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活過,愛過,寫過》
》》》品讀經(jīng)典,向美好而生。您正在閱讀的是由環(huán)球人物與興業(yè)消費金融聯(lián)合推出的“品書·向美而生”專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李銀河,文學照進愛情。
“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還是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點點精華,最美麗的,最舒適的,最詩意的,最適合我的?;钪?,就享受所有這些感覺;死去,就告別所有這些感覺。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義。”李銀河在自傳《活過,愛過,寫過》中如是寫道,這既是她對人生的總結,也像是一種宣言:我就是我,一個活出了自己所相信的一切的我。她的書不用他人推薦,“李銀河”三個字就是最好的推薦。
回望自己的大半生,李銀河用6個字來定義:活過,愛過,寫過。她喜歡這6個字,并將之用作新版自傳的書名。在自傳中,她寫紅色童年,寫知青下鄉(xiāng)的歲月,寫與王小波的愛情,寫美國留學時光,寫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之路,直至退休后的悠閑生活。
最觸動人心的,莫過于她的愛情。這也是她首次深入、完整回憶與王小波的愛情歷程,呈現(xiàn)《愛你就像愛生命》背后的故事。
在王小波之前,李銀河有過一段無疾而終的初戀。1974年,她考入山西大學歷史系,與同班的一個男同學一見鐘情。男生長得英俊,一米八的大高個,沒過多長時間,李銀河就“陷入到對他無可救藥的狂熱愛戀”。經(jīng)過一段甜蜜的愛戀,兩人最終分手,原因是“兩個人的情調(diào)不同”。
讀大學前,李銀河剛從內(nèi)蒙古兵團插隊回京。在家待業(yè)期間,她四處搜羅外國文學名著,讀雨果、車爾尼雪夫斯基、塞林格等,獲得新的審美鑒賞和認知,“靈魂基調(diào)因此與當時青年大為不同”,帶有一點兒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分手時,對方明確對她說:“欣賞不了你那情調(diào)”。
但也正是那一段文學漫游,為李銀河打開了另一段幸福人生。“它為我?guī)砹诵〔?,他是我文學上的知音,也是我從文學名著中看到的浪漫愛情的現(xiàn)實版本。”
李銀河與王小波的愛情,始于王小波的《綠毛水怪》。小說寫于1977年,講述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的戀情。李銀河偶然讀到,覺得雖有些幼稚,但打動人心,“心里就有了這個人(王小波)”。兩人初次見面是在王小波家中,“一看之下,覺得他長得真是夠難看的,心中暗暗有點兒失望”。當時,李銀河大學畢業(yè),在報社做記者、編輯,因寫過一篇關于民主法制的文章被全國各大報轉載而小有名氣。王小波則初中沒畢業(yè),到云南插隊,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廠當工人,默默無聞。
初次見面的失望,終抵不過王小波凌厲的攻勢。他開始追求李銀河,和她約會。兩人天南海北地聊,談論文學、生活,很快陷入熱戀。后來,王小波到中國人民大學讀書,李銀河調(diào)到國務院研究室上班,一周只能見一次,王小波便把情書寫在五線譜本子上,成就了廣為流傳的“五線譜上的戀愛”。1980年,兩人結婚。提及王小波,李銀河飽含深情,“他有一顆無比敏感、無比美麗的心,而且還是一個文學天才,早晚會脫穎而出”。最終,李銀河預言成真,王小波寫下著名的“時代三部曲”,被奉為一代文學教父。
1997年,王小波因病去世。之后,李銀河身上一直背著兩個標簽:一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遺孀;二是被冠以“先鋒女權主義女知識分子”頭銜的社會學學者——回國后,30多年來她一直將目光聚焦在青春期戀愛、婚前性行為規(guī)范、擇偶標準、兩性關系等研究上,努力發(fā)聲,影響了億萬中國人的性愛觀,甚至性愛行為。
退休后,李銀河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威海海邊的家中。她每天過著簡單的生活:上午寫作、下午閱讀、晚上看電影。談及自己走過的人生路,68歲的李銀河已然云淡風輕,“人間如花叢,我只是從中采擷一點點精華,對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隨心所欲”。這亦是她行走大半生的愛情哲學和生命哲學。
人間難得李銀河。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更多專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