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之電影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分論壇在深圳舉行。電影導演、編劇及監(jiān)制郭帆發(fā)表題為《以高品質、高技術為目標,努力拍攝中國電影高峰之作》的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同仁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有機會可以在首屆文化強國建設論壇上做主旨發(fā)言,我發(fā)言的題目是《以高品質、高技術為目標,努力拍攝中國電影高峰之作》。
題目對應了從“文化自信”到“文化強國”的邏輯路徑。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文藝工作者以“高品質”的創(chuàng)作和“高技術”的創(chuàng)新為己任和目標,不斷用持之以恒永攀“高峰”的拼搏姿態(tài)完成更多的“高峰之作”,積累文藝精品,邁入文化強國。
下面結合自己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些心得體會,分享一些個人及團隊在近期學習和工作中的思索與感悟,探討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時代任務和時代使命。
期盼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們可以給予批評指正。
一、關于高品質
高品質是一部電影的生命線。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十二字從三個維度上完整的闡釋了何為高品質。高品質電影作品,不僅是電影工作者的藝術追求目標,更是觀眾對電影作品的根本需求和對我們發(fā)出的創(chuàng)作指令。
八年來,我們團隊在創(chuàng)作《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時,緊跟全球創(chuàng)作趨勢,結合國內年輕觀眾觀影習慣和互動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提出并制定了拍攝“高信息密度”電影的創(chuàng)作目標。
“高信息密度”電影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分類概念,在此,簡單介紹一下“高信息密度”電影具備三個特征,這三個特征逐層遞進,互為依托:
(一)奇觀性
電影里豐富的、高品質的視聽奇觀,以高密度出現方式呈現給觀眾。
高密度的視聽感官吸引和沖擊,可以穩(wěn)定的抓住觀眾的觀影注意力,從而達到觀影體驗的第一層級滿足。
(二)互動性
電影里眾多人物的出現、豐滿角色的塑造、跌宕起伏的劇情、引人深思的主題、數以百計的彩蛋鋪陳,帶來觀影樂趣的同時,為觀眾拓展了海量的互動素材和豐富的衍生樂趣,為互動性建立了素材基礎。
如今的觀影樂趣不僅僅停留在影院內,而是越來越多的延伸到了影院外,來到了社交媒體和線下互動之上。類型電影不再僅僅是如爆米花一般的快銷品,而是演變成一個持久的文化現象,成為了很多觀眾影迷朋友們的“二創(chuàng)”起點,“做自己喜歡的內容,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為了新的觀影目標。
互動性的強需求幫助觀眾完成了觀影體驗的第二層級滿足。
(三)思想性
電影里的主題將以更加深入的探討關于人類命運、文明選擇、技術關系等的宏大主題為目標,從價值觀 層面給予更多引導,從哲學層面給予更多的注解,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回味、思考和感悟,從而達到高知觀眾和資深影迷觀影需求的第三層級滿足。
好萊塢電影《黑客帝國》系列、《指環(huán)王》系列、《復仇者聯盟》系列均為典型的高信息密度電影,“高信息密度”電影已然成為商業(yè)類型特別是科幻類型片市場上的一種主流形態(tài)。
《流浪地球》第一集和第二集就是團隊對于“高信息密度”電影的兩次深入探索,我們會在《流浪地球3》的創(chuàng)作中繼續(xù)探索“高信息密度”電影的中國式表達、力求塑造更多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講好中國自己的科幻故事。
二、關于高技術
電影是藝術,是技術,是工業(yè)。電影自發(fā)明百余年來,這三個屬性一直相互交疊,互為共生,互為促進。在當今電影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科技已經深刻地改變了電影的制作方式和觀影體驗。
電影的工業(yè)化已經歷經了百年的膠片時代,也就是電影工業(yè)化1.0時代,和二十多年的電影數字化時代,也就是電影工業(yè)化2.0時代,以及,我們即將迎來電影工業(yè)化3.0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我們團隊一直密切關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應用。三年前,我們在《流浪地球2》的創(chuàng)作中已經開始摸索并規(guī)模化的使用。
比如,吳京老師、劉德華老師、李雪健老師的面容年輕化處理,沙溢老師、寧理老師的面容老齡化處理,每一個面容減齡增齡鏡頭的處理都是人工智能經過五六百代深入學習后的成果;還有,李雪健老師的聲音修復,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七個月的深入學習,復刻出了李雪健老師在《焦裕祿》時期的聲音;再如,通過全數字手段復刻吳孟達先生,也是通過人工智能的深入學習得以完成。
如上所述的高技術應用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技術空白的同時,成功的完成了高技術電影創(chuàng)作探索和技術需求。
人工智能的大規(guī)模的應用將掀起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它的影響是深遠的。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基本規(guī)律的影響下, 人工智能的應用將廣泛影響生產關系和組織結構。我們團隊會密切關注科技的發(fā)展動態(tài),勇于嘗試創(chuàng)新技術,不斷探索電影創(chuàng)作的新可能,積極應用先進的拍攝、制作與放映技術等,提高電影的視聽效果和藝術表現力,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多樣化的觀影體驗。
團隊深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決心勇立技術潮頭,把握好“彎道超車”時代機遇。
三、向“高峰”沖擊
總書記關于“文藝創(chuàng)作高原向高峰”的論述給團隊指明了目標,帶來了鼓舞。經過八年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團隊歸納出了關于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的三點路徑以及未來展望。
(一)不斷完善電影工業(yè)化
以敢想敢干的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是方向;以契而不舍的態(tài)度永不言棄,是動力。在確定好方向和動力后,勇攀高峰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論作為實踐支撐。
電影工業(yè)化是創(chuàng)作和制作方法論的合輯,是一個復合功能的工具箱。只有電影工業(yè)化的建立和完善,我們才能真正為創(chuàng)作插上翅膀,盡情翱翔。
團隊所有的經驗起點是來自于膠片時代的電影工業(yè)化1.0,我國的電影前輩們?yōu)槲覀兎e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團隊積極歸納梳理數字時代電影工業(yè)化2.0。在電影《流浪地球2》的創(chuàng)作制作過程中 ,除了不斷探索各種制作流程和管理流程外,我們工作室和電影學院還成立了專門的電影工業(yè)化課題組,針對電影工業(yè)化2.0進行歸納總結和流程梳理。在拍攝期間,團隊邀請電影學院二十多名實習生走入片場,作為觀察員,每天記錄著我們探索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在我們復盤時,我們把教訓按照權重排序,盡量找尋解決方案,不把相同的教訓和錯誤帶入到《流浪地球3》的創(chuàng)作制作中。
在面對人工智能應用沖擊的今天,團隊提前布局,開啟電影工業(yè)化3.0的探索。在《流浪地球3》的籌備之前, 團隊將會花費一年的時間針對目前已經有二十四種人工智能應用,分別在大語言模型類、圖形圖像處理類、動畫類、模型建構類、實時渲染類五大類別開始技術考察,儲備和積累。希望能夠應用到《流浪地球 3》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
(二)以觀眾為中心,加強與觀眾的多維度互動
電影的社交屬性使得電影在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尤為綻放光芒,也為我們打開了電影除了創(chuàng)作之外的另一扇門。
一部好的科幻電影,能開啟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我們深知責任重大、意義重大。為此,《流浪地球2》啟動了“開啟想象力”校園公益放映活動,為孩子們埋下一顆熱愛科學 ,勇于想象的種子。在傅若清董事長和中影發(fā)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帶著放映設備在一些不具備放映條件的地方,搭建起銀幕和放映機,為孩子們放電影。
未來,我們將會依托城市的獨特文化優(yōu)勢,建立實體娛樂區(qū)域,開啟線下社交互動模式,為《流浪地球》系列提供更多維度的影迷消費和“二創(chuàng)”途徑,以此構建一個精英薈萃、聯絡廣泛、互動活躍的聯絡平臺,讓科幻影迷、科幻愛好者、技術發(fā)燒友等筑巢引鳳,引智獻力。在此平臺上進行創(chuàng)意碰撞、知識分享、合作創(chuàng)作,從而為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制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三)打開國際視野,走出去
隨著我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xù)增強、文化傳播理念進一步創(chuàng)新,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步伐邁得更加穩(wěn)健。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2》已經在全球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qū)先后上映,取得了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以及受到廣泛的海外觀眾的認可與好評。并于近日,走進維也納聯合國總部,在外空委第六十六屆會議上呈現特別放映,為人類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增添助力。
我們將繼續(xù)再接再厲,注重加強作品的海外宣發(fā),加強與海外同仁的互動聯系,讓他們也自覺成為宣傳中國科幻的形象大使,推介中國電影文化的交流大使。
綜上,繁榮發(fā)展電影文化事業(y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團隊會銳意進取,潛心創(chuàng)作,扎實工作,勇攀高峰,努力推動科幻電影的發(fā)展和繁榮,為加快電影工業(yè)化的跨越崛起做出新的貢獻。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總書記說,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借此論壇召開之際,真誠地邀請各位與會領導和行業(yè)同仁們,繼續(xù)關心關注科幻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寶貴意見,奉獻智慧才情!讓我們共同激發(fā)文化強國的內生力、創(chuàng)造力、引領力,力爭從向“文化高峰”發(fā)展躍升。
謝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