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從中國“故事”到中國“敘事”

2022-05-30 16:22:53 來源:《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江寧
大號 中號 小號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前,在被西方話語占據(jù)先發(fā)優(yōu)勢的國際輿論場,我們依然面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這一點,很像中醫(yī)。中醫(yī)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yī)藥治病救人,在抗疫斗爭中更是療效顯著。由于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式,中醫(yī)同現(xiàn)代醫(yī)學的“話語體系”還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由此制約了對外交流、推廣和更大范圍的發(fā)展。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輝煌的實踐成就,都是我們可以充分講述的精彩故事。但是,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的大背景下,我們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一定程度上也面臨同樣的“溝通障礙”問題。簡而言之,我們的短板,不在“故事”,而在“敘事”。
  近代以來,在物質文明大幅飆升的同時,西方也主導了全球范圍內(nèi)的基本價值、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推廣。西方學者以西方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和立論基礎,由憲政、權力制衡、三權分立、公民社會、“經(jīng)濟人”假設、個人主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出發(fā),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總結推演出一系列理論學說。這些理論探索大多是基于西方實踐的地方性記述、局部性概括、階段性總結,自有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問題是,這些基于人類文明局部實踐的理論探索,卻被刻意包裝成“普世價值”,成為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被奉為圭臬的“元敘事”,成了無需論證、只需服膺的“真理”,儼然神圣不可侵犯。西方敘事由此建立起來,支撐著“西方優(yōu)越論”乃至“西方中心論”傲慢橫行。這是西方輿論唯我獨尊、罔顧公義甚至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深層原因。
  構建中國敘事體系之難,就難在這。同時必須看到,時代風云變幻,也為我們在變局中開新局提供了機遇。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如今已然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向世界展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形象,既出自中國的內(nèi)生需要,也源于世界的外在關注。加快構建中國敘事體系適逢其時。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和中國奇跡的成功實踐,是中國敘事體系能夠“立”住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素材。
  尤其要看到,世紀疫情正在推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發(fā)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這意味著,支撐國際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安全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邏輯,也必將隨著實踐的發(fā)展重塑再造。我國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圍繞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是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重要契機。
  我們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我國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fā)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tài)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要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設新型國際關系。要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fā)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
  撫今追昔,當資本主義引領世界進入上一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中國在諸多方面實力羸弱,被剝奪了參與那一輪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建構的權利。這一次,我們有底氣和實力參與進去,我們更要有勇氣和能力參與進去。
  具體而言,我們需要運用兩個資源,采取兩種視角,完成兩項任務。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和傳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指導和推動,是中國敘事體系建構的兩個有力支點。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風范,是體現(xiàn)中國敘事體系民族性特征的重要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fā)展,包括“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話語的不斷闡發(fā)和完善,既指導著中國敘事體系的建設,其本身又是中國敘事體系時代性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
  中國視野中的世界,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是構建中國敘事體系需要秉持的兩個基本視角。各個國家都是特殊的個體,一般性中凸顯特殊性,特殊性中蘊含一般性。強調特殊性,忽視一般性,敘事體系構建就容易陷入自說自話、無從交流的困境。中國敘事體系需要統(tǒng)籌好一般性與特殊性的關系,要在闡釋好世界發(fā)展一般性的基礎上,講清楚中國實踐特殊性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它對一般性的暗合、發(fā)展與貢獻。
  一“破”,二“立”,是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的兩項艱巨任務。所謂“破”,就是要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豐富實踐出發(fā),證偽西方話語體系所賴以構建的核心概念,努力打破那些占據(jù)主導地位似乎不證自明的所謂西方“元敘事”。所謂“立”,就是要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共同福祉出發(fā),基于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和中國奇跡的成功實踐,順應國際社會理解訴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努力構建具有共同價值基礎、能被廣泛接受的敘事邏輯。
  總體來說,構架中國敘事體系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有利于彌合思維方式不同、價值觀念差異,最大限度爭取國際話語權,降低我國發(fā)展的輿論成本,歸根結底,有利于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huán)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評論員 江寧)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