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品書

興業(yè)消費金融邀您聆聽品書專欄:五畝地上的流水賬

2021-10-25 12:42:05
大號 中號 小號
\
△作家陳村推薦,李娟《記一忘三二》


 
  》》》品讀經(jīng)典,向美好而生。您正在閱讀的是由環(huán)球人物與興業(yè)消費金融聯(lián)合推出的“品書·向美而生”專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五畝地上的流水賬。
 
  《記一忘三二》是李娟繼《冬牧場》后又一部隨筆集,書名取自古詩,寓意對時間流逝中瑣碎日常的珍惜和遺失。正是這些“流水賬”,帶給李娟豐富的文學滋養(yǎng)和寫作源泉,“我打開的明明是一條河,滔滔不絕,手忙腳亂也不能汲取其一二”,她在這本書的“代自序”中這樣說。由此可見,這仍然是能夠引起讀者感動的“阿勒泰”的那個李娟。關于李娟,作家陳村說:“這樣的文字是教不出來的”;作家劉亮程說:“我為讀到這樣的散文感到幸福,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jīng)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
 
 
  全中國叫李娟的人有24萬,名字使用率僅次于王明、劉強和張紅。但若在百度搜“李娟”,第一條永遠是著名女作家。2010年到2012年,李娟出版《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等書,以“對牧民生活的細致描寫”驚艷文壇。她講述自己在新疆阿勒泰山區(qū)跟母親做裁縫、賣小百貨,與牧民轉場的故事,把看似無聊的牧場寫得生趣盎然。有人甚至把她比作當代蕭紅,認為阿勒泰之于李娟,就似呼蘭河之于蕭紅。
 
  替她吶喊的人很多,為她擔憂的人也不少。2010年,上海作協(xié)舉辦了一場李娟專題研討會,王安憶就對李娟提出了一絲疑問:“寫了十來年阿勒泰,今后怎么寫?”2012年《羊道》系列后的5年,李娟再無新書出版,于是很多人問她:人的經(jīng)歷是有限的,寫完了怎么辦?
 
  后來,李娟在散文集《記一忘三二》里做了回應:“寫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寫作就是開一瓶飲料,喝完拉倒??晌掖蜷_的明明是一條河,滔滔不絕。”經(jīng)歷寫完了,就寫流水賬吧。
 
  《記一忘三二》是李娟這些年閑暇之余興致所至寫下的閑筆,“大事小事統(tǒng)統(tǒng)先記下來”。她說:“這種記錄無拘無束,率性而為,非常過癮。”她還給這種過癮起了名,叫“李娟式快樂”。
 
  與李娟過去的寫作比,這本書里的日常更加日常,故事幾乎只發(fā)生在她那阿勒泰市郊的五畝地院子里——那是她前年新買的。她寫母親到處藏錢的糗事,老太太生病“囑咐后事”,交代了N個藏錢的秘密基地,后來病好了記憶卻差了,竟把藏到垃圾堆里的錢付之一炬;她寫給家里的母狗豆豆“避孕”的趣事,喂藥、拴鏈子都沒用,豆豆甚至挖地洞逃出籠子和公狗“生仔”,讓人哭笑不得;她也寫自己的戀愛史,遇過賣假鈔的小伙、開礦車的窮小子,還有比自己小5歲的工友,一路談著不怎么樣的戀愛,最后變成大齡宅女……即便不寫引人好奇的阿勒泰風土人情,即便只是寫雞毛蒜皮的私人生活,李娟也自有幽默和氣場。
 
  這種能耐大概得益于她的天分和經(jīng)歷。在書里,李娟回憶備受霸凌的童年,“每天放學都會受男生伏擊,一腳又一腳踹胸口、抽耳光、燒頭發(fā)”。這種“除我之外所有人都相安無事的孤獨”,恰恰給予了她一個作家最難得的財富——敏感。高三時,李娟退了學,跑到烏魯木齊做流水線工人,又憑寫文字的本事做了編輯,之后混成地方宣傳部公務員,29歲辭了職,飛到南京,“結果還是回到新疆,去了牧場,花了一兩年出版了幾本書,賺了些錢,在靠近城市的村里買了大房子,死心塌地跟媽媽過日子”。
 
  敏感再加上早年的奔波經(jīng)歷,鍛煉出了李娟“咀嚼”生活和放大細節(jié)的能力,同出生在新疆的散文家劉亮程就說:“會寫文章的人,幾乎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但李娟卻能寫出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李娟的日常筆記塞滿電腦硬盤,她說看到這些就有家財萬貫的從容感——長年在河中攔網(wǎng)守候的人,總比隔三岔五空著手到水邊碰運氣的人有收獲。
 
  因此,李娟自認是寫不完的人,因為她的文字來自于她過的日子,而日子是過不完的。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更多專欄內(nèi)容》》》
 
\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