重新出發(fā),推廣“紐荷爾”臍橙種植。他首先在村委會上向所有村民做檢討。“我總結(jié)了下莊村過去失敗的經(jīng)驗,主要是怪我沒有文化,不懂技術(shù),不善于總結(jié),總是盲目,請大家原諒。”不少村民依然不敢投入資金,因為往年真金白銀扔進去沒有回報,他們擔(dān)心錢再次打水漂。但這次毛相林有了底,他不僅充分咨詢了專家,還看到鄰近的奉節(jié)縣成功種植“紐荷爾”,增收效果非常好。他還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當時縣農(nóng)委有專項資金,樹苗不僅不要錢,村民挖一個窩子還給10元錢,長活一顆樹苗給5元錢。老百姓覺得這是給他們打工了,有保障,就搞嘛!”現(xiàn)在再來到下莊村,可以看見漫山遍野紅彤彤的“紐荷爾”。“村里的1000畝地,現(xiàn)在有650畝種植‘紐荷爾’。”2018年,村里成立專業(yè)合作社。2019年,“紐荷爾”迎來第一年豐收,《環(huán)球人物》記者走訪了幾家村民,不少人通過種植臍橙,年收入可達3萬元。“現(xiàn)在還只是掛果期,預(yù)計2023年到豐產(chǎn)期,一棵樹年產(chǎn)不低于100斤,村民收入會更高!”


上圖:2021年1月7日,毛相林在背運剛采摘的柑橘。
下圖:2021年1月6日,毛相林(右)向水果商介紹下莊村的水果種植情況。
  我理解的下莊精神:不怕死,死不怕!
  “孩子能帶給我最多的感動”,在下莊村任教40多年的老教師張澤燕回憶。“上世紀70年代,我在語文課上讓學(xué)生用不同的詞組造句,結(jié)果一個學(xué)生造的所有句子都只有學(xué)習(xí)、勞動兩個詞。因為他的生活里,沒得其他東西。”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不少孩子就開始表達對外界的向往了。一位和父母一起出過山的學(xué)生,在張澤燕布置的作文“我的××”中,竟寫了“我的車車”,饒有興致地講述著他在外面世界看到的汽車。到了上世紀90年代,就有學(xué)生在美術(shù)作業(yè)“我的家鄉(xiāng)”中,將下莊村描繪成有車、有別墅、有公園的現(xiàn)代化莊園了。
  為了實現(xiàn)下一代的夢想,所有下莊村民都舍得傾其所有。《環(huán)球人物》記者見到村中一位叫王先翠的村民,在上世紀90年代,村里剛剛通電時,她的丈夫因接電線觸電身亡,留下一個女兒。后來她再嫁,第二任丈夫又因上山砍柴墜崖身亡,留下一個兒子。她只得接替丈夫名額,上山修路。懂事的女兒從很小就幫媽媽分擔(dān)家務(wù),照顧弟弟。記者走訪期間,正趕上王先翠的兒子放假在家,“我從來沒看到過媽媽哭,但我知道,她很不容易,我要好好待她”。但王先翠說,自己在那幾年像丟了魂,經(jīng)常一個人偷偷流淚,也想過尋短見,但放不下父母和孩子。再到后來,她變得樂觀,甚至不屈,“我這么命苦,兩任丈夫都死掉了,還不是沒有路,村子封閉鬧的?”如今王先翠已經(jīng)沒了心理陰影,同記者對話時,回憶過往,也多數(shù)是面帶微笑。命運給她以重擊,但她憑毅力戰(zhàn)勝了噩運。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但每條通往美好的人生之路,注定和那條天路一樣,驚心動魄,險象環(huán)生。
  毛相林個子不高,自稱“毛矮子”,村民也都這樣叫他。在下莊村,還有很多個子矮、身體瘦弱的村民,但他們內(nèi)心卻蘊藏著巨大能量!“其實我是個不好惹的暴脾氣,別人數(shù)落我,我真想直接站起來搞兩下!”正是這樣一群下莊村小個子,攜手征服了巍峨群山。

2020年7月,無人機拍攝的下莊村“天路”。
  “我理解的下莊精神就是:不怕死,死不怕!”毛相林說,如果下莊村民怕死,就修不出這條路,“以前,我們即便死了人,還是要繼續(xù)修這條路,現(xiàn)在不需要我們付出生命代價,只需要科學(xué)和智慧就能致富,為什么就不能堅持呢?”
  毛相林被稱為“當代愚公”,但這種“愚”是一種“大智若愚”。也許,只有主動迎擊人生的難、世間的險、歲月的苦,在陣痛中擁抱變化,甚至在必要時義無反顧地犧牲,才能真的迎來美好。毛相林說:“我想,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脫貧攻堅上有用,在各個行業(yè)領(lǐng)域,也能讓人終生受用!”(本刊記者 楊學(xué)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